撰文:宇婷
访谈嘉宾:经纬中国合伙人熊飞等
2021年7月末,北京望京凯悦酒店的二层人来人往。
在中国开源创业公司PingCAP召开的这场人数为1500人的开发者大会上,亚马逊、SUSE等合作伙伴的展台前围满了中国开发者。一场开发者资格测试本来只准备了40个位置,最终接待了将近200人。
PingCAP 的刘奇,说起话来严肃中又略带幽默感。这位创始人以及公司联合创始人,被中国开发者誉为“开源领域精神领袖”的黄东旭一定都没有想过,把国内开发者聚集起来的梦想——在创业六年后的这一天终于实现。
2017年,刘奇、黄东旭和他们的天使投资人经纬中国合伙人熊飞,第一次去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AWS举办的技术峰会。壮丽的现场让三个初入开源领域的人叹为观止。
黄东旭感叹:“这大会太牛了,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这么牛。”
现在他们仨将当初的想法兑现了。不过当天,第一位相信这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熊飞没有坐在大会的第一排,也没有桌签。
大会开始前,他背着书包低调的在展厅的一张大理石桌子旁站着和PingCAP的人聊天。开场前,他悄悄入场,找了一个第五排靠过道的位置坐下,他说自己是来学习的。
刘奇在这场大会上接受记者群访时,回答TO B新势力:“
过去六年多,前面四年没人信,可能也就是到第五年有一部分人信,到第六年才开始有很多人信。开源在早期有一点公益性质,因为开始的时候它跟商业的结合没有那么快,也没有那么紧,到后期才创造商业价值。”
2015年12月,当大部分中国投资人还没有注意到开源这件事的时候,
经纬中国在天使轮就投资了PingCAP。熊飞成为最早相信开源和PingCAP的投资人。
他们一起经历过低调的头三年——苦得一塌糊涂。“
你相信这件事,对方可以感觉到你的信任。不是基于钱翻了多少倍,而是因为这个事真的好,因为你公司的客户,因为你的人品。我真的想帮助优秀的人成功。”熊飞向TO B新势力回忆起最早投资PingCAP时的感受。
“今天看到的长大的企业并不是天生就是一只‘鸵鸟’,这只是聚光灯效应。他们都经历了一个从小鸡到鸵鸟的过程。资本市场对很多东西的认知是滞后的。真正正确的做法是好好饲养它。”
“要忍受一段时间低调。这也是好事,这是一段战略空窗期。做无数磨豆腐的工作,才能足够笃定。”熊飞说。
PingCAP从“冷门”走向独角兽之路,刚刚浮出水面的iLabService释普科技亦有相似的发展路径。
因为实验室的高端、相对封闭以及要符合众多国际标准的特点,这一场景成为很多创业公司不敢贸然“闯入”的禁地。但iLabService释普科技的四位创始人集合了实验室行业、软件、硬件经验,创新了这一领域的“SaaS+IoT”模式服务。只是因为门槛高,他们所做的事情很难被外界完全理解。
一年半以前,熊飞、李康相识。熊飞给了李康团队关于SaaS发展方向的建议。2020年底,熊飞看到变化。
这家公司在服务世界500强客户过程中的口碑,让熊飞决定不再继续等待。他“逼”着自己在一个礼拜之内给这家公司的标杆客户一一打去访谈电话,并现场拜访五家客户。
在杭州的一家咖啡馆,iLabService释普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王静向TO B新势力说到:“熊飞真的理解我们。他相信我们这个团队,以及我们背后的市场。”
20年前互联网是冷门,10年前移动互联网是冷门,5年前SaaS是冷门。“市场是动态的,是由需求驱动的。”熊飞认为。
相识于微时,一起把事情蹚出来。创业者们需要找到那个在早期坚定相信他们的人。
01
创业团自转
前几天,李康对公司联合创始人说,上次和明源云高管童继龙聊得非常好,下次咱们再组团去童总那里学习。刚刚拿到新一轮融资的班牛创始人熊大和快决测创始人李韶辉也有不少话题,比如新零售品牌客户。
刘奇、章新波、李韶辉、熊大、胡彦轩、周志杰、李康、王泽......在2021年的TO B圈,他们形成了这样一个创业团......
