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姜分为干姜、炮姜。干姜、炮姜、生姜的功效区别:
炮姜
炮姜性味辛、热。归脾、胃、肾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主治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生姜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主治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
扩展资料:
姜是一种常用烹饪辅料,分为生姜、干姜、炮姜三种。中医理论认为,姜可以煎汤、榨汁,或作调味品,常常用于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症的治疗。不过,中医专家指出,吃姜养生要讲究根据不同病症、个人体质特点等,不可一概而论。
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姜味辛性温,含有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为一天中食物的消化吸收做好“铺垫”,并且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
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对睡眠不利,但吃少量的姜,并不会带来危害。
百度百科-姜
百度百科-干姜
百度百科-炮姜
炭烤肉怎么做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炮姜的炮制方法 5 炮姜的性状 6 干姜的性味归经 7 干姜的功效与主治 8 炮姜的炮制作用 9 干姜的炮制研究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0 炮姜的贮存方法 11 炮姜的药典标准 11.1 品名 11.2 来源 11.3 制法 11.4 性状 11.5 鉴别 11.6 检查 11.6.1 水分 11.6.2 总灰分 11.7 浸出物 11.8 含量测定 11.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1.8.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1.8.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8.4 测定法 11.9 性味与归经 11.10 功能与主治 11.11 用法与用量 11.12 贮藏 11.13 出处 12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炮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炮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炮姜 1 拼音
pào jiāng
2 英文参考Rhizoma Zingiberis Preparat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ZINGIBERIS RHIZOMA PRAEPARATUM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概述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品。方法为砂炒。干姜的炒法汉代已有,见《金贵要略方论》。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1]。炮姜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炮姜味苦、辛,性温[1]。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1]。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1]。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1]。
4 炮姜的炮制方法汉代有火炮(《金贵要略方论》)的方法[1]。
宋代有甘草水制、烧存性(《太平圣惠方》)、“炒令黑”(《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盐炒(《圣济总录》)、煅存性(《疮疡经验全书》)、爁制、巴豆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泥裹、地黄汁炒(《校注妇人良方》)、土炒(《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等多种炮制方法[1]。
元代仍用“慢火炮裂”(《卫生宝鉴》)[1]。
明代有硇砂炒(《奇效良方》)、童便炒黑(《医学入门》)、水浸火煨、慢火煨至极黑(《寿世保元》)等法,并认为“童便炒黑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医学入门》),“若治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炮炙大法》)[1]。
清代尚有姜炭(《外科大成》)、炮姜炭(《外科证治全生集》)、酒蒸炮姜(《幼幼集成》)等炮制品种[1]。
清代开始有炮姜炭、黑炮姜等名称,把炮姜和姜炭混为一个品种,近代有一部分地区也把两者作为一个炮制品,按炮制火候及成品性状分析,炮姜炭和黑炮姜实为姜炭[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烫、炒炭等[1]。
净干姜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筛去碎屑[1]。
炮姜的炮制方法:先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炒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1]。
5 炮姜的性状干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丁块[1]。表面灰棕色或淡黄棕色[1]。切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筋脉小点,显粉性,有特异香气,味辛辣[1]。
炮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表面鼓起,棕**,内部深**,质地疏松,气香,味辛辣[1]。
6 干姜的性味归经干姜味辛,性热[1]。
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2]。
干姜入心、肺、脾、肾经[3]。
炮姜味苦、辛,性温[1]。
姜炭味苦、涩,性温,归脾、肝经[1]。
7 干姜的功效与主治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的功能[1]。
干姜具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消痰下气的功能[3]。治胃腹冷痛胀满,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3]。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2]。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2]。
干姜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1]。又因为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1]。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1]。如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金贵要略方论》);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注解伤寒论》);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注解伤寒论》)[1]。
炮姜味苦、辛,性温[1]。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1]。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1]。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1]。如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太平圣惠方》)[1]。
炮姜温中止泻,止血。治寒性腹泻,虚寒吐血、便血,崩漏,产后瘀血腹痛[3]。
姜炭味苦、涩,性温[1]。归脾、肝经[1]。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1]。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1]。如治疗血崩的如圣散(《丹溪心法》);或用干姜烧黑存性,为末,米饮调服,治血痢不止(《姚氏集验方》)[1]。
