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李自成之所以能轻松攻破京城,打入皇宫

网友发布 2022-07-31 08:01 · 头闻号创业故事

作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杰出领袖,邮务出身的李自成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步步走上最高统治者的位子,建立了大顺政权。

但李自成只在皇位上呆了42天,皇权就被推翻了。

归根结底,是李自成自己的所作所为把他推向了深渊,尤其是他在位期间所做的四件事,直接导致了他皇权的陨落。

影视剧画面

从职位到皇帝

1606年,李自成出生在陕西榆林米脂县的一个小村庄。当时明朝已经进入倒计时。全国各地战争和争端不断,人民流离失所。

21岁时,李自成被招聘到银川驿站,成为一名小邮差。

后来因为无力偿还当地士绅的债务,被严刑拷打。在同伴的帮助下,李自成杀了士绅,逃到甘肃当兵。

崇祯二年,后金进攻,京师从四面八方派兵入京驻防。在随部进京的路上,李自成遇到将领工资被克扣,于是带着众人发动兵变。

然后,李自成转战汉中、陕北。在崇祯三年,他投奔到他的叔叔王的所在地,自称是一个勇敢的人。

李自成借助叔父的军队,不断树立威信,壮大势力。

崇祯九年,高迎祥战败被杀,李自成自然吸收了高迎祥的残余势力,被推举为新王。

此后七年,李自成征战中原,最终崇祯十六年破潼关,占领陕西省。

一月,李自成在Xi安称帝,取名大顺,定都Xi安。

然而,李自成在位仅42天,政权就被推翻了。这一切都与他在位期间做的四件事息息相关。

硬汉逗温柔的女孩

李自成进京后,遍访了紫禁城的每一座宫殿,包括崇祯皇帝的后宫。

但是崇祯皇帝上吊之前,把后宫的嫔妃都杀了。此时后宫中只剩下一些宫女和女官。

李自成在巡查时,在众女子中发现了一个叫窦的女子,是个六品女官。窦才华出众,温柔贤惠,李自成现在也有兴趣,但是不好说。

一旁的朝臣牛金星和宋献策看出了李自成的心思,纷纷说道:“太后此行未随。陛下总是需要一个有爱心的人。我相信慈禧太后听了会明白的。”

在他们两人赞赏地注视下,李自成很自然地把窦带进了后宫。

相处了几天,李自成对窦的温柔乡越来越着迷,送给她一对七宝观赏红金手镯。

尽管李自成没有封窦,但宫中的宦官和宫女都改称窦,以嫔妃之礼相待。

李自成进兵北京,推翻了明朝,完成了历史上的壮举。

但他入京后,第一次做的不是安抚百姓,巩固国事,而是娶妻纳妾。

男女相爱是常识。作为皇帝,有后宫佳丽不足为奇。从这个角度来看,李自成把窦当公主只是小事一桩。

但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李自成的野心和格局,刚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转向了温柔乡,这是他倒台的开始,也注定了他的政权不会长久。

不尊崇祯,失民心。

城门被攻破的消息传出后,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上吊自杀。

末代皇帝,为明朝鞠躬尽瘁17年,未能挽救明朝的衰败局面,却始终保持着爱民如子的作风。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崇祯皇帝也不能不为百姓担忧。

扯掉裙子,咬破手指,含泪写下:“不要伤害人民。”对于这位威严的皇帝,老百姓心中一直保持着尊敬和支持。

但李自成进京后,立即对崇祯皇帝展开搜捕,发现他在景山公园上吊自杀。他没有用皇帝的礼仪安葬他,而是把崇祯皇帝的遗体放在东华门公开展示,以震慑京城的臣民。

最后,北京当地民众自发组织安葬仪式,将崇祯皇帝遗体安葬在田贵妃陵墓。

李自成以为可以通过当众展示身体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威严,却不知道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民心。

在当地百姓看来,汉奸李自成不仅攻破了自己的家园,而且对自己敬爱的皇帝毫不尊重。百姓只对李自成咬牙切齿。

由此看来,李自成注定无法在北京立足。相比之下,清朝的统治者无疑是非常聪明的。

多尔衮入关后,又把崇祯皇帝的尸体挖了出来,以皇帝的安葬礼仪重新安葬,并为其加封了谥号。

仅凭这一点,清朝统治者就赢得了北京大多数人的心。相比之下,李自成的狭隘和短视就暴露无遗了。

敛财,激起臣民怨恨

如果说对崇祯的不敬让李自成失去了民心,那么李自成入关后穷追不舍的做法则彻底激起了臣民的反感和仇恨。

一开始,李自成知道自己的农民军是血海中的饿狼。来到熙熙攘攘的帝都,他大概是控制不住内心的欲望,做出了烧杀抢掠的事情。

为了约束手下,李自成制定了三条法规,要求城内将士不得抢劫财物,不得伤害百姓,不得欺压妇女,违令者要当众斩首。

然而,这三个法规只持续了10天。

起初,士兵们在李自成的威逼利诱下还能控制住自己。首都的秩序依然良好,商店照常营业,人民的生活依然如故。

但十几天后,士兵们就开始把魔爪伸向百姓和土豪劣绅,讨薪无门。

消息传出后,李自成打电话给军队指挥官刘宗敏,命令他迅速制止士兵的行为。

然而,刘宗敏说他的兄弟们都是跟随国王征服世界的老兵。那时候大家的目标都是求财。现在财富近在咫尺。如果你真的为此和兄弟反目,那会让所有人心寒。

听到这里,李自成也感到无奈。不久之后,为了补充军饷和国库,李自成甚至做起了剥削压榨自己的生意,但他的目标是明朝的旧官。

李自成以报销为名颁布法令:正厅及以上官员缴纳白银10万,部院北京厅的锦衣按官职分别缴纳7万、5万、3万。

翰林院也是按官阶分三万、两万、一万,其余官阶较低的官员以千计。

李宗敏奉命全权受理此事。为了顺利执行这项法令,刘宗敏命令人们制作5000个夹具。据史书记载:“木皆有棱,以钉接之,夹人必断骨。”

