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2019年12月,西藏宣布74个县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退出,绝对贫困彻底消除。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创造的又一伟大奇迹。其中,解决当地数千农牧民就业,带动整个Subhorns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藏族文化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就是一个扶贫的生动例子。
作为文成公主的宣传总监,在扶贫大潮中,我见证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邻村的人都羡慕我们交了‘雨水钱’……”每次走在拉萨的次角林村,总能听到村民们这样自豪的话语。因为一部剧,祖祖辈辈在石头山脚下放牧、耕田种土豆大麦、生活贫困的拉萨河南岸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人人都捧上了文化旅游的“金饭碗”...
藏族文化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是藏族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是800多名藏族农牧民参加的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民族文化艺术典范之作。也是国内最高、最大、最华丽的实景演出。自2013年8月1日起,该剧在位于拉萨磁角林村的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正式演出,八年来备受海内外人士关注。该剧不仅是一部艺术精品,更是一项精准扶贫工程。八年来,该项目解决了数千农牧民的就业。他们或参加建设,或参加演出,或自己创业,“等、靠、要”的观念彻底改变。既能通过产业扶贫,又能帮助贫困人口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创业。同时,周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新升级,经济圈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新发展,带动了一个古老的藏寨全面脱贫。这是藏文化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的扶贫实践,也是一个经济薄弱的古村落的蜕变重生...一出戏带动一个藏族古村落致富的故事,就像广为流传的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一样,在雪域高原流传。
01
朗次仁和150只羊的致富之路
9月的拉萨,雨季刚过,天空空清澈如镜。
那时,拉萨河南岸的Subjiaolin村笼罩在黄昏温暖的余晖中。
次角林村63岁的老人索朗次仁正赶着家里的150只羊前往一个特殊的地方——藏族文化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的演出现场。而他正在追逐的150只羊也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演员”。这样的放羊生活已经持续了八年,而这八年也是索朗次仁一家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八年。
2012年底,一件大事改变了索朗策林家世代生活的藏寨。当时索朗次仁只知道村里要建一个剧场来演出。但这和他有什么关系?那时候他完全不懂事。随后,村里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的演员招募和剧目排练。直到2013年的一天,剧院负责人找到他,希望租他家的羊上台表演。这时,这个淳朴的农牧民以为他在和他开玩笑。长期以剪羊毛为生的索朗次仁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羊能靠表演挣钱。当时半信半疑的索朗次仁决定尝试一下,没想到一试就是八年。自2013年8月《文成公主》首演以来,凭借剧中150多只羊的演出,索朗次仁一家每个演出季可收入7.8万余元。该剧开播后,周边商业设施逐渐发展起来,曾经在城里打工的儿子也回到了村里,成为了一名货车司机,做工程运输,每月收入一万多元。“现在我用每年收集的羊毛做自己的卡垫和被子,就不卖了!”谈起现在家里的生活,这个朴实的老人一边赶着羊,一边笑着张开了双臂。
02
搬迁户屯珠杰布在拉萨的新生活
此时,同样住在Subjiaolin村的33岁的敦珠杰布正开车去市里接刚刚小学的儿子。今天是儿子的生日,所以他特意坐了一辆空亲自接孩子回家,准备早点给儿子过生日,因为晚上还要去赴另一个重要的“约会”。顿杰布不是Subjiaolin村的本地人。两年前,他们住在海拔4公里多的墨竹工卡县。他们多年来靠务农和放牧为生。2018年4月,得益于党和政府实施的“高海拔生态搬迁工程”的慷慨政策,他和800名老乡一起,搬到了拉萨市城关区Subjiaolin村同心园社区,告别了种地放牧的生活,开始了新的城市生活。晚上要去的那个重要的“约会”,是顿珠杰布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搬到拉萨后,当敦珠杰布为自己的工作发愁的时候,文成公主的征兵专场来到了他的家门口,敦珠杰布和一些老乡一起成了剧场里的群众演员。通过在剧场的专业表演训练和技巧训练,顿珠杰布进步神速,凭借良好的形象和歌舞天赋,在剧中被分配了多个角色。如今,顿珠·杰布每晚在剧院演出三个小时,每月能挣3000多元。文成公主只在晚上表演。白天,顿珠·杰布在村艺术团当演员,每月收入超过2500元。在家可以轻松就业增加收入,搬迁后的新生活让顿珠杰布无限期待。随着次角林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顿珠多杰打算再攒一年的钱,然后和妻子在村里再开一家小店,可以多挣些收入。
03
牧区幼年拉普采林的全面开花
黄昏时分,金色的余辉落在宝瓶座山顶。
文成公主剧院宏伟的舞台前,鼓声震天。身着五颜六色服饰、扎着长辫子、背着鼓的舞者们正在排练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舞蹈——山南卓舞,这也是藏族传统非遗舞蹈中难度最高的舞蹈。强壮的藏族男人一边摇着头,一边舞动着他们的长辫子,一边敲着腰上的藏鼓。他们充满激情和英雄气概!