他们会定期收到新书,之前是《详谈-左晖》,最近是《美团:长期有耐心》。5月份,他们在华为参加了两天半的培训,快决测总经理李霈甚至记了上万字的笔记;7月的一个周末,他们在上海一起研讨“新供应链”的价值,几位创始人在周五就开始准备行程。
他们在一起聊得来,还在于一个共性:
大家服务过很多标杆客户,并把项目经验逐渐沉淀成SaaS产品。
除此之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熊飞的被投。
不过,他们的性格和风格,以及企业所在的轮次差异却很大。
比如工智道创始人周志杰是教授出身,坚持多年手写毛笔字,做事霸气。快决测创始人李韶辉是宝洁系出身,沉浸品牌领域多年,零售领域资源深厚。先胜业财创始人胡彦轩、iLabService释普科技李康、令才创始人王泽等几位85后创始人,创业思维和管理逻辑迭代速度很快,善于分享,勇于表达,极有个性。PingCAP创始人刘奇、盖雅工场创始人章新波,他们已经跑在中国TO B创业的前端,不断向行业分享自己的经验。
这些被投企业提及熊飞时,大多数人都会在1.5秒的时间内展现出兴奋的神情。在被追加新投资后,他们与熊飞的关联不仅没有被“稀释”,反而愈发紧密。甚至形成了一个“自转”的“创业帮”。
工智道的内部讲座,左一为熊飞,右二为周志杰
拆解这个创业帮,大家的行事风格可以精准概括为:
面对客户勤奋;用一线场景的沟通直抵人心;对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主动思考,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独立判断——这也是熊飞在判断创始人是否值得投资时的“看人”逻辑。
但同时,这些创始人们的个人风格却大相径庭。之所以能够同时得到大家的信赖 ,熊飞告诉TO B新势力其心法:
“看人要看关键事件。在关键事件上,就算没有我,创始人也会做这个决策。但有了我的支持,他可以多一个人一起讨论。”
“另一方面,要就事论事。我分享的更多是我经历的案例。事实能让别人觉得你值得信任,对你不设防。不要帮助创始人做决策,你可以帮创始人做一个决定;但在不见面的两个月时间里,他会有99个决定,这些你没办法帮他做。”
十年投资生涯,熊飞并不是第一天就做得到这些。今年以来,他越来越客观,更加意识到到投资这个工作不能去强求别人。
7月下旬的杭州,在融资发布的前两天,班牛创始人熊大在办公室谈到熊飞时,叫他“飞哥”,但其实熊飞比熊大小两岁。
“他会一直给你输出行业里领先的思考,持续输出,高频输出。你在地面奔跑的时候,没有飞哥,你只知道下一步路线是什么;有了飞哥,你可能知道终局是什么。”
在熊大心中,这位“飞哥”是有十年投资经验,跑出了诸多成功项目,和创业者一起踩过A、B、C轮各种坑的人。
“在中国TO B创业,除了找他,你还找谁?”熊大反问我。
“何止主动,我还是很高频的,很疯狂的向熊飞请教。我有的时候就和熊飞说,你是我的投资人,你是我的股东,我就要为你创造价值,我有问题就得找你。我不会客气,早上、晚上、中午我都会问熊飞。”
“飞哥绝对是创业者背后的超级创业者。每一次他都能支持到我,从文字、语音、电话、见面,甚至是直接飞过来。持续不断的知识输出,他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这个评价我觉得非常适合飞哥。”熊大略带幽默地向我描述他与熊飞之间的关系。
面对这些信任,熊飞自己的感受是:“
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我可以帮公司很多忙,但我帮不了公司所有的忙,这其中60%~70%需要通过各种外部的链接形成利益共同体来帮助创业公司解决问题。”
今年以来,熊飞试图为大家找到更多资源一起迎战。这个启发来自于被投——小胖熊。
在从几十人到一两百人,再增长到几千人的过程中,创业公司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挑战。熊飞觉得
这些公司的创始团队正在经历从自己亲身拿结果,到通过团队和管理拿到结果的过程;从个人能力到组织能力升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如何统一几百人乃至上千人团队的不同想法,让大家力出一孔,顺利升级的挑战。
三年前,熊飞投资小胖熊的时候,这家企业当时少有被讨论。在见过几十家VC之后,终于遇到熊飞,一个草根团队被读懂。后来熊飞为这个项目引入了更有资历的投资方,
“这使得企业的成功率至少翻了两倍到三倍”,熊飞说道。
注意,
他用的词是——成功率,而不是估值。
小胖熊类似于装修界的京东,面对工长和装修公司竞争的状况,需要引进地推。熊飞引入的重要投资方把地推经验带进了企业。
“就像是早年的毛泽东,接触了杨昌济、李大钊和陈独秀,又在五四运动最前线;帮助被投拉来有先进经验的人,来理顺业务,帮助公司迭代。”
那段时间小胖熊创始人牛大龙经常跟熊飞激动地表达自己的新知:“原来美团是这么做的!”
