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想创业却没资金李书福白手起家的故事,或许能给你启发

网友发布 2022-07-30 11:21 · 头闻号创业故事

从农村放牛到世界500强企业创始人,李书福是怎么做到的?

如今,创业似乎成了一种趋势。很多人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因为手里没有资金而不敢轻易尝试,甚至开始怀疑白手起家的神话是否存在。出生在普通家庭的李书福,从一个普通的农村牛郎成长为今天的吉利总裁。他白手起家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他是如何完成从身无分文到现在身家数十亿的角色转换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书福是如何白手起家创立吉利集团的。

一台相机,开始创业之旅。

李书福出生于浙江台州。他喜欢读书,生来就有改变命运的想法。从学校毕业后,他不想像父母一样在农场里辛苦地生活。他表达了想和父亲一起在社会上谋生的愿望,父亲很理解他的想法,于是凑了120元给他。这120元是李书福的第一笔启动资金。用这些钱,他买了一架照相机,给街上的人们拍照。虽然被一些人嘲讽,但他收入可观,靠镜头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尝到了创业带来的甜头,他在创业的道路上收获了巨大的信心。他拿着赚来的钱,开了一家照相馆,希望能赚更多像样的钱。但当时由于他资金不足,大部分拍摄器材都是自己做的。在他的努力下,照相馆的生意相当不错,收入也增加了。开照相馆的决定,也为善于寻找商机的李书福提供了另一条赚钱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显影剂中含有银。他觉得炼金属是个商机,于是关闭了照相馆,专心炼金属,很快就靠炼金属发了财。可以说,他的第一次创业经历非常顺利,这与他敢想敢做,善于发现商机是分不开的。

涉足冰箱行业,然后建立摩托车王国。

吉利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假难辨的故事:李书福的皮鞋在一个下雨天坏了,于是他找到一家鞋厂,请他们帮忙做一双又便宜又结实的新皮鞋。但当他找到鞋厂时,他惊讶地发现,四个工人正在制作一个冰箱部件。李书福也从这次经历中找到了另一个商机,很快他就在家里开了一家生产冰箱配件的小厂。然后他的兄弟和其他亲戚也加入了冰箱配件的生产。由于李家四兄弟齐心协力,加上李书福灵活的销售头脑,冰箱配件厂越做越大,生意越做越好。这个时候,李书福心中有了生产冰箱的想法。在和股东沟通自己的想法时,遭到了大部分股东的反对。但即使遭到别人的反对,他还是坚持生产冰箱。

李书福于1986年成立北极花冰箱厂,开始生产整体冰箱。经过一番摸索,1987年下半年,冰箱真的是他们生产的了。当时市场对冰箱的需求还处于旺盛期,北极花冰箱厂业绩突出。1989年5月,冰箱厂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然而,就在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冰箱厂因为拿不到定点生产的批文,无奈倒闭。

遭受这次失败的李书福并没有放弃。在与工人的聊天中,他发现了另一个商机——生产摩托车。经过与专家们7个月的琢磨,他终于生产出了一辆全新的摩托车。他把摩托车命名为吉利。并吸取了冰箱厂失败的教训,他采取“借鸡生蛋”的方式,与一家濒临倒闭的摩托车厂联手,获得了生产摩托车的资格。“吉利”摩托车一经推出,就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在市场上卖得很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重新设计了“吉利”摩托车的外形,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一个摩托车王国逐渐在他手中诞生。

吉利汽车的生产和沃尔沃的合并

在摩托车领域获得成功后,天生爱“折腾”的李书福开始将目光投向汽车领域。不太懂汽车生产的李书福,正是抓住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这一商机,开始生产汽车。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认为他在做梦。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初衷,摸索着如何自己造一辆车,通过反复的拆装练习,终于学会了如何组装一辆车。经过8个月的摸索,第一辆吉利汽车终于出现在他的面前。虽然吉利汽车问世后很难打开市场,也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凭借低价策略,不断提高车身美感和汽车性能,逐渐打开了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吉利汽车逐渐站稳了脚跟。为了引进国际汽车制造技术,扩大企业规模,李书福。2010年,李书福花大力气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当时,这场收购运动也让吉利汽车为更多人所知。

如今,吉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中国车企中唯一的民营企业,跻身2018年财富500强榜单。当年拿着相机创业的少年,如今已是身家千亿的亿万富翁。

李书福从无到有的成功绝非偶然,这与他对商机的敏锐嗅觉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密不可分。但最重要的是他尝试的态度。如果他当时发现了商机,却不敢尝试,那么我相信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创业的成功可能是比商机领先一步,在不断的尝试中屡败屡战。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