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黄卓仁,男,1966年4月出生于乐清柳市。2001年创立李和集团有限公司。他拥有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和英国威尔士大学MBA学位。

现为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湖北省浙江商会名誉会长、李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涉外研究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高级创业导师、武汉招商大使、青山招商大使。他曾任武汉市人大代表、孝感市人大代表、武汉市青山区CPPCC常委、安陆市CPPCC常委。
曾获“全球杰出华商”、“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温州十大风云人物”、“荆楚风云浙商”等荣誉称号。
孝顺,传家宝,一些想法。
假期中,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黄卓仁回乐清老家过年,并借机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面试前因为微信联系过很多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面试直奔主题。
先从黄卓人校长的点心访谈说起。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黄卓仁说:第一,他写这本书的时候,刚好50岁。那是献给他50岁生日的生日礼物,他整理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第二,这几年很多媒体和年轻人多次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这是一个不准确的命题,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成功,至少离他心目中的成功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有一句话打动了他,那就是英国维珍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因·安歌·蒂亚女士在2015年与马云和王石的一次讲座中,分享了她的老板曾经对她说过的一段话:“你真的应该开始和大家分享你的经验了。因为我们一天天变老,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别人,用我们所学去造福他人。”因为这句话,他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故事分享给年轻人,让他们至少能从中获得一些力量,少走一些弯路,更快地接近自己的人生梦想。
他说,作为一个“草根”,梦想是每个人最大的“法宝”。“点心”是专为企业家准备的小礼物。《点心》由黄卓人讲述的21个小故事组成,结合小故事和人生经历总结出21句话。
黄卓仁在柳市农村长大,家里是个“大家庭”。从我记事起,我就听许多村民讲述他们曾祖父的故事,这些故事影响了整个家庭和后代。黄卓仁回忆说,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在大门上贴一副对联:向阳弟常春,嵇山家不止一次拜年。这副对联是老祖宗对子孙的指示,他会铭记在心。
家里还流传着一个曾祖父的故事。他的曾祖父曾打算在一个占地五亩的大宅地上盖房子,所以特地到外地请了一个风水先生来城里看看。曾祖父和风水先生到离村子一公里的地方,发现有人在自家的水田里偷割水稻。于是他们对风水先生说,我们躲一躲吧。前面有人在偷我的米,他可以割一些。风水先生对曾祖父说:“我回去了。我不会在你家看风水。你的善良在哪里盖房子都是好风水。”
黄卓人说:“对人好总有回报。”这样一个房子占地五亩的“土豪”,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并没有被归为“地主”。是善良的村民保护了这个大家庭。
“一个家庭的家风很重要。我建议年轻人在创业的时候,要遵循老祖宗留下的好习惯去做事,去做人。相信会有神奇的效果。好的家风不仅能帮助创业,还能让家庭更和谐,家庭更醇厚。”黄卓仁认为。
打开心灵的窗户,创造一片天空。
小时候,黄卓人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很好奇。老家只有一条土路,自行车都是扛在肩上出门再骑。7岁随父亲去上海,从乐清到永康,再到金华、杭州,最后到上海,历时四天,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
当我来到24层的上海国际大酒店时,我年轻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虽然黄卓仁和父亲只是在外面看着,没有进去,但作为一个年轻人,24层的酒店已经不是一个高大的酒店的概念,它给了一个乡下男孩最美好的梦想。
黄卓仁说,这次上海之行,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开启了新的一天空。之后,他一边读书,一边经常观察周围的动态。那些年,柳市的供销大军到了全国各地,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高中毕业后,黄卓仁终于找到了远行的机会,他想加入这些外出供销人员的行列。1981年,他跟随父亲的一个朋友上了去山西洪洞县的火车,离开了家乡。他既兴奋又不安。他这次出去推广矿灯产品,不知道能订到多少生意。
煤矿大多位于偏远的县城,下一次需要四五天。16岁的黄卓仁,那时候还是个孩子。跑到一些封闭的矿区,他要骑自行车,有的村子要步行。有一天,他出去卖东西,因为太晚了,酒店里没有夜宵。黄卓仁只好找到父亲的朋友林叔叔。当林叔叔说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晚餐,端上了小米粥和馒头,他开心极了。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晚餐,但一口咬下去,又冷又硬的馒头让他的兴奋一下子“跑”掉了。虽然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黄卓仁心里并不觉得苦。
一个人坐在火车上,他会有很多想法。每次旅途在别人看来很孤独,他都很激动,他会思考过去和未来。有时候,当他看到火车外的鹰经过时,他的心会颤抖,他会觉得很开心。
怀揣着一个梦想,年轻的黄卓人咬紧牙关,历尽艰辛。几年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的供销生意越来越顺利。久而久之,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黄卓仁说:“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给了我争取市场、在世界上大放异彩的勇气。”