熊飞的感受是,一些暂时的封闭培训,用外部视角看,可能感受不到效果。但积累可以让公司的估值和业务翻倍。这是投资小胖熊后的经验,现在他要把这个经验复制给更多被投。
最近,熊飞刚刚投资的一家公司正在向SaaS升级。经纬的融资意味着可以让这家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克制客户和产品的发展节奏。熊飞认为:“任何事情拼得并不是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而他是在扩大这种相对优势。
“钱是资金优势,好的讲师和企业高管顾问是认知优势,人力是组织优势——这些都是相对优势。”
“企业之间相比收入等各方面差距都很大,难以看绝对优势,但看相对优势就很清晰。”
“SaaS究竟应该怎么做,如何定价,都是一步步蹚出来的。只有创业者自身具备实力,投资人才能分一杯羹。”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估值只是业务的货币化而已。专注于帮助被投公司做好业务,就是在提高公司的估值。”他解释自己为什么要从业务角度深入被投企业。
02
投资成绩以及背后的纪律性
7月是收获的月份,熊飞的三个项目PingCAP、班牛、iLabService释普科技在一周前后同时释放新一轮融资消息。
最近一两年,熊飞的投资成绩单形成了一个随着时间动态发展的曲线。
首先会有几家市值几十亿美金的独角兽,比如小胖熊、北森、PingCAP、太美医疗。紧随其后的是几亿美金估值的第二梯队,比如盖雅工场、上上签、数篷科技。一些刚刚投资一两年的项目,比如快决测、班牛、工智道、令才等目前还在“潜伏”着。
在投资成绩上, 熊飞形成了第一个飞轮。
采访的前后几天,熊飞在看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的一些文章。京东、美团、Boss直聘、赶集网、三只松鼠......不显山不露水的徐新每年都有项目露出。
熊飞觉得:“徐新无比专注,这种投资的态度无比正确!”
他得到启发:“其实不必投资那么多项目,一个公司三五个点,远不如一个公司有十几个点。鸡蛋应该放在多个篮子里,但是如果你对一个篮子特别有信心,就应该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中。”
目前,在一些跑得靠前的项目中,即便一两轮稀释后,
经纬中国仍然持有15%以上的份额。
熊飞向外有着明显的“平和”、“平等”特质。
但向内,他要求自己更加有“纪律性”——每个项目要占到10~15个以上的点,避免投机主义,要更专注。
“一个项目占到三五个点好像是‘看看牌’,看牌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到底你没有想清楚,我‘逼’着自己要投就投10个点以上。”
“如果没有看清楚价值,再小的筹码也不应该放。看清楚价值,就应该拿着盆去接。”
北森、PingCAP、盖雅、上上签、太美医疗,在这些项目中,熊飞的投资逻辑决定了他绝对的影响力,以及最终收获更大的果实。
“但是在高比例的公司上要多花时间。把鸡蛋放到少数篮子里,在每个篮子中花的时间就更多。跟创始人的深入接触会使你在认知上有一个飞轮效应。”
“和被投在一起,碰见好的公司就去学习;看到差距,就给出建议,一同成长,变得无话不谈。创始人什么事情都会找我,我也学得更多,他也学得更多。这就形成了一个飞轮。”
“沟通频次越多、程度越深,才可以获得更多创始人的信任。”
这种强烈的体验,熊飞过去没有,他认为当时他对自己没有要求。现在,他强制自己注入更多的信心。
今天来看熊飞投资的一些项目估值,在某一阶段突然增长,并非天降。这些项目都经历过长期的方向定位、客户定位、SaaS转型。
