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坤元
巩业昌的村子四周绿树成荫,回廊成林,各种各样的鸟多的是。鸟不稀罕,也不养,也不玩。龚业昌第一次养了一只鹦鹉。他发现这只小鹦鹉心灵手巧,不喜欢别的,就喜欢模仿别人。他想:与其让它学别的鸟,不如学人类的语言。
那天他对鹦鹉说:“来吧,伙计,我教你一个问候。你说,“打狗,打狗。”"
这只鹦鹉心不在焉。再教它,它就不开口了。再教它,它还是不开口。他耐心教了半天,一点效果都没有,以至于满脸是汗。
奶奶过来开导他:“是鸟,不是人。如果你把它当人教,它能学会吗?”
公爷常也这样想。一只苍蝇有一张绿豆皮。它喜欢戴什么帽子就戴什么帽子。这个需要慎重考虑。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就想:晚上这狗咬人,那狗就叫,叫,叫,叫。黎明时,这只公鸡叫,那只公鸡叫,每只公鸡都叫。天亮了,这喜鹊叫,那喜鹊叫。一鸟歌唱,百鸟响应。因此,我们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都遵循它的同类,鹦鹉也不例外。如果我能从鹦鹉店找个老师来教它,它肯定会愿意学的。可是这种会说人类语言的鹦鹉学舌老师能请到哪里呢?
公爷常去野外放牛。这一天,他喂完牛,去池塘边喝水。荒野里的池塘很大,池塘里的水很清澈,水面明亮如镜。有一只锦鸡在水面上飞空。他听别人说过,这种鸟很爱自己漂亮的羽毛,在水面上照镜子。他仔细观察过,事实上,锦鸡不喜欢照镜子。
原来这种鸟勇敢善战。它把自己的影子错当成了另一只锦鸡放进了水里,只好和水里的锦鸡较劲。于是它不顾一切地在水面上上下飞空。想到这奇异的景色,宫野昌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呃,他把鹦鹉教得很好。
第二天,天亮了。他把一盆清水放在鹦鹉的鼻子下面,然后对架子上的鹦鹉说:“我已经为你请了一位老师。你看。”
小鹦鹉低头一看,只见水里有一只鹦鹉,正盯着它,误以为是一位老母亲来看望它。我太高兴了。
站在一旁的公爷常趁机教训道:“打狗,打狗。”
鹦鹉以为话是从妈妈嘴里说出来的,当然愿意学。于是忙接口说:“打狗,打狗。”
从那时起,人们就以公冶长为榜样,训练鹦鹉。
作者简介:李坤元,1930年6月出生于山东诸城,中共党员,诸城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90年9月退休。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历任省人协理事、潍坊市人协副主席、潍坊市曲艺家协会顾问。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200余篇,多次获奖。他受到了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艺术和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表彰。
点好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一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一号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我要举报。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