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东方
01
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每天都在发生。当你精心准备好一个创业必备条件的时候,市场的气候已经变了。
所谓的创业就是没有钱才去开始折腾的,等你条件充足了,下一个风口又变了。创业的成功就是把不确定性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睿智的头脑,把这种猜想变为现实。
有很多创业者坦言,他们当年创业的时候是因为缺钱,家里要求条件越来越多,是被逼无奈下海经商,后来走上创业这条漫长道路的。
生意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都只是一场利益的博弈。但创业是讲究智慧的,如果你的段位很低,那么你很可能被别人碾压。一群人打牌,玩很长时间了,你依然发现不了谁是小白,那么你就是那个小白。
创业、朋友与对手都是讲究利益博弈的,而并非真正的敌人。
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任何一件事情的成败,都有其根源。缘尽缘来,成功与失败,都是与“利他”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关联。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大道至简,往往最厉害的也就是最简单的,最容易操作的。水利万物而不争,成就别人,也成就了自己。
有大佬曾经说:“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清代纪晓岚也曾说:“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所以,成功真的很简单:明确自己最想要的,舍弃一些不必要的,把信念凝聚如一,然后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你要全心全意,专注如一、始终坚持,你终将有所成。
如今时代的风向标早已变了,原来是围绕着公司转圈,现在则是个人IP,个体效益崛起的时代。时代的趋势之下,没有人能够阻挡它的前进。任何时代,不管一个人多么聪明,也一定要跟着社会趋势发展。相反,如果和趋势对着干,那么被抛弃的几率很大。
唐朝诗人张继虽然很有才,却总是名落孙山。任何时代都有科举成功的,也有落榜的。但总体上而言,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聪明的才华之外,一定要深谙社会发展趋势,说白了就是要懂得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规矩。
02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人人是自媒体,所谓的公司边缘化越来越明显。而打造“个人IP”,也是最近这几年呼声很热。自媒体是现代的趋势,必须跟着走下去,要不然很多东西很难同步和发展。一个吃饭的东西,你都怀疑,那么很多东西必定会与你无缘。选择相信和跟风是两码事,该相信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这就是墨菲定律。你相信什么,你就能得到什么。
字面理解是,Intellectual Property,指个人对某种成果的占有权,在互联网时代,它可以指一个符号、一种价值观、一个共同特征的群体、一部自带流量的内容。
网红和明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要想成为IP,必须不断的制造话题,通过各种传播工具传递出去,不断制造影响力。从默默无闻到行业品牌,再到大众明星,需要一个推动的过程,而所谓成名过程就是通过“内容营销”的过程,当一千个人知道你,当一万个人知道你,当一百万个人知道你,当千千万万人知道你时。
通过个体效益的塑造,不断提高知名度,有着极强品牌嗅觉的商家自然会找你合作,找你代言。你所谓的包装,带动的流量,所有的付出也就真正的商业变现了。
当你不是一个名人时,首先你要通过“塑造”让自己成为一个名人,然后真正付诸行动。播种和收货不在一个季节,那个过程就叫坚持。坚持下去,你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货和惊喜。
打造“个人IP”,最近这两年喊得很厉害,人人都在谈论,但真正的灵魂和核心还是围绕着人,至于利用何种传播工具和方法,这便是问题的关键。
对于个人IP打造,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然后围绕着定位做文章,做一系列的活动故事,在务实的基础上,不断放大格局,放大梦想,并不断引导身边的朋友,网友,亲人,发动能够发动的力量和能量去全力塑造。
确定一下个人的定位,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出现,然后以“写文章”,“讲故事”的思路出发,由点到面形成规模化的“蝴蝶效应”。
所谓的个体效益,有点像现在所说的人设,个体正在崛起,公司边缘化,人设成为现在快速发展的金字招牌。
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个会讲故事的人。方法工具掌握,传播到位就成了!做IP首先是把人卖出去,然后才是产品,认可人了,消费者才会购买产品。销售的本质是"人",然后围绕着"人"把产品故事讲出去,把梦想卖出去!
再难的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案,方法和工具找对了,问题就解决了。躲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是换一种思路。通过推动,一步步看到黎明。黎明前的黑暗,正是上帝考验人类毅力的见证。
创业,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卖梦想”和“卖故事”的过程。而故事讲得好坏,那就要个创业个人的实力问题了,舞台搭建好了,就看你如何去唱好这台戏。
一个人平凡不要怕,要静下来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顿悟思想,突破思维瓶颈,觉悟人生,改变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
03
加大阅读量,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活学活用,就会摸索出效益来,你想要的都会慢慢有。看书学习,不断学习核心新技术才不会被趋势淘汰。
学会筛选圈子,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提高自己!好多人是无用的,要让自己成长起来。还有就是要换新思想,新思维,打破固有的思维逻辑,让自己脱胎换骨。
无论如何,每个阶段要突破自己,学会思考!不要期待任何人,不依靠,不抱怨,学会与时俱进,一步一个脚印,居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
但,化蛹成蝶的过程非常煎熬 甚至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美国有一种蝉,在地下17年的煎熬,后来才破土而出。
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15天?错!是第29天。这就是荷花定律。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但渐渐地,人们开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你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这时,这个时候的放弃,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大多时候,人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毅力。
好多花钱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是刚需的,现在讲究的是人性。
文化这个东西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磨合转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创新”,也就是酝酿产生的“造血性”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好多销售课程都是销售的一种“心理”,所谓的大师也就是抓住了人性的刚需和弱点,加强引导学生,学生当时一听是那么回事儿。大师喜欢给人一种朦胧、悬而未决的胃口。
当你真正进入状态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际与理论却有着很难的转化力度。而往往真正的商业商机模式,作为导师只能给你透露皮毛,核心的东西他们不会透露的,那会砸掉他们自己的牌子。什么东西最贵,最有吸引力:人永远得不到的东西。
销售的本质就是在制造一种饥饿感。
就像一块肉悬浮着,后边一只狗在追着,但不让这只狗啃着。大师就像一块五花肉一样,有味道,狗得不到,但是嗅到肉的味道,还是不舍得停止,继续追赶这块肉,这就是所谓的饥饿效应。
就这样,这块五花肉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狗追赶,大师的味道也就越来越浓,忽然就吸引了一群为了得到这块肉的狗。当众多的狗围在大师身边转悠时,大师就特别神威,特别有影响力,大师个人的品牌就被成千上万的狗给烘托起来了。所谓的名人都是被众人,被观众捧起来的。
有一点就是:换一种思维,你会觉得我话有道理。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