熊飞有一个A4大的神秘记录本,我想象那很可能是TO B投资的武林秘籍。他说那都是他的笔记:药研社的董事会记录、某华为高管做的华为分享、他看的美团新书书评......他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方法:“用手记,不被打扰,有心流。”
“所有的事情都是种因得果。认识到客观规律,就会越来越聚焦自己手中的事。”
03
Play with winner,winner是创业者,更是客户
“Play with winner.” 这是今年熊飞和他的被投经常爱说的一句话。
和最优秀的创业者在一起成长,和最优质的标杆客户一起探索需求,迭代速度总是最快的。
在采访过程中,我明白了,这个winner既是创业者,更是客户。
与去年相比,熊飞的另一个变化是更加实事求是。以前即便不追风口,他的团队可能还会看一看风口。现在他们把更多时间花在客户的现场中。
“确定性只有从一线来,才会有超额回报。合伙人级别的投资人,不能只指望一线投资经理做信息反馈。这期间任何的犹豫、夸大、数据差距都会带来失误。”
“早期是定性判断,对三五家公司的客户调研之后,抓大放小,看标杆客户。对标杆客户的调研方法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熊飞认为。
在iLabService释普科技项目的调研过程中,熊飞团队对这家公司过去的积累、遇到的问题、以及市场痛点,客户反馈,未来走向等问题,先与创始人团队做了沟通。其次,才是关注续约率、续购率、增长这些数字指标。
熊飞概括这是——“大胆假设”环节。
紧接着进入“小心求证”环节。熊飞和团队会来到公司现场,看物联网仪器设备,调研客户。在假设这是一家好公司的前提下,验证创始团队提供的信息其真实性在增强还是在衰减。
“iLabService释普科技的客户反馈是绝对增强的。以前客户要派人在实验室守夜防止失火。用了他们的产品,这些人工就省掉了,不用担心受怕。客户的反馈不是中规中矩,而是非常热情激烈的表达这个产品是不错的。这才叫产品好。”熊飞举例说明与客户交流的细节。
即使对于公司抱着善意假设,但在进行用户调研的时候,依旧遵循绝对严谨原则和高标准的工作作风。
“也许我会错杀几个,但是我不能让自己犯一个巨大的错误。”
令才、iLabService,这些项目都服务了全国排名Top级的企业客户,甚至是世界五百强客户。
他说他要的就是这种能够打下珠穆朗玛峰之巅的公司,这是一种客户势能效应。
“顶级客户的一个需求或者吐槽,给公司产品带来的是90分的帮助。头部客户的IT投入也是最大的,是最愿意尝试新科技的。做标杆客户就相当于做全行业,但做了全行业不代表做标杆客户。一定要访谈一流客户,一流客户觉得这个产品超级好,就像一个手机只有发烧友觉得好,这才是真的好。”
熊飞越来越觉得TO B领域重要的是要踏踏实实对客户好,很多东西就变得顺理成章。
熊飞在经纬创接汇活动现场
让客户感受到跨越式的好,首先要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不是提供某种逐步迭代的功能,而是提供一个“质变”的功能。新的需求给创业公司带来差异化的感受。
其次,标杆客户只是一个城墙口,创业公司不是拆掉整个城墙,而是打破一个城墙口。满足了标杆客户,创业路线不会跑偏。
第三,当团队以客户为中心的时候,是去了解客户发生了什么,客户在做什么;而不是去操纵客户,扎扎实实为客户创造价值。长期坚持,相对优势就会进一步扩大。
04
如何看待竞争:勤奋是必选项
“这个世界拼的不是谁能碰到猎物,而是碰到猎物后,谁能一击即中。”熊飞说这话时,明显比去年更犀利,更坚决。
如何做到一击即中?
绝不是来自于积累、聪明或某种幸运。
熊飞的答案是:勤奋。他的所有被投创始人也都是这样评价他的。
在投资圈里,被打上“勤奋”的标签,是好事吗?
