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双拐励志

网友发布 2022-07-30 10:57 · 头闻号创业故事

他的名字叫孙杨。他今年52岁,身体残疾。他住在胡夫镇孙家坝村二组。出生六个月后,他被“抓住”: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使他的右腿永久残疾。当他还不知道什么是跑步的时候,疾病残酷地夺走了他的敏捷;在他知道什么是苦难之前,痛苦让他看到了苦难的真实和残酷。立志自强的人,永远不会被苦难击倒。孙杨没有向命运屈服。几十年来,他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靠着一根拐杖,迎难而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致富路。

第一,从小自力更生

在村里读书的时候,他背着父母上学。在学校经常收到同学不怀好意的眼神。“大家的同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觉得就算是残疾人,也能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比正常人差不了多少。”孙杨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下定决心要自立。孙杨是家里的老二。那时候他家里穷,兄弟姐妹很多。他小学三年级没读完就辍学了。他觉得自己虽然腿残废了,但是手很健康。12岁那年,当所有身体健全的孩子都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当学徒了,学着编故事赚生活费。

第二,扭转行业,走出生存之道

在家人的帮助下,15岁的孙杨(音译)在村子里开了一家米面加工店,以此谋生。这一等就是七年。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加上当时柴油短缺,孙杨不得不用电做米线另谋生路。由于头脑灵活,1991年他在伏虎场开了一个修鞋摊。平时人缘不错,修鞋生意不错,能维持生计,赚点钱。在伏虎场修鞋期间,我也拥有了人生中第一辆三轮车,解决了出行不便的问题。

2008年,在大哥的帮助下,他和大哥在成都创办了一家环保袋和塑料袋加工厂。短短几年,因为他的勤奋,不仅学会了厂里机器设备的维护,还掌握了管理技能。104年,他买了一辆车,穿梭在成都的客户和工厂之间。

第三,努力致富。

从打饭、抹灰到修鞋、修鞋到开加工厂,孙杨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也受到过质疑。他尝遍了人间冷暖。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了励志人生。2018年,孙杨回到家乡,利用在成都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继续开塑料袋、环保袋和各种农用覆膜加工厂。走进1200平米的厂房,几十台机器不停运转,厂房就是他的家。

“每个月需要2.5吨原料,能生产上万个塑料袋,月销售额3万元左右”;“我自己处理不了,就招了邻居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来帮我。他们的月收入约为2500元,”孙杨告诉笔者。同时,孙杨抓住机遇,搭上了国家政策的顺风车,与村里的一些村民一起,股东出资近200万元,在四川花果山成立了原生态市级农业合作社,从事养兔、养鱼、各种水果、有机水稻等动植物,目前已初具规模。

有一种真诚叫感动,有一种珍贵叫坚持。走在他身后,看着他拄着一根拐杖,令人肃然起敬。虽然孙杨的创业要比健全人艰难得多,但他从未畏惧困难、退缩或消沉,一直用自己坚定的想法书写着人生的精彩篇章。

登录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了解更多残疾人招聘、就业、创业信息。

资料来源:南方残疾人联合会。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