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8 08:46 |温州都市报
9月6日,“做探路者,续写创新史”主题论坛举行。在《温州模式的启示》高端访谈环节,主持人邀请了多位嘉宾上台,讲述他们的“温州模式”,以及他们在80、90年代的创业经历。作为温商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郑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郑秀康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难。
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广场的一场大火,摧毁了温州鞋的品牌形象。当时上海一家商场的负责人曾对郑秀康说:“不是你的鞋不好,是你的鞋出身不好。”此后,郑秀康赴意大利考察制鞋业,力推民意,引进机械化制鞋流水线,首创温州鞋企。
199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质量立市”战略。正是在那一年,康奈尔“逆袭”成为“中国十大鞋业大王”,为温州“品质市场”打响了第一枪。
"最难讲的是康奈尔大学第一次成立的时间."郑秀康说,当时他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把家里稍微值钱的东西都卖了,比如手表、毛裤。“那块表卖100多块钱,毛裤大概是50块钱。”朋友能借的都借了,无奈之下,郑秀康向邻居老太太借钱。当时每月五六十元的工资已经是很高的收入水平了,更何况他还要向老太太借500元钱。
于是老太太回家和女儿商量。“妈,听说秀康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生意失败了怎么办?”这样的顾虑,郑秀康自然明白,站在门口听到邻居母女的对话,他默默地回家了。
然而第二天,老太太已经把50张10元面额的人民币包好,等着郑秀康来取。“秀康,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到的。”几个月后,郑秀康把钱还上了,但老太太的话让他久久难忘,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工作,不忘自己的首创精神,把企业经营好,承担起社会责任。
南存辉谈正泰集团的发展

说起产品质量,早年与鞋服齐名的刘氏低压电器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样一个商品短缺的时代,卖方市场决定了商品不短缺,以至于柳市家家户户都开了电器店。但是,电器产品不同于鞋和服装。电气产品往往涉及人员安全问题。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要求低压电器制造商取得生产许可证。在省市政府组织的工作组的帮助下,南存辉的精制开关厂获得了第一批生产许可证。也正是这个牌照,使得工厂在随后的市场整顿浪潮中得以生存,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如今的正泰集团,其产业链上下游连着两三千家企业。走产业集群之路也成为很多温州企业抱团发展的生存手段。
“市场再好,生产后方跟不上,产业链不配套,也是白搭。”南存辉说。他记得当时一家外国公司给他下了订单,购买了100个品种的产品。但由于工商注册的限制,正泰只能出口其中的10种,其他90种即使一起采购一起出口也不符合要求。这样的订单不得不白白失去。于是,在政策的引导下,南存辉开始成立正泰集团,为产业链发展寻求出路。
集体化最重要的是解决有群无群的问题。南村会聚集了40名会员企业主,在雁荡山开了两天半的会,征求了160多条意见,最后统一了意见,真正形成了股权合作的股份制企业。这就是现在的正泰集团。
海内外温州人连接会场说温州。
除了到场的嘉宾,高端访谈现场,主持人还连线了多位海内外温商。

香港温州工商会名誉会长翁银桥说,1978年,他只身一人到香港闯荡。当时香港各方面都比温州好很多。那时候他先当学徒,然后创业。凭着温州人肯吃苦的精神,翁银桥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
法中工商会名誉会长林光武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巴黎以繁华著称于世,有世界第一街。那时候,改革开放在温州刚刚起步。十多年后,林光武回到温州,突然发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巴黎。这就是温州改革开放的巨大效应。
中国天津温州商会会长应泽对此有更深的理解。他说,近年来,商会对接了很多政府项目,发展良好。此外,商会还组织会员学习中央政策文件精神,开展慈善活动,树立温州人在国外的形象。
采访中,主持人还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何军、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盛、论文网副总编辑、温州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洪振宁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上台交流。
下午举行了“温州模式的文化基因”、“区域智力创新与温州模式”等两场论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