“产出=覆盖x判断。”
“只有判断力更强或者方法论更先进才能赢。更好的判断和方法论,就要花更多时间去走访一线然后总结出来。在相同覆盖率的情况下,判断准确率高于他人两三倍,产出就会比别人好1到2倍。”
“去一线调研,可以算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但长期坚持下来是最难的。本质上还是回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
“最容易的事情最难,最难的事情最容易。最容易的事情长期最难,因为不可持久。最难的事情长期最容易,相对优势越大,后期就越容易。”
“长期躺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躺赚并不能让你积累核心能力。每一个人都想躺赚,但为什么还有人奋斗。你要想清楚躺赚为什么能够轮到你?”这是熊飞的想法。
确实,投资圈过去有很多红利,可以守株待兔。但现在,投资市场被同行们稀释,中介FA机构亦增多,即便每个基金有自己的专业打法,想通过覆盖达到竞争优势已经不太可能,特别是在竞争火热的TO B赛道。
那熊飞会焦虑吗?他怎样看待竞争?
“我觉得我应该专注我自己的路。他打他的阳关道,我打我的独木桥。认知是最大的壁垒。保持稳定性,而不是碰运气。”
“我也会有判断失误的案例或者没有覆盖到的领域。我当时也比较懊悔,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虽然你的效率是别人的两倍,但这个市场上还有上百个投资人,我只有把自己的体验做到最好。”
尽管在成绩上形成了飞轮,熊飞还是争取让自己更快,做好更多的准备。
7月中旬某明星创始人被媒体曝出二次创业。但早在月初,熊飞就已经开始做功课。熊飞也并不是想约到对方就能如愿,他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飞到创始人所在的城市,主动相约。终于争取到了一个晚上八点的见面机会。但因为出了一点小意外,熊飞在公司大堂等了半个多小时。
结束聊天后,熊飞主动回复创始人
:“我们快速做研究和背景了解之后,再和您具体接触。”
这是熊飞一贯主动的风格,快决测创始人李韶辉曾在熊飞决定投资后,和熊飞探讨哪些厂商有值得学习之处。“熊飞坚定说——不用学,其他项目的产品和快决测有距离。表面上看熊飞只用一周时间就决定投资我们,但其实他已经提前做了很多功课,他对整个产业非常了解。”李韶辉赞叹。
“我觉得我有的时候傻傻的,可能很轴。但我还是会先选择信任一个人,然后再跟他去深度合作。”
“一旦合作就贡献尽可能多的干货。在时间上倾斜更多。最终形成NxN的效应。”熊飞说。
有的时候你真的感觉不到熊飞是一个投出这么多项目的投资人。他更像是一个刚刚创业不久,充满期望和力量的新晋创业者。
宇婷的采访笔记 :做到真正的真诚
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
You raise me up to walk on stormy seas
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be
在修改稿件的时候,我想到了Secret Garden在2002年发表的这首《You raise me up》。
我大概感受到,熊飞和他被投形成的飞轮是:
去一线判断项目,找到证明,投入更高的比例;和创始人一起花上足够多的时间,用服务的心态和创始人互相学习;最后拉上业界一流的资源,融入这个群体,让大家互相学习。
在这个飞轮里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一线,其二是要花上足够多的时间。
随着公司的发展,除了赚钱,作为投资人,熊飞收获了更多的认知提升。
被投企业得到的是一直增加的标杆客户,创始人的认知快速迭代。
对于双方来说,公司业务发展了,“名”和“利”都不过是副产品。这也就是所谓不变现是最大的变现吧。
在熊飞投资后,北森、PingCAP等被投企业都曾出现过在某一时间节点,估值突然翻五六倍的情况。
熊飞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在投资前期,公司的业务扎实,前期在资本市场货币化率低;客户、续约率、高管能力,这些是硬桥硬马伴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渐提升的。一旦被关注到,经历爆发点,货币化率就会突然提升。
熊飞提醒,要首先把货币化率这件事扔掉。更关注的是企业现在能做的事情和现在的成绩。
