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质朴、收入低、没品味是人们对小镇青年的刻板印象;“市场下沉”、“新兴消费力”是资本给小城镇年轻人贴上的标签。但是,社会的丰富性,生活的多样性,时代舞台的广阔性,远远不是简单的定义和分类。
“小镇青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一次,我们关注的是那些经历了城市的繁华,最后却回到了自己的村镇的年轻人。他们见过外面的世界,但还是选择了家乡。他们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事业,也推动了一个地方、一个群体的发展。这些小镇青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奋斗者”,他们最宝贵的精神就是拼搏。
这个城镇是他的“罗马”
2008年夏天,谢接到通知,但没有拿到毕业证。当时他正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酒店做厨师。透过油腻腻的厨房窗户看着外面衣冠楚楚的“天之骄子”,他觉得职高文凭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在北京也不会有机会。
谢在职业高中主修计算机科学。还没毕业,他就一个人来到了中关村。那时,他对北京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租不起房子,所以我会在任何一家提供床位的酒店工作。我觉得这里是计算机行业最发达的地方,可能会有工作机会。”然而9个月过去了,机会并没有出现,但他无意中听到的消息却让他眼前一亮。
两个常客在店里商量准备开一家LED灯的淘宝店。从几天断断续续的交谈中,谢大致了解了电商灯具的销售模式。谢说,“我想试试,不是开实体店,而是自己组装。成本很低,说不定还能比在北京工作多赚一点。”
带着在酒店打工攒下的几千块钱,谢回到了老家——徐州市张集镇下的一个村子。创业并不顺利。淘宝店订单少,收入少。为了积累更多的资本,谢养猪、养鹅、养羊,甚至烧锅炉、种庄稼。他从小在农村练就的一身本领,从早到晚总是忙个不停。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干的农村活,他都干了。2009年底,半年的淘宝店铺运营让他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增添了更多的信心。他热情地邀请法晓和他一起创业,却被家人堵在家门口,家人认定他是在怂恿法晓做传销。邻居站在门口看笑话。
除了这次纠纷,谢也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交往几个月的女友有成家的打算,但岳父家嫌弃他穷...他坚持了三四年,看不到任何希望。虽然淘宝店铺有所改善,但是同行之间的竞争有增无减,变得异常激烈。
2014年,他决定试一试,从普通淘宝商家“升级”,入驻天猫商城,买商标,把所有积蓄都投入进去。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入驻天猫后,店铺年营业额逐渐达到1000万元。2016年,他聘请了运营团队对店铺进行专业运营,店铺营业额迅速从2000万增长到4000万。他终于走出了困境,一次次失败后的成功让他特别满足。
谢的灯不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更多的人。他工厂的工人和他公司的员工都是这个镇的居民,其中大部分是他村里的孩子和亲戚。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大家和他一起开店,他统一供货,统一培训,和店主分摊成本,五五分成。目前他的几十家网店有一半以上是员工开的,店主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甚至高于很多大城市的白领。
互联网填补了地域和信息的鸿沟,给小城镇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按照谢的模式,镇上出现了两家大型电商,一家做灯具,一家做家具。谢的堂弟谢国礼在打理店铺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专业运营知识的重要性。目前,他正在筹办一家电子商务运营培训机构,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学习专业技能。
谢的经历改变了镇上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印象和观念,更多的人开始通过“一根网线”与外界联系。谢拥有丰富的工厂灯产品线,年营业额约7000万元,年个人收入近千万元。他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越来越多的长辈接受子女将事业驶入网络的海洋。
10年来,谢一直住在张集镇。他穿着简单的衣服,看起来很卑微。微信朋友圈也有他老婆孩子的日常生活。它看起来就像普通的小镇青年,而一点也不像人们想象的企业家。他的两个孩子也在镇上上学。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像有钱人一样离开小镇,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时,他说:“我在这里长大,我所有的家人和朋友都在这里,所以我有归属感。孩子们也喜欢这里。他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当谢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神情轻松而平静。过去的贫穷困苦,流言蜚语,误解,并没有在他和小镇之间制造隔阂,反而把他们拉近了。
