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马臣在2022年发表的第73篇原创内容。
全文3305字,阅读时间约2-4分钟。
成都今年的七月,是一个不平凡的七月。
第一,空前的热度。热度还没褪去,奥米克隆又来了。她为原本快乐的暑假按下暂停键,只好坐着撑着自己想出去的腿,乖乖宅在家里减少外出。
《文心雕草》封面
没事就看看书,于是我拿起了《文心雕草》,书友强烈推荐。没想到连续几天沉浸在马老师的文字世界里,记忆中的植物之美被勾起无数次。作为一个重度野菜爱好者,一个热爱户外和自然观察的人,这本书真的是这几天给家人一个意外的惊喜!
佛经上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与植物和人的关系,有的人从小就很亲近,有的人成年后渐渐亲近。我一直认为我是典型的慢热型。人生40慢慢开始懂得生活,慢慢开始有前半生的回忆和沉淀,慢慢静下心来简单快乐地享受每一天——而有了这种利用,就有了对周围环境植物的爱。
小时候在农村,记忆里有很多关于植物的片段。看完《文心雕草》被一一惊醒,真的是马老师说的错时空的交集。
目录
《文心雕草》是马先生的植物散文集。副标题“中国植物人文简史”其实点出了整本书的主题。写植物的不仅仅是文化学者,更重要的是一株植物和一首古诗所传播的他的语录和考证。
该书包含两个系列52篇散文,即“文学与心”和“学习与文学”。每篇散文都以一株草或一首诗开头,思想发散,今昔对比。马先生的学术与经历穿插其间,有文化情怀,有学者专业,有过往回忆。人读了之后,会大大增长见识。
南方和北方的冬天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在四季绿色的成都长大。冬天去北方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地理优势。
我曾经认为世界应该像成都一样四季常青,我无法理解老北方冬天靠囤积大白菜和土豆作为主要蔬菜的行为。
寒假带孩子去了几次北方,见识了北方的空孤独,逛了北方的单身市场。才知道成都的四季蔬菜是多么让北方人羡慕。
马先生在北方长大,成年后搬到了长江以南。对他来说,南北四季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这种认知在他的文章中多次出现。
内页
北大荒冬天的落寞,在他小时候坐父亲开的牛车去外婆家时随口写下的那首诗中可见一斑:“我在去外婆家的半路上,看见三只鸟在飞空。田里什么也没种,只有稻子跟着种”。
孩子的观点,随口编的诗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荒野中,除了硬化的土地,没有植物的颜色。一切都是土色调,单一而无趣。
南方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田野里没有空白色的时光。
当水稻在秋天收获时,勤奋的庄稼人不得不赶着种植一季莴苣,这是一种从种植到出售只需要大约一个月的自动更快的蔬菜,以补贴他们的家庭,然后空田地种植去年春天收获的油菜和小麦幼苗。
山脊上的豌豆尖
地里种庄稼,田埂上就不浪费了。随意戳个洞,扔几粒豌豆籽。冬天来了,新鲜的豌豆尖可以捏着吃,田间的油菜尖也是南方人冬天日常的时令蔬菜记忆。表姐在石家庄长大,每年寒假都会和姐姐回成都探亲。对豌豆尖的渴望是我们家的常识。有一年寒假,我们相约在北京见面。我们不想带任何东西,但要求我带一个豌豆尖。那天晚上,我在北京街头发现了一只羊蝎子,吃了起来,满足极了。
厚德县
下雪的时候,一般南方的雪都不厚。南方人看到雪总是鄙视北方人。南方人的几片头皮屑般的雪花会很愉快地交到朋友,而北方朋友的眼里却是一幅没见过世面的画面。雪下得很大,地里很容易堆积薄薄的一层,所以很漂亮。视线中可以看到一片雪白,在雪白的中间,沿着规则的山脊可以看到可爱的绿、白、绿搭配,十分醒目。
每次冬天从北方来成都,都会觉得视觉上很生动。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街边花坛里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视觉上就是色彩鲜艳、香气四溢的世界。
成都冬天的街道
马先生说,北方人在南方生活,冬天会对南方植物的颜色感到惊讶,确实如此。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自然会有一些地域差异,而很多人对这样的地域差异视而不见,遇到的人总是比他们更细腻,更热爱生活一点点。马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植物背后的历史在看《文心雕草》之前,我渐渐喜欢上了养植物的生活。阳台上种的植物越多,房间里的鲜切花也在不断更换。我喜欢植物带给我的治愈。植物是真实的,你对它们的关心程度会让你得到你所爱的回报。养花看书的生活让我对现在很满意。
养花看书。
看了《文心雕草》才知道,喜欢种花看书的人很多。历史上著名的植被书籍都是热爱植物的学者所作。而读这样的书,马先生说,其实就是在和过去的人对话。
地球存在了多少年?人类存在了多少年?文化存在了多少年?