对于那些不愿全额支付薪水的朝臣,刘宗敏直接用言行折磨他们。

据记载,“手铐百官者,多有万元以上财富。稍有不满,就严惩不贷,抓来烧死,惨极而不死。”

一时间朝中大臣危在旦夕,北京的恐怖气氛凝重,人心惶惶。此举之后,明朝旧臣前后死伤一千六百余人。

这次征集了8000多万金银用于军费,是明朝国库的10倍以上。刘宗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李自成达到了目的。

然而,李自成在北京彻底失去了立足之地。无论百姓还是朝臣,人人都对李自成恨之入骨。

得罪吴三桂

李自成做的最后一件错事就是得罪了吴三桂,直接导致了他的倒戈。

早在李自成入侵紫禁城之前,崇祯皇帝就下令吴三桂领兵进入紫禁城。

但在吴三桂到达之前,紫禁城被攻破,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自缢,吴三桂灰溜溜的回到了锦州。

吴三桂出身于辽西名门,世代镇守边关,心中对明朝有些感情。

所以面对多尔衮的招兵买马,他总是疾言厉色的拒绝。但随着李自成占领北京,清军在关外虎视眈眈,吴三桂不得不做出选择。

本来吴三桂的心更倾向于北京的李自成。毕竟满族是外族。然而没过多久,一条来自北京的消息彻底将吴三桂推到了清军一边。

原来吴三桂的父亲和家人都住在北京。等收回了军饷,他自然不会放过吴。

面对刘宗敏强盗般的征缴,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揭竿而起,拒发军饷。

考虑到此人是吴三桂的父亲,刘宗敏不敢处罚他。但为了走出这口恶气,刘宗敏还是打了吴襄。后来,连吴三桂的妃子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抓走了。

父亲挨打,妾受辱,消息传到锦州,吴三桂勃然大怒。他立即投奔清军。这是李自成入侵北京后做的四件事,利害攸关。

娶妻暗示李自成开始堕落,不敬崇祯之体使其失去民心,追兵敛财激起臣民的反感,得罪吴三桂推兵杀敌。

这一切都预示着李自成的山河即将倾覆。

李自成自杀

果不其然,吴三桂加入清军后,很快就与清军入关调兵遣将,誓要将李自成赶出北京。

得知吴三桂被贬清朝的李自成也很生气。他率领十万大军在山海关与清军对峙。

公元1644年,两军在片石交战。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吴军孤军奋战。

不久之后,清军也加入了战场。在两军的联合绞杀下,李自成很快战败,带着三万残兵逃回北京。

李自成沮丧之余,回京后立即处决了吴襄一家,次日逃往Xi安。

1644年10月,太原失陷,至今只有山西西南角在李自成手中。为了避免被清军困住,李自成不得不领兵回陕西,拒守。

将李自成的大军聚集在潼关一带,想冒险守住。两个月后,清军大军到潼关,李自成引阵迎敌,一战惨败。

正月初四,将军刘芳亮带领他的军队去打仗,结果又被打败了。不得已,李自成上了前线,领兵督战,还是打不赢。

几天后,清军大炮运到潼关城下,李自成拼死一战。然而,经过13天的激战,潼关仍未能守住。潼关被攻破后,清军得以长驱直入。

眼看陕西失陷已成定局,李自成只能被迫放弃xi安。七月,李自成兵败黄河,弃Xi安,过蓝田、商州,至武关。

次年三月,李自成占领武昌,欲以东南地区为反清大本营。

但在李自成完全准备好之前,清军已经兵分水陆,进攻武昌。不得已,李自成弃城而逃。

四月,李自成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被清军截击,损失惨重。东进路线也被清军切断。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好掉头向西南进军,企图打湖南。

五月初,在清军的围攻下,李自成被逼到湖北桐城九宫山。此后,再无李自成的消息。

对于李自成的命运,后人可能一直有争议。有人说他最终战死沙场,有人说他上吊自杀,有人说他被九宫山的村民杀死,还有人认为他归隐佛门。

但是,无论结局如何,李自成所受的苦都是他自找的,谁也怪不了。

标签

岗位出身的李自成,凭借饱满的野心和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一步步走到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不幸的是,仅仅在位42天,他的皇权就被推翻了。

当然,这一切的起因是李自成本身。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无情无义,这些都说明他的政权不可能永远存在。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政权的崩溃既是必然的,也是无奈的。

他是小丑出身。他在一个极其贫穷和困难的环境中长大。他不知道如何赢得人心,像爱儿子一样爱人民。在他眼里,财富是产生的第一目的。

所以李自成的失败是一种必然,原因根植于他自身的教育和经历。

参考数据

[1]《民族日记》《王闯王李自成河州突围》

[2]《山西大学》《明清李自成农民起义相关史籍研究》

[3]《同舟共济》《谈固惊雷桑洛洲》——再说说李自成的结局吧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