8 炮姜的炮制作用干姜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1]。又因为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1]。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1]。如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金贵要略方论》);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注解伤寒论》);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注解伤寒论》)[1]。
炮姜味苦、辛,性温[1]。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1]。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1]。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1]。如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太平圣惠方》)[1]。
9 干姜的炮制研究干姜主要成分为姜酮(zingiberone)、β没药烯(βbisabolene)、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及姜辣醇类(gingerols)、6姜辣烯酮(6shogaol),8姜辣烯酮(8shogaol)等[1]。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对于姜、炮姜、姜炭的挥发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姜含量最高,颜色较浅;炮姜含量明显下降;姜炭含量最低,约为干姜的1/2,且后二者挥发油颜色较深[1]。
对挥发油和醚提取物的研究表明,生姜与干姜的挥发油和醚提取物层析图谱大致相同,炮姜与姜炭亦无明显的差别,但前二者与后二者相比,有较大变化[1]。干姜经加热炮制后,部分斑点消失,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斑点,相同Rf值之间相对含量也产生了明显变化[1]。以姜辣醇和6姜辣烯酮为标准对照,进行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姜辣醇含量生姜>干姜>炮姜>姜炭;6姜辣烯酮含量干姜>炮姜>生姜>姜炭[1]。对姜不同炮制品的醚提取液进行气相质谱计算机检测,从生姜、干姜、炮姜、姜炭中各检出25、22、23、23种成分,各炮制品检出成分的质和量都产生了部分变化[1]。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1)抗溃疡作用:取干姜、炮姜水煎液按4.5g/kg给大鼠灌胃[1]。结果表明,炮姜除消炎痛模型外,对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呈明显的抑制倾向,干姜无此作用[1]。
(2)止血作用:炮姜和姜炭均能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姜炭的作用又比炮姜强,两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1]。炮姜和姜炭均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且姜炭水煎液的凝血作用优于炮姜,也优于本身的醚提液[1]。生姜和干姜水煎液均无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1]。
(3)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炮姜水煎液灌胃毒性较干姜增大,表明干姜经加热炮制后水溶性毒性成分可能有某些变化[1]。
10 炮姜的贮存方法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
11 炮姜的药典标准 11.1 品名炮姜
Paojiang
ZINGIBERIS RHIZOMA PRAEPARATUM
11.2 来源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11.3 制法取干姜,照烫法(附录ⅡD)用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11.4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11.5 鉴别(1)本品粉末棕褐色。淀粉粒众多,长卵圆形、三角状卵形、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偶见糊化淀粉粒团块。油细胞和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汕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柬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菲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6一姜辣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1.6 检查 11.6.1 水分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二法)。
11.6.2 总灰分不得过7.0%(附录ⅨK)。
11.7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6.0%。
11.8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1.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甲醇一水(40: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6一姜辣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1.8.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6一姜辣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11.8.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 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1.8.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8μl与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6一姜辣素(C17H2604)不得少于0.30%。
11.9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肾经。
11.10 功能与主治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11.11 用法与用量3~9g。
11.12 贮藏同干姜。
11.13 出处是不是你以前十分羡慕嫉妒这些可以作出美味可口、款式漂亮的炭烤肉串的人,是否早早已垂涎三尺于这些美味可口了。而又一拖再拖未出发,担忧外边卖的炭炭火烤肉不足干净、环境卫生,吃完会造成胃肠层面的病症。别着急,今日就要我们一起学习制做炭炭火烤肉的方式,给自己及亲人烹调美味可口的炭烧烤串吧。
炭烤肉串的做法及配方
食物
主要材料:牛肉1500g
辅材:圆葱适当、料油适当、精盐适量、五香粉适当、生姜粉适、大料粉适、小茴香粉适、五香粉适当、芝麻粉适当、鸡精适当、味精适当、白砂糖适当、木薯淀粉适当、孜然粉适当、白芝麻适当、辣椒粉适当
炭烤肉串的做法及配方
流程
碳烤肉串的作法流程
1.将牛肉切成约2CM周长的方形。放进切割成丝的圆葱,再放进盐、五香粉、生姜粉、大料粉、小茴香粉、五香粉、芝麻粉、鸡精、味精、白砂糖、炸好的料油、一点点水、和一把木薯淀粉,手里套上一次性手套,将其左右滚动,翻拌。
2.放进密封罐内,放进冷藏室1钟头进味。隔三十分钟拿出来左右翻一下。
3.腌好的牛肉用铁签串了,我是一串5个大羊肉。
4.碳槽取火,红碳为最好。放入穿好的烤羊肉,煽火烤,不必生烟,烟薰到肉的味儿就不好了。
5.烤到近焦,拿出来,当心发烫。
6.洒上孜然粉和白芝麻,再重炼烤一小一会儿将白芝麻烤香。
7.再匀称地撒上辣椒粉就可以。
炭烤肉串的做法及配方
小提示
1 牛肉切割成格子腌,腌后再穿,厚了没事儿,用劲将其搓开,就变软拉长了。
2 没有灌水的牛肉腌完后不容易出许多水,灌水的牛肉会出许多水,这一各位朋友要留意。
3 没有碳烤,能够改成电烤箱,可是肉的口味偏水嫰,比不上用火烤得美味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