领舞拉普次仁是文成公主舞蹈团的领队。因为有新演员加入,所以组长拉普次仁每天演出前都会和大家一起练习。然而今年,是拉普策林在剧中的第八个年头。从一个普通的群众演员到今天的舞团团长,这是一个藏族男孩青春绽放的时期,也是一个坚毅的男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拉普次仁在拉萨市达孜县的一个山区牧区长大,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他在拮据的生活中度过了童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拉普次仁悄悄离开学校,到市人社局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学习舞蹈。半年后,拉普次仁进入民间艺术团,开始了他长达6年的流浪生活。一边兼职表演,一边继续学舞蹈。靠着微薄的收入,乘坐梦想快车,小小年纪就从拉萨走遍了林芝、山南、日喀则、阿里几乎全西藏,在舞蹈的世界里游荡。2013年,这个来自大山的追梦少年结束了流浪,锚定在文成公主的舞台上。
从21岁到28岁,在文成公主的八年时间里,拉普次仁一步一步努力,从最初的舞女,到团长、组长。他不仅帮助弟弟妹妹们完成学业,还改善了他们在家里的生活条件,而他自己也在艺术道路上继续前行。在文艺话剧的这些年里,除了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舞蹈,次仁还因出色的舞蹈表演被连队选中与全国各地的其他伙伴一起演出,让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淳朴年轻人有了更多思考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借着温的舞台经验之光,拉普告诉我他对未来有了新的方向,他梦想创作自己的舞蹈作品。他说《文成公主》是他青春的里程碑,他的作品也将是献给青春和梦想的礼物!此时,这个棱角分明的帅哥已经红了眼眶。但此刻,我知道,追梦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都将化作追梦少年坚实的铠甲。
04
等待索朗,一个农村少年
距离文成公主剧院一公里处,文成公主的姊妹剧《金城公主》正在金城公主剧院上演。台上,一位威严的吐蕃将领正在痛苦地忏悔。演员们的投入,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幕布结束后,观众长时间鼓掌。这位尊严的“将军”就是拉萨林周县26岁的小伙子索朗。我在后台见到他的时候,他还深深沉浸在刚才的心情中,擦着黝黑饱满的脸上的汗水。聊天中了解到,这是索朗人生中第一次出演舞台剧演员,而且他并不是训练出来的演员。而为了这一刻,这个从建档立卡家庭走出来的少年,做了充分的准备,等待了六年。
初中毕业后,索朗进入mainland China西藏职业学校,主修戏剧表演。但因为家境贫寒,负担不起高昂的戏剧费用,他改行务农。中专毕业后,索朗回到家乡,正好赶上《文成公主》第一年招演员。索朗趁机参加面试,顺利进入剧组。因为没有表演基础,索朗只能从普通群众演员做起。通过在剧院的表演、训练和学习,他逐渐成为一名舞蹈演员,然后一些重要的角色由根索伦扮演。就这样,索朗在剧中经过6年的磕磕绊绊和磨砺,积累了不少舞台表演经验。就在他下定决心准备《文成公主》中陆东赞主演的第二年面试时,另一个机会悄然来到了他的身边。
2018年5月,《金城公主》舞台剧招募演员,索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索朗经过声音、舞台、形体、外貌等各方面的考试,最终在众多演员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主演“纳吉将军”的角色。这对这个从西藏农业区走出来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幸运,也是索朗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从实景剧的群众演员到舞台剧的主角,除了获得更专业的表演经验和技巧,他的月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索朗每月收入7000多元,一部分补贴家用,一部分供弟弟妹妹上学的生活费,一部分照顾生病的母亲。为了让父母住得更舒服,索朗还打算年底装修房子。“前年,我带父母去看文成公主。演出结束后,我看到他们的眼睛湿润了。我知道他们看到我为自己的梦想如此努力,会感到很自豪。有了他们的支持,我对未来更加坚定。”这个执着的年轻人的脚步从未停止...