在和熊飞被投企业创始人做周边采访时,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是——熊飞好像做了很多事;但是看到他本人的状态,你又觉得他很轻松,说话时总是很开心。
熊飞有两个口头禅挺有意思。一句是:“是,也不是。” 另一句是:“这是个好问题。”
第一句典型地反映出他喜欢哲学思辨性的看问题。第二句背后是他善于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有同理心。
两三年前,熊飞看到被投企业的一些“问题”,他也会着急。现在他说自己不着急了。原因是,
以前没有机会看见企业内部真实的样子。现在,看到了,但是他想清楚了,因为比拼的是相对优势,他作为早期投资人的价值就是在公司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进入,在估值低的时候,坚决扶上马送一程。
但同时他足够谦虚,他说:“事实上,公司超过一两千人,我就帮不上什么忙了。后面更多靠的是公司自己的打拼。”
在采访熊飞的过程中,被投快决测创始人李韶辉向我感慨,“熊飞是一个非常有格局的人。他对战略有很深的思考。”
盖雅工场创始人章新波见证了熊飞从一个投资经理变成投资合伙人的全过程。章新波跟熊飞见面的次数非常多,有的时候一两个月见一次。他告诉我:“熊飞是我见过的最轻松、学习能力最强的投资人。这个不是吹捧他,不是因为他是我的股东、董事。”
“我非常愿意和他聊天,他不见得对行业有非常深度、细节、战术的理解,但是他对我的认知触动是很大的。其实创业者、行业,说到底很多东西是相通的。熊飞组的一些局能带给我很多认知提升。我会输出我的观点然后让熊飞帮我纠正。”章新波说。
我很好奇熊飞为什么可以得到被投的高度评价。于是,我问了他两个问题:
一、你觉得你今天能做到这一切,是因为你的资源足够多吗?
二、当你把你的经验传播出去,你难道不介意同行复制吗?
“看上去,我的资源很多。但事实上,资源是入行十年积累而来的。其次,资源需要相互认可,这里你要保持真诚和靠谱。第三,要建立一种制度去维护资源,我坚决不让雷锋吃亏,不让焦裕禄受苦。”
“如果在一年里,我能够找到一两个专业能力非常强的人引荐给大家,我就谢天谢地了。”
在采访期间,熊飞提到了一位和他有过数次项目合作的业界前辈,并不是他推荐的每个项目对方都会投,但每次都会认真对待。
熊飞觉得自己能够被信任,主要基于三点:
“首先自身保持专业能力,有深入的思考。其次真心为对方创造价值,保持真诚。第三,不在这中间为自己谋取利益,纯粹为合作双方着想。能力加上真诚就会让价值回流到我所在的机构。”
对于第二个问题,他这样回答:
“以前我很低调,但我现在从开源里学到很多。
开源才能破圈,带来机会,带来未知。”
“其次,我自己一直在更新。”
附录:
熊飞谈“企业服务”和“供应链”是一体两面
企业服务和新供应链是一体两面,现在的中国跟1970年的美国很像。
1945年二战结束,30年间,美国各行业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供不应求,这是黄金的三十年。到了70年代,美国各行业供大于求,钱不好赚了。只能从效率赚钱,对内通过软件要效率。
1972年SAP成立,1975年微软成立,1977年Oracle成立,美国进入到软件的黄金十年,软件开始替代人。一旦企业用了软件,就回不去了,这是对内要效率。对外要效率,就是向供应链要效率。70年代,在各行各业,比如食材领域诞生了西斯科,工业品领域是固安捷,建材领域有家得宝,汽配领域是奥莱利。
在美国十几二十几个领域中,有30-50家百亿美金以上市值的企业。
中国为什么非常像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
中国八九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30年供不应求。2017年之前,做任何买卖都是比较赚钱的。但这之后就开始不太赚钱了。明源云、北森、PingCAP、上上签这些企业兴起,本质是需求的兴起。这是对内替代人提高效率。
接下来,就是供应链的发展。比如,制造业已经开始为省下两个点的毛利而布局供应链。
企业服务软件和供应链,在未来50年会是一个核心不可逆驱动力,而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头条为熊飞在经纬中国组织的活动上发言,摄影师李霈。感谢赵万琼校对支持。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