1990年,“商人”黄卓人决定扎根武汉,做一名“商人”。通过多次市场调查,他先在武汉开了一个电器销售部,然后开始接手工程项目。老家的工厂还在生产,所以只要回老家,我还是忙着工厂管理和发货。
历经重重挫折仍坚守初心。
1995年对黄卓人来说是坎坷的一年,可以说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乐清天生勤劳的性格让他忙个不停。回家后,你可以帮你的工厂发货。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开着高尔夫车去送货。因为他工作太累了,他一闭上眼睛,他的车就撞上了一辆行驶中的卡车。
当他醒来时,已经是车祸后的第六天了。他躺在医院里,但他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的肝脏严重受伤,六根肋骨骨折,左眼几乎失明。他发现他的亲戚在他身边哭泣。因为医生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说他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那段时间,他在床上不能动。在那之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在思考生活,工作,未来的发展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意外生还,让黄卓人以后更加坦然的面对生活。
黄卓仁说,1998年冬天,他的心充满了血,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年,1999年初。当他回到柳市镇时,当时的“中国电器之都”已经家喻户晓,来自海内外的客商越来越多。他发现乐清急需一家顶级酒店。
嗅到商机的黄卓仁决定和朋友一起建一座豪华酒店。小时候随父亲去上海后,这个梦想一直在他心里。
说了就做了。按照相关程序,他们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然后一步一步依法办事。
虽然上级部门和领导都很重视,但是要建一个高档酒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从基础建设到装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黄卓仁清楚地记得,1998年11月11日,酒店开始装修。那时候他每天都很努力,每个项目都加班加点。最后,四个多月的工程只用了73天就保质保量完成,创造了当时乐清酒店业的奇迹。因为时间节点,酒店当年的客户入住率达到了100%。10个月,3000万投资全部收回。

2003年,商场经验丰富的黄卓仁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他决定在武汉转型发展,跨行业进入房地产市场。当时武汉市青山区正在进行拆迁规划建设。2004年,黄卓人拿下了一个旧城改造项目——江南春城。令他惊讶的是,这个房地产项目历时10多年,至今仍在建设中。
江南程春占地170亩,总投资8亿元,分三期开发。直到2012年11月,19栋住宅楼投入使用。前两期已经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盈利目标。但三期完工,要拆迁700多户,拆迁费用从前两期的每平方米1500元飙升到5000多元。再加上其他因素,预计损失近亿元。
面对两难,黄卓人想,不做,可以保住公司利润但失去信用;做,兑现承诺却损失利润。并且集团管理层和管理团队建议放弃这个项目,寻找其他盈利的替代项目。
“但是这块地被摘牌过一次。前两期过后,第三期就不做了。被拆除的学校尚未建成。孩子上学应该做什么?怎么改善当初承诺给居民的居住环境?”最终黄卓仁通过舆论推动,坚持做下去。说起这个亏损近亿却让拆迁户满意的项目,他还是有些遗憾:“还是因为刚接触这个行业,有些细节做得不够好。但我告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宁赔一亿也不赔一个信用。”
黄卓仁告诉记者:“江南春城这个项目,其实最后我赢的是信誉,是朋友,是口碑。做生意还有比这更赚钱的吗?”信守承诺的黄卓人自以为没有高等学历和背景,但有了“诚信”二字,他就具备了一切成功的基础。
谈到未来规划,黄卓仁说:李和集团未来将投资三大领域:一是农业旅游。目前已收购10余家涉农公司,尤其是一个始于湖北恩施的名为“李八股”的乡村旅游品牌。李和集团以“生鲜+特产+旅游”为核心业务,去了武汉这样的大城市,前景看好;第二,大健康产业。在“中药材王国”神农架,投资发展了以中药材种植交易、养生保健基地、保健品为主的全产业链,还在与政府、高校合作建设小规模高标准的中医药大学;第三,在教育领域,我们与相关部门和全国领先的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共同打造教育品牌。未来的目标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培育两到三家上市公司。
试着分享智慧。
采访中记者发现,黄卓人每做一件事,都会全方位思考,然后总结反思。也许这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思维特点。他们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多年创业,黄卓仁认为,企业要想有大的进步,创业者要不断学习,读书学习永远是最好的投资。
黄卓仁说,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更多的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他说自己学历不高,但在创业的过程中坚持不断的深化自己。一有机会就出去学习,向身边的高人学习,向大学教授请教,向世界500强企业的领导学习。
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先后获得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和英国威尔士大学MBA。同时,他从不吝啬与他人分享。他有一个特点,通过分享,促进思考,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去深圳出差,途中遇到华中师范大学某学院院长。路上两人自然聊了很久,黄卓人也和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没想到院长说,你的故事要讲给现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听,以后每年可以来我们学校讲课两次。
