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童装之都浙江湖州织里,变化环环相扣。从上世纪80年代“家里一个洋机绣枕套,外面一个人挑担买卖”,织里从一条扁担形状的小街,发展成为一个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的城市。它的历程,在改革开放中镌刻了时代的印记,创造了传奇。
1982年出生的织里人沈晓宇,几乎和织里“一起长大”。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他看着父母改变家庭状况,用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年轻时,他跟随父亲游历市场,经历了产业转型带来的阵痛。步入壮年的他,冒着高科技的“无人区”,决心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创业之路。现在,编织也像他一样,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如果说,40年前,直隶人“穷则改”,开始积累产业,开拓市场,那么,40年后,直隶人正在不断创业,走着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攀登着别人没有涉足过的高峰。在沈小雨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织里的前世今生,感知了它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沈晓宇的故事,感受织里发展创业的激情——
文章配图从羊毛到“金线”
我的家乡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织里。史料中有“闻织机声遍处”的描述。我的童年是在缝纫机的咔哒声中度过的。上世纪80年代初,织里是太湖边的“一潭死水”,但人们心灵手巧,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床罩、被套、绣花枕套。那时候没有条件开店,大家就去大桥市场摆摊,在城里卖。同样令人惊叹的是,农民用双手打开了致富之路,“万元户”纷纷出现。
1998年,我跟随父亲做服装加工批发生意。那一年,我们正面“撞上”亚洲金融风暴,整个市场一片萧条。我们厂虽然小,但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一次感受到创业的艰辛。
2002年,我和父亲不愿意二次创业。虽然当时国内服装行业还不景气,但我们认为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于是我们回到织里,创办了“大超针织”毛衣厂。我们吸取教训,细化制造工艺,制定严格标准,成为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的指定供应商,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

在创业的道路上,起起伏伏是常态。那时,“织里童装”开始在全国童装市场上不绝于耳。全国各地的人来到直隶工作、经商,直隶城镇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可谓进入了“黄金时代”。然而,2006年的“两把火”让织里再次冷静下来,思考童装行业该何去何从。
其实在2005年,我去韩国谈生意的时候,就对超细合金丝动心了。我喜欢研究电子产品。当时国内电子行业发展迅速,这种线材是必不可少的配件。然而,进口价格仍然很高。如果能够实现自主研发,市场前景将相当乐观。
当我要求父亲不要把羊毛当“金线”时,他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决定“转身”。从全球服装制造业的变化情况来看,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步骤。
2008年,我和父亲再次创业,成立了托尼电子有限公司;2017年夏天,托尼电子在上交所上市。我们紧紧地握着红色的锤子,就像握着通向未来的“钥匙”。
文章配图从天下到直隶
很多人都想象不到,我和父亲两个外行人,怎么能“纺”出世界级的超细合金丝。我一直相信,在细分领域,只要肯钻研,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比如高端手机显示屏加工生产用的合金线金刚线,引进同等水平的日本设备就要500万元。我们并不信服,所以我们带着我们的团队在上海的RD中心秘密进行研发。两年时间,我们不仅制造了一条每条成本仅70万的自动化生产线,还把产品做到了0.06mm,超越竞争对手0.1mm的制造工艺,一举拿下市场。
我们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取得丰硕成果。我们的“父子兵”闯入“无人区”——2008年超细电子绝缘涂层线、2009年超细合金导体、2015年钻石切割线、2016年新能源汽车电子耳产品、2017年新能源汽车线、超声波医疗线...我们逐渐成为世界强企的核心供应商。
有人问我,对于电子制造来说,编织是不是太“小”了?的确,电子制造需要整合全球资源。我还在上海、日本和美国设立了RD中心,但这并不妨碍托尼电子扎根。我们不会忘记,在企业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当地政府协调各方,及时提供帮助,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所以“托尼电子的横空空诞生”绝非偶然。
当然,我的经历只是织里千千成千上万个创业故事中的一个,我的“二代”朋友们在他们父辈的基础上继续着新的故事。比如北盛光伏创始人邱小勇,已经超越父亲丘金苑管理羊绒行业20多年;从水务到环保科技起家的金杰集团秦始皇,最近在考虑养老项目;有集团的白红华,有集团的卢寻味,有米皇集团的吴等。我们很有默契,把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带到家乡,期待它们成为织里的“新引擎”。
这段时间,我们正忙于建设二期工业园项目,这也是该省的重大工业项目之一。会有高端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项目。不畏风雨,创业创新,是直隶人40年来的经验。我们明白,事业不能靠“守”来维持,必须靠不断的重新出发来发展。市场如此,人也如此。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