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娌冲崡瀵岃豹濮氬繝鑹殑鍔卞織浜虹敓缁忓巻

网友发布 2022-07-30 10:46 · 头闻号创业故事

为什么坚持拒绝日本投资?如果当初接受了,不是能更好的拯救公司吗?

2008年,一名记者问白象的创始人姚忠良。

他回答道:

就算销量慢一点,利润低一点,也没关系。坚持做正确的事。

直到现在,姚忠良仍然坚持这一原则,始终拒绝日本的投资。

但是今天与过去不同。这个牌子的方便面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了。

就连各大超市也很少见到。

消费者偏爱的方便面品牌也将其排除在外。

直到2022年3月15日,因为一件事,再次高调进入大众视野。

“老坛酸菜”的制作过程被多家知名方便面厂商曝光。

现场脏乱差,工人操作粗暴肮脏。

第一,国内各大方便面生产企业应该道歉道歉,澄清澄清。

“土坑酸菜”也成了新的网络名人,把很多方便面品牌拉进了坑里。

而这款方便面的回应出乎意料,简洁而全面,获得了无数的好评:

“不配合就放心吃,也不怕影子。”

短短一句话,让它瞬间成为国货之光。

随后,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姚忠良也被大家注意到了。

当初公司很小,却负债几千万。

如果不是姚忠良力挽狂澜,这个品牌的方便面早就被时代的巨浪掀翻在茫茫商海中了。

姚忠良是如何偿还巨额债务并成为行业标杆的?

而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品牌从云端坠落,逐渐默默无闻?

这一切还得从1996年说起。

1962年,姚忠良出生在河南平舆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在乡粮管所工作,母亲在粮店打杂。

在时代的影响下,姚忠良从小就知道“民以食为天”。

同时也养成了不怕吃苦的精神。

时光荏苒,姚忠良高中毕业时,正赶上刚刚恢复的全国高考。

考场上,有一大堆才华横溢的人,为改变命运的独木桥奋斗过。

而姚忠良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挤不出一条明路就有点悬了。

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与父母认真讨论后,他决定另辟蹊径,参军。

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己做人,为国家做贡献的志向。

父母在认同的同时,也不禁感慨“儿子长大了”。

虽然姚忠良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是进入部队后,每天起早贪黑的体能训练还是让他有点吃不消。

夏天稍微好一点,但是到了冬天,他感觉自己一天天地在训练。

寒风呼啸,刺骨,他们一群新兵要一动不动地站几个小时。

姚忠良的耳朵被大风刮伤了,甚至他的手也被冻成了“猪脚”。

面对严格的训练,姚忠良没有喊苦和累,没有说一句懈怠和抱怨。

他告诉自己,只有咬牙坚持,才能成为铁打的中国英雄。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士兵特有的血液逐渐植根于姚忠良的骨子里。

正是因为这种血性,他的人生才是独特而精彩的。

1983年,21岁的姚忠良从部队退伍,顺利进入平舆粮食局工作。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姚忠良不久就被调到了河南粮食部。

因为努力,他尝到了甜头。他在工作中变得更有活力,在职位上也开始上升。

34岁时,姚忠良已经从基层工作人员到了科级干部。

当时,白象作为姚忠良所在单位的下属加工厂,只有4亩地,亏损1000多万元,产品滞销,债务缠身。

三个字,足以非常清晰的描述它的现状:一塌糊涂。

从1990年到1996年,这个小厂换了五任领导,但没有一个人能挽救它的衰败趋势。

上级部门不想看自己的厂子,就这么下去了,很可惜。

最终,在千挑万选之后,这个重担落在了姚忠良这个前途无量的中年男人身上。

当上级领导找姚忠良谈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他心里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毕竟整个食品部都知道这个加工厂是大家都避之不及的,那就不要谈上任了。

那不是干活累,跳火坑吗?

再加上,姚忠良正是大有作为的好年龄,而且已经官至副处级。

如果按照当时的方向继续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没有异议,平静地接受了调动安排。

一时间,姚忠良成了大厅里最大的八卦人物。

同事一致认为这个加工厂是个养不起的傻逼。

即使姚忠良有能力坚持一段时间,它也一定会失败。

毕竟,在这么多领导人被转移到过去之前,他们一开始都像姚忠良一样自信。

但最后都是一蹶不振。

论资历、能力和官职,有许多人在姚忠良之上。

那么多有能力的人都背不了这个锅。姚忠良能扛得住吗?