谢并不是的孤例。镇上的年轻人也不全是无助的,没有选择的。相反,他们中的许多人非常了解自己,足以做出积极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罗马,而这个小镇就是谢的“罗马”。
一个年轻人来到这个村庄。
总有几个重要的时刻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对于张凡来说,2018年8月的一个晚上就是这样一个时刻。那天晚上,张凡和她的父母努力工作到天亮,以便他们能支持她承包100亩温室种植生菜。之前有两个外地老板先后来种辣椒和哈密瓜,都输得很惨。
两个月前,张凡辞去了无锡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会计工作,回到宿迁市泗阳县里仁乡,被安排在老家张争村当村党支部副书记。通过“新村干部”招聘政策提前一年回来的年轻人,开始种植冬枣、药材、龙虾、蝉蛹,让原本空温馨的村庄充满了生机。“看到他们总是在县乡两级会议上受到表扬,我很羡慕,也不愿意落后。”张凡最初的创业动力来自于强大。这个从小当班长的姑娘,决定围绕“农”字办一个家庭农场,带着村民致富。为此她走访了山东,写了一本项目书。她坚信乡镇是创业的热土。她创业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为了和叔叔阿姨一起发财。
张凡叫来了一个远房叔叔负责管理,村里帮忙协调了10万元低息贷款,还任命了农技人员做技术顾问。随后张凡签订了100亩土地上56个大棚的承包协议,从城市白领转型为“土”村工。
温室里的第一件东西让张凡很痛苦。百亩地撂荒半年多,草长得比人还高。张凡出生在农村,但从未干过农活,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带人去割草。一天下来,他浑身酸痛,拿镰刀的手上都是水泡。前两个老板亏钱主要是因为渍水。张凡请人挖了一个水库,买了一个水泵,所以他有备而来。接下来,紫色品种“乔菲紫叶香”被选作生菜,但它在10月份种植时变得无精打采。请土壤鉴定公司查一下。原来是碱性太强了,要赶紧改良土壤...
创业的日子紧张又忙乱,焦虑又充满希望。四个月后,尽管发生了霉变和雪灾,第一季的生菜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四个月后亩产达到4000斤,每斤卖4分钱,成本略有盈余。不过,村干部张凡最满意的是,这100亩地有50个村民就业,勤快的人能拿到四五千元的奖励。
然而第二季就没那么顺利了。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张帆带着几十个人去收割,装车。他一直忙到晚上10点。卡车一送到苏州,买家就在电话里反悔了:“1000元定金给你一顿饭。”再拨,对方手机关机。又气又急,又累又无奈,张凡带着表弟奔波于盐城、淮安、宿迁等地的农贸市场,到了晚上三四点钟才找到好买家,把这20吨生菜廉价卖出。“创业不容易。困难的时候,我会找一个没人会哭的地方,可是那天晚上我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张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人总是在摔跤中成长,在尝尽酸甜苦辣后,家庭农场步入正轨,张凡也成了村里叔叔阿姨们的主心骨。这时,她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去丁瑶村当党支部书记。丁瑶村是省级经济薄弱村。10年换了七八个书记,干群关系紧张。一个25岁的女孩能应付这种情况吗?
张凡也很紧张,但她知道她必须和村民们建立一种推心置腹的关系。民间很简单,只有你被认可了,才会支持你做的事情。每天上班前两个小时,下班后两个小时,张凡都会到村民身边,说父母有缺点,摸民情民意,管好工作重点。
接下来,张凡争取200万元对村里的丁童窑道路进行硬化拓宽,安装路灯;推进土地流转,让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增加村民收入;让低保户以劳动力入股,参与冬枣经营...
张凡的勇气、果断和高效率在农村得到了体验,她让村民们树立了脱贫致富的雄心。村民杨伟成,两年前因病双腿残疾。再加上家庭变故,他心脏崩溃了。张帆带着村干部帮他申请了小额低息贷款,让他承包了70亩池塘养小龙虾,还免费提供了一个农机仓库,让他可以开店。现在他一年能挣6万元。他说:“我以前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张凡让我明白,如果人穷志不穷,在好日子里也可以用双手去做。”
目前,丁瑶村132户低保户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扶持,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
今年年初,丁瑶村成为泗阳唯一的脱贫攻坚示范村,张凡从“那个小姑娘”变成了“小张书记”。
现在的一切都来源于2018年那个不眠之夜。那天晚上天气很热,我妈的脾气更加狂躁:“温室里种生菜?你觉得它是怎么出来的!一天没干过农活,不知道有多少。你在村里当干部能老老实实领工资吗?”