在这个星球上,植物先于人类存在。虽然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进化从未停止过,但在古人留下的字里行间寻找植物背后的历史却是极其有趣和复杂的。
马先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对我来说,认知生活中的许多常见植物和历史上的那些古诗词真是太棒了!
比如《采薇》里的“薇”就是现在路边的野豌豆,在古代是蔬菜。五经中明确写着“礼”。王公贵族待客,猪肉汤要配魏。
伯夷和舒淇是历史上选择魏的人。两兄弟坚持先去王直道,不同意武王伐周,就躲在首阳山。他们拒绝吃苏洲的食物,选择欧盟的食物,最终饿死,以他们的方式死去。临死前,他唱着“登上西山,采撷他的美”。蔡威从此成为隐逸的象征,并被无数文人如白居易的诗所引用。
野豌豆
看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喜欢吃野菜的人,我找到了春天最喜欢吃的野菜。连大的小的都写的清清楚楚。一片大叶是圆的,另一片小叶是细长的,是春天的新鲜蔬菜。或者用米汤煮汤,也是清香四溢。我妈也喜欢把野豌豆的尖炒碎,拌在米粒里吃蒸饭。也有人说是妈妈小时候春天野味的回忆。
原来苏东坡一直念念不忘欧盟,“何美君家菜铺绿绒。豆荚又圆又小,槐树的芽又细又多……”
一种植物把古人和我们联系在一起。这种历史是植物给我们的,这种写法是串联起来的。太好了。
文化人和文化史马先生的植物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化史色彩。
“花园里的绿色向日葵”是孩子们熟悉的句子。什么是“向日葵”?
内页
马先生的文化学者风范令人钦佩。我们慢慢解释吧。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长歌行》这句诗句里的向日葵应该是向日葵吧?但其实向日葵是明朝传入中国的,在此之前向日葵是一种蔬菜。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葵花又被称为露葵花,因为古人只有在露水干了的时候才采摘葵花。民间有句谚语说“沾了露水不捏葵花”就是这个意思。
葵在古代很有名。它是《黄帝内经》五菜之首,农书称之为“万菜之王”,也是《齐民舒窈》之首。
然而时过境迁,那些曾经的辉煌,有些已经渐渐被历史遗忘,不复存在。
内页
1964年,周作人在《向日葵的神话》中解释,当时食用的向日葵是冬葵,在云南取向日葵时也叫冬凉菜。
在汪曾祺的经历中,他是在武昌的一家招待所里。“几乎每顿饭都有一碗绿叶菜做的汤,入口滑滑的,有点像莼菜。”问了服务员才知道那叫冬苋菜,也就是向日葵。第二天,我看到有人在巷子口的井边洗菜,让我真正看到了向日葵的样子。
你看,一株向日葵,从古至今,引起了很多知识分子的质疑。活灵活现是一部文化史。
中国锦葵
在成都平原,冬冷菜是传统村落常见的配菜。房前屋后撒几粒种子,一年四季都可以摘叶子做汤,炒菜,甚至煮粥。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我奶奶说冬天喝凉粥可以清热。读了这么多年书,读到这里才知道,这个从小到大一直在吃的冬天凉菜,竟然是古诗里的向日葵!所以多读书,多学习!
中国人是典型的农耕民族。你没看到各大媒体上经常有笑话说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要耕种自己的花园吗?不管你是在欧美还是海岛,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血液中与植物相处的模式。
读《文心雕草》这本书,让我读到了一棵草在漫长岁月里与人的情感联系,也读到了一棵树同样经历的世界变迁。植物和人的故事,是一种历史,是一种文化,是我们当下应该静下心来感受的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内页
马先生是“心中有野花的人”。
看完整本《文心雕草》,勾起了太多美好的回忆,科普的古诗和植物学知识太多了。用一句在书中多次出现的最喜欢的句子做这篇书评的结尾:
胡说八道的阿姨听着呢!
我是马臣,一个在2021年读了247本书,每周至少4本书的读者。关注青春期教育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心理学知识。我喜欢的原文欢迎关注,喜欢,转发,评论!转载请联系我,谢谢!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