其实在大家都觉得是烫手山芋的时候。

就像当初一样,姚忠良看清了自己的弱点,没有去高考,而是参军了。

他看到的是它未来的兴衰。

对他来说,这是他一生中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其他人不同,他是一个从不畏惧困难的人。即使看到困难,也有勇往直前的冲动。

所以,在姚忠良看来:

情况越困难,对你的成长越有利。

他毅然前往这家名为“白象”的加工厂,白象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离开舒适的座椅和明亮的办公室,我在这个破旧的工厂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创业难,重振千疮百孔的公司更难。

姚忠良一接手,就意识到公司面临的困难比他想象的要多。

长期负债经营,只有一条简单的生产线。

员工虽多,但人浮于事。都是在浪费时间,脚踏实地做实事的人很少。

有人上班钓鱼,有人明目张胆早退旷工。

至于出去做生意,就更难了,大家都躲着走。

俗话说,外面忙,里面一定要安静。

公司也是如此,内部千疮百孔,外部注定发展不起来。

要走出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内部改革,大换血。

于是,姚忠良首先以“带薪休假”为借口,询问了一群没有工作的老员工。

闲人都走了,自然有大量位置空空缺。

于是,他找到领导,提出要30个大学生。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大学生是普通的。

但那时候大学生是烫手山芋,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姚忠良通常保持沉默,做大事。

但有一张嘴是狮子的大嘴。这个要求马上被领导拒绝了。

但他下定了决心,怎么可能被领导几句话就打发回去?

反正他有事就去领导办公室喝茶汇报工作。

明面上是这个,但还是你要的东西。

领导不同意,我就天天来,我会努力的。不信你也不会烦。

果然,领导磨了没多久,似乎勉强答应了他的要求。

新鲜血液的输入,整个公司有了充满活力的基础。

与此同时,姚忠良安排了市场调查。

由此,国内方便面市场有着非常大的空的增长。

但是,自产方便面没有市场的原因不是质量问题,而是没有印上名字。

知名度太低,自然没有回头客。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姚忠良感到乌云密布。

既然产品不出名,那就想办法让它出名。

但是过去不像现在,有一个全能的互联网。只要有足够的钱,就能迅速出名。

因此,姚忠良在品牌推广的前期吃了不少苦头。

首先,他安排了30名大学生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封闭式培训。

之后,他们都跟随姚忠良到了一线企业。

当时工厂负债累累,连一辆带他们出去的车都没有。

我们骑着三轮车去各个市场、各家各户和其他人多的地方推销产品。

城市,乡镇,乡村,他们都不放过。只要有人群,就是他们卖自己产品的地方。

大学生太年轻,一般脸皮都特别薄。

一开始,我不好意思对着人群兜售喇叭,更不敢喊出来。

姚忠良没有指责他们,而是亲自上阵,大声疾呼,邀请人们免费品尝这些产品。

大家看老板的时候,他就是个无名小卒,谈不上面子。

在姚忠良的榜样下,渐渐地,每个人都不再害羞,而是跟着一起喊。

喊得越大声,人越多,喊得越起劲。

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他们的产品开始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接下来,姚忠良瞄准低价市场,迅速占领“高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

一开始,姚忠良招聘的30名大学生成为了企业的支柱。

接手公司的第二年,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亿,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

但没想到,公司发展了,姚忠良却走了。

最初,随着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姚忠良的领导层逐渐出现了分歧。

先是老板,然后是副总裁。

姚忠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话语权在逐渐减少。

每次他做出决定,由于权力有限,都不能顺利执行。

因此,姚忠良变得非常痛苦,上班成了他最讨厌的事情。

既然无法融入,那就选择退出。

就这样,姚忠良向上司递交了辞职信,打算休息一下。

但事实上,辞职的姚忠良也没闲着。

通过自学,他顺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38岁的他开始了全新的大学生活。

时光飞逝,四年过去了,姚忠良即将大学毕业。

他在想,毕业后做什么?

是继续创业,还是回到原单位,过安稳的生活?

直到遇到一个人,姚忠良的生活轨迹又回到了熟悉的原点。

当时白象虽然知名度很高,但也无法和同行的很多大牌竞争。

没过多久,我又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因此,河南食品部的领导主动找到姚忠良,希望他回到公司。

姚忠良非常惊讶。没想到自己去兜了一圈,还是离不开自己打下的江山。

他想了很久,答应了领导。

但是,姚忠良提出了一个要求:只要体制改革,他就会回去。

对方当即答应了他。

这一次,姚忠良像以前一样,再一次用企业挽救了他的生命。

但是他遇到了新的挑战,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003年,统一、康师傅、今麦郎已经发展并占领了大部分方便面市场。