张凡回答说:“我必须这样做!”那天晚上的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她的人生,也影响了两个村子和一群人。
一双“袜子”可能不走寻常路。
“西宝,快来买吧!买吧!买吧!”每周五晚上,朱成都会从程川袜业公司董事长变身主播,带着商品、口罩、乳胶枕、龙虾手链、爸爸鞋。短短四个小时,他在直播平台的销售额就达到了两三百万。
今年是朱成回乡创业的第13个年头。
2岁时,朱成做出了一个“任性”的决定——休学回家自己创业!按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小城镇青年,为高考独木桥而战,毕业后“最好的选择”就是留在大城市。但朱成就是不走寻常路。他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在那里大展拳脚。“我是一个有家乡情结的人。我的名字里有一个程字。成是江阴的简称,所以我想回老家创业,在家乡的土地上扎根。”
朱成的创业梦始于大学二年级。当时他在河海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他从老家江阴批发了一些有外贸订单的袜子,挨个敲门。大三的时候,朱成已经靠卖袜子攒了15万。
辍学创业的想法一说,就遭到了家长的坚决反对。在两位老人眼里,江阴是传统的袜子工业基地。华士镇有大大小小50多家袜厂。一个没背景没经验的年轻人想在跑袜上有所作为,并不容易。但朱成不听。他坚持走自己的路。僵持了几个月后,他妈妈选择了妥协,对他说:“那你试试吧。就算失败了,也是人生一笔财富。”
最终,带着全家卖房子所得的40万元和从亲戚那里募集的创业资金,朱成回到了老家江阴华士镇,租下了200平米的老房子,买了6台织袜机,招了6个工人,创办了人生中第一家袜子厂。
与当地袜厂热衷于做对外加工不同,朱成在经营之初就注册了“程川”牌商标,并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动态。把当年最流行的时尚袜提前投入市场,第一年朱成就赚回了投资成本。之后,凭借对市场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朱成的事业越来越顺利。短短七八年,他的个人账户已经积累了3000万元。
创业之路一直充满艰难困苦。因为没有踏足市场,朱成的决策失误让他之前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让他从一个千万富翁变成了负债千万的“负翁”。也许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会选择逃避和放弃,但朱却不甘心。“如果我为了逃避债务而选择放弃,那将是我名誉上的污点。”那一年,朱成把朋友圈的签名改成了——“用一句话形容自己:打不死的萧蔷。”
“人只要能活下来,就一定会活得更好!”朱成相信这句话。
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朱成开始以“战无不胜的萧蔷”的精神调整传统商业模式,专注于微信商业平台。“2015年,我认识了几个微信业务团队,他们向我建议,为什么不尝试微信业务,拓展袜子的销售渠道?”原本对微信业务持怀疑态度的朱成决定试一试。令他惊讶的是,仅四天时间,微信业务就卖出了40万双袜子,而同期通过互联网渠道卖出的袜子只有几万双。这个比较让他震惊。朱成看到了微信业务的巨大能量,于是亲自带领操盘手打造了一支“微信业务”的精英团队,通过数万名代理商在微信平台上销售。
“现在政府鼓励大家摆摊。其实我们团队只是在摆摊,不过是朋友圈里的‘云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微信业务一直因为业务门槛低、产品来源不明确、相关部门缺乏监管而饱受诟病。但朱成一直在努力让团队撕掉这些负面标签,他的准则是“不卖假货,依法纳税”。在过去的几年里,他领导的团队已经变了十个、一百个、一千个...就像细胞裂变一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奇迹。“代理商一年最多能做到两亿的销售额,最少一年也能赚个一两百万。”不断上升的年销售额不仅帮助朱成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带动了数百名当地人创业,其中90%是女性。
今年,直播发货成为热词,朱成在“开心刷”平台转型成为“网络名人主播”,创造了新一轮增长的销售业绩。“做企业一定要跟风!”朱成感慨地说,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只有加快步伐,才能跟上时代。“以前说三年大变样,现在说三个月小变样。不去努力抓住这个时代的风,就会被淘汰。”朱成从创业开始,就一直抱着这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未来,他希望打造一个7×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间,打造一个企业级的产品和现象级的模式。
有人说,时代在变,上升的渠道在变窄。但事实上,在下沉的市场中,像朱成这样努力的年轻人数不胜数。它们就像纤细的毛细血管,构筑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