黄卓仁以为这是开玩笑,随口答道。没想到,回到武汉后,院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来了邀请函和聘书。接到邀请的那天晚上,黄卓人睡不着觉。在公共场合随便说说没问题,但是真的给大学生和研究生讲课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在说什么?黄卓仁以为这次讲座既是挑战也是压力,可能比创业还难。
坐在前面压空案前。黄卓仁只好先睡了,凌晨三点醒来,精神抖擞。他很快起床准备功课。从他的亲身经历到80年代和今天这个时代的对比,他编了八个故事。
在演讲的那天,他非常兴奋。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的研究生和院长,他给自己打气。因为备课的内容,在逛完商场后,他开始用侃侃语交谈。从过去艰难的生活到艰苦的工作,从过去的交通拥堵到今天的信息发展,他越讲越有趣。
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第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准备第二节课的时候,发现所有准备的内容都已经做完了。此时,黄卓仁站在讲台上,无言以对。他的头脑苍白,心脏衰弱。
在他最尴尬最焦虑的时候,院长站了起来。院长说:“黄老师刚才讲得很好。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慈善人物。他的经验非常丰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个人想法提问。”黄卓仁真的没想到院长会这么体贴。之后,一个小时在非常愉快的互动中很快过去了。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很漂亮,课堂很成功。
黄卓仁说,第一次讲课的经历让他信心倍增。这次讲座让他认识到两点:第一,做人一定要真;第二,一定要和有实力有真本事的人在一起。从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他说他也会强迫自己去听一些自己听不懂的课,听完后思考,进步很快。
搭建平台,浙楚同心。
在发展的过程中,黄卓人常常停下来问自己:当初我出来“闯荡江湖”靠的是什么?要靠“温商”“浙商”这张走遍天下的“金名片”。
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会感恩,珍惜这份荣誉。所以个人发展的时候,他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发挥这张“金名片”的作用,让更多的浙商共同发展。同时,携手“楚商”,共同走向世界。
2011年12月受聘为湖北省浙江省企业联合会第三届理事会名誉会长。之后,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参与商会的工作。
2012年,经中国经贸促进会常务理事会研究通过,任命黄卓仁为中国经贸促进会副会长。之后获得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荆楚风云浙商、武汉乐清商会优秀成就奖等多项荣誉。2016年至2017年,先后被任命为武汉招商大使、青山招商大使。
黄卓仁说,武汉独特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数千万人的消费市场,数百万大学生的科教和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很多温商眼中的创富“金矿”。目前,有几十万温州人生活在武汉。如何把武汉建设成为海内外温商聚集发展中西部的“大本营”和“第二故乡”,是很多温商、韩人的目标。
黄卓仁在担任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时,有一系列动作。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国际协会和各地的“温商”、“浙商”商会搭建对接平台,让“浙商”和“楚商”携手走向世界。
2018年1月16日,论坛由湖北省工商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市投资促进局、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主办,温州企业家协会、温州商学院、李和集团承办。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李和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卓仁现场感叹:“温州是我的家乡,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改革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武汉,我创业的起点,率先提出‘新民营经济’的国家中心城市,在这一刻是如此的亲密友好。”

商业的灵魂在于流通;商业的发展在于创新。是物资的交换,更是思想的碰撞。楚商高速崛起走向世界,商界是温州人的标志。面对新时代的巨大机遇,温商和楚商只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才能真正不辜负时代的机遇。
2019年,在全球温州商会武汉第三批新民营经济投资大会上,来自全球的100多位温商企业家齐聚江城,签约17个项目,总投资1203亿元,涉及创新创业、总部经济、智能制造、时尚创意、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第三届楚商大会上,黄卓人组织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得到了湖北省政府和企业家的高度评价和表彰。之后,他率先搭建了楚商与浙商交流合作的桥梁,为湖北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创造了条件。国际协会应该支持企业的发展,帮助他们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多次组织“引进来、走出去”的各类国内外活动,让湖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湖北。
经过汉朝多年的开拓,黄卓人早已将温商、楚商的特质融入骨髓。他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一定要成就多大,但一定要做一个值得关心帮助我们的人,对我们有期望的人。
来源: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叶昌义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