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避开创业9大陷阱读后感

网友发布 2022-07-30 11:17 · 头闻号创业故事

来源:证券时报

近年来,我国对风险投资或风险投资的税收支持力度不小。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旨在进一步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证券记者付建利

创业,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永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命题。在经历了“无数人坐在咖啡馆里聊创业项目”的火热之后,2018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和创投行业寒冬期的到来,投身创业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创业的财富神话也一下子少了很多。我们所听到的是,很多创业公司无法生存或者破产。创业的冬天真的来了吗?

创业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全球经济下滑的今天,创业似乎真的很难。各行业集中度加快,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互联网的红利期已经过去...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增速都有所下滑,甚至巨头互联网企业、实体企业都出现战线收缩。媒体上不时看到裁员、裁员的消息,甚至有某大型企业裁员上万的传言。经济增速下滑期裁员的消息,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创业进入寒冬的印象。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上与其人口结构的演变密切相关。在人口统计学的窗口期,中国,很多行业都处于野蛮生长的初期,这意味着市场可以容纳大量的初创企业生存,甚至可能生存得非常好。比如早期温州的各种小企业,一个小打火机,一把雨伞,生产的企业很多,大家都能过得很好。因为市场需求很大,但供给严重不足,大量中小企业只要能提供相关产品,现金流都很好。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中青年人口减少,意味着很多行业的需求会减少,但是供给一直在增加,产能过剩成为很多行业的现状。这样的行业,当然创业机会少。

当然,前几年的创业潮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互联网思想满天飞。好像每个行业都是等着互联网化才有出路。各种创业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这一轮创业潮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国内各种PE、VC的兴起,使得创业者只要有好的创业想法和创业项目,就能获得一笔投资,甚至出现了一些所谓的“连环创业者”。一个创业想法诞生了一个创业公司。

不幸的是,互联网有起有落。很快,互联网的红利期过去了,互联网创业的大潮开始退潮。创投基金行业也迎来行业寒冬,创业公司融资难度加大。难怪有人惊呼:创业的冬天来了!

创业真的是冬天了吗?

创业真的迎来冬天了吗?虽然各种经济业态在变化,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空的市场无疑是巨大的。普通人的旧需求会减弱,但新的需求会诞生。比如,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虽然老百姓对衣食住行的需求会减少,但对医疗、养老的需求却大大增加。就养老行业而言,是一个经常以万亿来衡量的行业空;比如各种娱乐消费、服务消费,随着老百姓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会在空之间呈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红利消失后,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更进一步。甚至有巨头互联网公司宣称要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可见,在中国这个14亿人口的庞大经济体,各种诉求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但是需求在迭代升级,旧的在弱化,新的会衍生出来。就看创业者能不能对这些需求有前瞻性的洞察。

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创业想法都能带来风投资金烧钱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创业的本质还是老老实实回归行业的本质,需要创业者不断努力,而不是玩概念,讲故事。现在很多创业型公司失败,不是因为创业的冬天来了,而是因为这些创业型公司本质上不是服务客户的需求,只是单纯的玩概念,烧钱。这些创业型公司养肥了创始人,却浪费了社会资源,对社会的发展完全是负能量。

创业低潮期,我们慢慢醒悟。以前的很多创业公司都不是创业的常态,但是一个又一个创业泡沫是在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者的共同作用下诞生的,最终肯定是一地鸡毛,这不应该是创业的“常态”。创业的常态是创业者需要回归老老实实努力工作的传统,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踏实地为客户服务,而不是纯粹的互联网思想满天飞,各种思想模式的讲座。互联网红利的消失,只是创业退潮的表象。真正的本质在于很多原创的所谓创业,背离了创业的本质。创业不仅要有一份激情和理想,更要有行动和坚持,有责任和担当。

创业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客户的服务和需求的满足是无止境的。但创业需要时刻警惕玩概念讲故事,迎来真正服务客户和社会的创业。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