但是,自有品牌已经错过了最关键的崛起时机,现在想获得一席之地已经比较难了。

看到与其他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姚忠良不禁感到焦虑。

但他也知道,虽然眼前的困境很难解决,但光焦虑只会让它变得更糟。

于是,他日以继夜地投入产品研发,试图找到新的突破口。

为此他每天会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熬夜到半夜才回家睡觉。

期间还要吃不同口味的方便面,有的是自己研发的,有的是竞争对手的。

后来,由于吃得太多,姚忠良一看到方便面就想吐。

幸运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姚忠良终于找到了忠实的妻子。

当时市场上流行健康的概念。

人们对方便面的态度从一开始的稀罕、喜爱,变成了厌恶、排斥。

于是,他把方便面和滋补大骨汤结合起来,生产出健康营养的大骨汤面。

这正好迎合了大众的需求,推翻了人们对方便面的认知偏见。

新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大量消费者的青睐。

仅仅8个月,就卖出了6000万个包。

2007年,仅这一根大骨面就使公司年产量达到74.3亿包,年销售额超过52亿元。

然而,在成为行业标杆的同时,该公司却被日本资本悄然盯上。

2000年后,国际资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闻到了这块大蛋糕诱人的香味。

他们涌入中国,开始投资方便面品牌。

其中,有几个大品牌接受了日本的投资。

毕竟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优势。

只有以姚忠良为首的方便面没有接受外资。

因此,日本资本关注姚忠良。

当他们满怀信心带着巨额资金主动来访时,他们被姚忠良拒绝了:

即使破产饿死,我们也绝不接受日资。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有自己的考虑。

在他看来,接受日本资本似乎是很大的好处。

但时间长了,随着外资的逐渐渗透,公司必然会失去话语权,甚至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

看到姚忠良的强硬态度,日本资本带着挑衅的表情离开了。

此后,姚忠良一直遭到日本资本的怨恨,甚至被恶意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

在此期间,有记者采访姚忠良拒绝日本投资,他回答说:

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企业,所以要给中国人做一碗正宗的中国面条。

他不仅这样说,而且也这样做了。

2012年后,公司发展开始停滞,随后走下坡路。

2014年,公司公募失利,总部从北京迁至河南。

日资看到这么好的机会,又提出收购,但又被拒绝了。

姚忠良坚信,通过自我突破,他仍然可以作为绝地求生。

甚至有记者问姚忠良:

“你为什么坚持?接受日本投资合作不是更好地保护了公司吗?”

而他只是摇摇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老话:

“淋过雨的人,总想为别人撑一把伞。”

尽管公司的经营非常困难,姚忠良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甚至上了热搜。

2022年3月15日,当其他大牌方便面品牌纷纷传出食品安全问题时,只有姚忠良手里的方便面敢炫耀。

而这件事只是他上热搜的因素之一。

有网友深度扒发现,姚忠良经营的方便面是残奥会的面食供应商。

同时还搜查了工厂的工作录像。

视频里的人,有的行动困难,有的手不方便,但还在努力。

这些人是以姚忠良为首的公司聘用的残疾员工,在公司内部被称为“自强员工”。

首先,姚忠良和他努力工作的方便面吸引了公众的注意。

在大多数人称赞其为良心公司的同时,也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

招残疾人要么是为了炒作,要么是为了逃避缴纳残保金。

诚然,国家对雇用残疾人的公司确实有减免剩余保险费的政策。

但政策明确规定,只要公司残疾人比例超过1.5%,就可以享受这个优惠。

他们公司残疾员工的比例已经达到三分之一,比政策标准高出20倍。

可见他们不仅关注这个弱势群体,而且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

不仅如此,姚忠良还去了许多贫困地区帮助农民致富。

通过亲自考察,他发现河南新郑有12个贫困村。

因此,我们迅速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菜篮子工程”,增加农民收入。

2021年河南郑州突发洪灾期间,他们不顾自身困难,捐出500万现金和大量救灾物资。

此外,姚忠良还带领公司参加了“春蕾计划”,帮助600名辍学女孩重返校园。

他还与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共同设立“大学生成长公益基金”,资助13个项目,帮助1600多名大学生实现就业。

期间有网友称之为“国货之光”。

面对如此高的评价,姚忠良很感激,但也变得惶恐不安。

并在企业内部发布要求:

不能为了宣传而做,帮忙也不用宣传。

虽然姚忠良很高调,但他太低调了。

尤其是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他总是不愿意靠炒作来获取短期利益。

相反,他坚持走最艰难的路,用技术和口碑赢得人心和消费者的喜爱。

就像他的人生,早年明明可以在国家机关单位当干部,过安稳日子。

然而他选择了别人最不看好的道路,试图靠自己有所作为。

很明显,他可以靠日资走捷径,靠营销迅速成名,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

但他果断拒绝走捷径,而是脚踏实地,用心做良心产品。

现在的人都很浮躁,一天到晚想赚快钱的人太多了。

即使手段不光彩,也有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

但是,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一句话:越容易越难。

事情越简单,他们冒的风险就越大。

而越是困难的事情,最后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

人生漫漫,与其走捷径,享受成功,不如选择最正确的道路。

熬过来了,终于看到晴天了。

你认为姚忠良领导的是良心企业吗?欢迎留言讨论。

关注我@我是朱,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款文章。

大家好,我是朱博士,90后学生。我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致力于科研,副业致力于零碎时间写文章。

用感人的笔触写出真实的故事。

关注我@我是朱。或者喜欢,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共同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