05
曲家次仁噶桑的“第二人生”
刚刚带队完成一场大型活动的商演那曲27岁小伙次仁嘎桑,脚还没歇稳就赶到了文成公主剧院,投入到演员的排练中。
次仁嘎桑,毕业于西藏大学舞蹈系,现为文戏总舞台监督,负责整场演出的整体组织和管理。跟随文戏剧成长多年,次仁噶桑从最初的舞蹈演员到监工再到总监工的角色转换也在默默地影响着他的思想。舞蹈班出身的他,不仅获得了全方位的舞台表演专业技能,还掌握了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2018年,他也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人生”——自主创业。
嘎桑是那曲人。每次回到那曲牧区老家,他都给兄弟姐妹们讲自己的演出经历。他家乡喜欢跳舞的少年儿童都希望跟着他。为了让更多西藏农牧区喜欢舞蹈的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2017年,他在拉萨开办了自己的舞蹈艺术团,专门从西藏各大农牧区招募热爱舞蹈的年轻人加入。除了亲自授课,还邀请了自己大学的专业老师和自治区艺术团的老师给大家讲课。现在,团队已经从一开始的不到10人,变成了70多人的大团队。晚上,他们还演出“文”剧,白天,他们接受各种。“年营业收入最高的时候,近百万元。”当被问及创业的效果时,这个草原牧区的小伙子信心满满,等他富起来了,还带领小组成员增加收入。如今,噶桑还成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致力于西藏宣传片、纪录片、微电影的拍摄。嘎桑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通过舞台艺术表演和形象,更好地传播优秀的藏族文化。
作为西藏文化旅游扶贫标杆项目,文成公主自2013年8月演出以来,通过参与建设、演出、提供创业平台等方式,直接吸纳和间接带动4000余人就业。项目建设期间,通过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劳务合作等方式,为周边村民提供了近5000万元的收入。正式运营后,800多名演职人员中,95%的当地农牧民白天在外打工种田,如果晚上参加演出,收入可增加3000至4000元/月。除了参与演出,该项目还为村民提供了保安保洁、服务接待、行政后勤等100多个工作岗位。通过项目带动的票务销售、交通接驳等产业链,相关就业岗位数以千计;通过景区经营和产业发展,村民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和房屋租赁获得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该项目还接收了近1000名返回家乡的西藏大学生和中学生。通过他们在剧院的工作,他们接受了各种各样的训练,并继续成长。他们有的走上管理岗位,有的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有的甚至自己创业,有效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在为穷人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我和我的同事们更注重他们思想观念的提高。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巩固扶贫成效。到目前为止,我们接收的约500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他们已经能够完全融入市场需求,或选择继续在文成公主工作,或选择新的工作,甚至自主创业,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状态。该剧还继续聚焦接收“文创园安置点墨竹工卡搬迁”的贫困群众,通过扶智、就业、创业的方式,真正实现搬迁贫困户的“搬、稳、富”。
从产业扶贫到就业扶持再到创业扶持,让大量藏族群众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是《文成公主》剧从给人“鱼”到给人“渔”的扶贫创新目标,即改变当地劳动者的观念,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增加他们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初秋的午后,初晴的雨后,Subhorns森林村上空架起了一轮五彩缤纷的双彩虹。此时,文成公主剧场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闪亮...
资料来源:国家扶贫宣传教育中心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