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7年港股崩盘:千万富翁变身街头小贩。
1986年,我在深圳认识了一个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20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大批东南亚华侨知识青年来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成了我在长春安达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经过中国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位老师从一个爱国青年成为了三个孩子的父亲。1977年,他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香港。他值得学习金融。他从建筑工人做起,开始在家里安装电子表,销往内地。后来深圳开放了,他就跑到深圳办手表厂。
我们在深圳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给了我一张名片,上面是深圳环亚电子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在深圳的工厂有1000多名工人,是当时深圳较大的电子组装厂之一。
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10美元两个!十块钱两个!我一回头,有些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喊着日本二手衣服。那天没有市政的人来,老师的生意很冷清。我鼓起勇气向他问好。我以为他会尴尬,但老师毕竟是老师。老师对我说:“我没钱了,只能做这一行。很高兴见到你。没事就陪我聊聊天。”
我问:“这么大的工厂怎么倒闭了?”
老师说:“嗨!是一个贪婪的词。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虽然知道股市有风险,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炒的越大,我一天就能赚1000万。我把工厂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没想到1987年股灾来了,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出去,房子和厂房都给了银行。”
1987年的股灾是香港人经历的第一次股灾,起因是美国的股灾。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市一天之内下跌了22%。年轻的香港股市连续四天暴跌收盘。当香港股市重启时,香港投资者的钱减少了三分之二。
二。1992年日本股市崩盘:野村证券员工跳楼。
1990年,我去日本出差,拜访了日本大型证券公司野村证券。
日本商人在全世界都很牛逼。日本人买了洛克菲勒大厦,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美国电影的象征,加拿大的森林,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香港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制造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到泰国打高尔夫...
到1992年,日本经济无法正常运转。日本股市不到两年从33000点跌到11000点。房地产暴跌。1990年在美国能卖一个半美元的东京。在1993年,买一个纽约甚至是不可能的。
1995年,接待我的野村证券经理去香港出差。我给他买了一杯饮料。他心情沉重地告诉我:日本公司也开始裁员,很多人自杀,尤其是证券行业。他的一个刚从早稻田毕业的人跳楼了。
3.1997年香港股灾:一个做了十年华润义工的负资产女秘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临时,香港哀鸿遍野。本来97年上半年形势还是不错的,楼市股市不断创新高,人们排队去饭店吃饭。我们公司开发的一栋大楼开盘出售。买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排队。
楼价一口气跌了三分之二,两位女士脸色非常苍白,眉心有一个大疙瘩。原因是他们把已经付了80万首付的房子白送给银行了。为什么?因为市面上同样的房子只值80万;如果继续支付当时买的房子,还要再支付160万。

刚来香港,不太懂香港规矩的明星,冲我来结账。我以为大明星不懂,就解释说:“他们工作10年,除了吃喝,一共攒了80万。付了这套房子的首付,什么都没剩下,房子却没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为公司白白工作了10年。如果他们可以退房,他们会提前离开。你没看报纸上的讨论吗?很多人把在李嘉诚的房子卖了,变成了负资产。
四。2000年互联网泡沫:3亿变成了3000万。
亚洲金融风暴还没结束,互联网又来了。
1999年底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好像都疯了。这次和以往不同,商人越大越疯狂,不管是房地产还是百货;无论是生产电子产品还是水泥;不管是办学校还是办夜店;简而言之,他们都加入了互联网,纷纷建立网站,用cyber.com和information.net的名字注册公司,给那些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发高薪聘书,纷纷嫁入it公司。
当时很多知名的经济专家都说:互联网技术会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跟不上的会被淘汰。于是,我们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国科技公司“结婚”。
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在香港访问期间,通过一个投行的朋友介绍,可以和我们聊聊。早上到了香港分公司,一进接待室就差点晕倒。我们前面已经有两组人了。一组在会议室和副总裁谈话,另一组还在会议室等着。轮到我们了。谈了30分钟,结果就不用说了。
2000年初,当我对互联网感到迷茫的时候,一个朋友来找我。他用美国的基金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买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壳。市值一下子涨到200亿。他请我加入他。
于是,他开出了一个我无法拒绝的条件——3亿元公司股票,外加7位数年薪。做着亿万富翁的梦,在新公司上班。但在我上班的第一天,互联网泡沫破裂了。第一个月,我的3亿变成了2亿,第二个月变成了1亿,第三个月...
动词 (verb的缩写)2008年中国股市:“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互联网泡沫已经破裂。金砖四国再次崛起,尤其是中国,它在21世纪获得了巨大的突出地位。2007年,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终于彻底苏醒。
世界500强的排名乱了,因为那些老牌500强公司都被突然变大的中国公司挤掉了。中国商人开始在世界上昂首挺胸。他们腰里有很多钱,想买谁就买谁。因此,中亚和非洲的油田、拉丁美洲的铜和铝矿以及澳大利亚的铁矿和煤矿经常被来自中国的买家询问。
2007年,世界经济的焦点在中国,全世界的经济天才都在讨论中国的股市和楼市。
让我疑惑的是:人类怎么可能一点都不学聪明呢?虽然每一个泡沫都有它之前的影子,但人类还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同样的错误。
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过去快一个世纪了,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头脑获得了这个奖;在电脑上的百万里之星空里,你可以算出你把钥匙藏在你家门前的哪块砖下面;人类也可以把羊变成人,人变成羊。为什么人类无法避免这些类似的泡沫?
一些历史上的泡沫故事,常常让我们疑惑。例如,在英国南海泡沫,一个骗子注册了一家名为南海投资的公司,在招股书中写道“我们公司在拉丁美洲有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现在需要融资。这个项目的具体内容暂时不能透露”。

因为人类就是人类,人类每一代都是由你我组成的。虽然我们的父母会警告我们不要玩火,但是会热的!可是谁没被烫伤过啊!
人只有烫过才成熟;人成熟了,就该离开舞台了;舞台永远是新生代玩火的地方;每一代人只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成长;每一代人都必须创造自己的泡沫,并经历其破裂。
但统计研究证明,这些精英,整体来说,在预测泡沫方面并不比普通人强,因为他们在股市的平均收入和股民是一样的,唯一比普通股民赚得多的就是手续费。难怪诚实的格林斯潘一遍又一遍地说:“泡沫很难确定,除非它破裂。”
所有的计划经济都是被前人一步步检验出来的。事实也证明,大势之下,创业不易。
本文来自百事通,经创业一族授权,略有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