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想法甚至具体的创业方法,这都是必要的。因为不同的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有不同的思路,所以,这个时候别人的建议可以给你提供另外一种思路,以供你在创业的时候做参考。同时,将几个富有创意的大脑聚集在一起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作为创业者,要尽量激活身边人的思维从而捕捉他们中的思想火花。
借鉴别人的经验并不是什么可耻的行为,拙劣的抄袭才是真正的可耻行为。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自然不会有两次运作完全相同的创业。
在创业设想阶段,从善如流对于你以后的创业会有许多好处,即使是别人所说的可能对你的具体创业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听一听也会大有好处。
然而,你千万要记住,别人的意见可以听取,但是,你却不能让别人左右你的创业设想,使你自己做了他人想法的奴隶。
"点子"尽可以听,只要你不怕白花钱,甚至也可以买,但是,你无论如何也买不来成功创业。
所谓奴隶,意味着被别人所拥有而且处于完全被控制的状态,他们真可以说是死路一条,既没有出息也看不到指望,甚至连自己的生存都是一个问题。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存在着一种心灵的奴隶状态,那就是捆绑在我们心灵上的枷锁。许许多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灵魂交付给了别人,让别人掌握控制自己的心灵。这种奴隶制似乎更可怕,因为它使许多人一直在做着他们憎恶的工作,活在一个他们不喜欢的环境中,做出有违自己意志的事情,直至完全听命于他人。
这种心灵上的枷锁,在创业之中,头一道就是做"别人会怎么想"的奴隶。
你做了某件事情、做出了人生的某一次选择,你可能会想: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想呢?
这种想法的确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而且也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它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包的。从“我必须每天出门,否则,邻居会认为我可能在家里干着见不得人的事情”,到“在会议上我不能多发言,因为我一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爱出风头”,还有“那件衣服我虽然很喜欢,但它太时髦,别人会议论我的”等等想法。
人生中这种“别人”式的想法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枷锁。如果我们按着这种想法,就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它能解释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如此多的雷同和整齐划一,它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妇女热衷于模仿别人的发型,为什么推销员都会用几乎一模一样的方法来推销不管是丝袜还是家电还是抽水马桶,它还能解释为什么人们会一直活在令人极其厌烦、不愉快的生活状态之中。
这种“别人会怎样想”式的奴隶会伤害我们的想像力和人格,甚至把我们原有的创造能力破坏殆尽。
以下是你在自己的创业中避免成为别人想法奴隶的具体做法:“别人”不是先知先觉的上帝,他们往往是道听途说的积极追随者。如果你活在“别人的想法”中仍然非常愉快,那么你尽管模仿邻居的生活吧!否则,你就需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做人态度。只要你的所做所为没有危害他人,你就可以随自己心情,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生活的地位越高,甚至当你成为公众人物时,批评你的人也会越多,被人在茶余饭后当做谈资对象的机会也越多。“被别人所批评”本身就代表着你已经被别人羡慕。
选择一些不相信闲言碎语的人做朋友。你周围生活着这么一批人,这将有助你不再对“别人的想法”过于在意,更不会感到恐惧。
最后,你需要记住:所谓的“别人”们通常有更多的事情正等着他们自己应付。那些事情比你遇到的问题麻烦得多,他们可能这时正坐在屋里发愁呢。
在创业中,做别人想法的奴隶的集中的表现就是买别人的创业“点子”。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业在中国的火爆,你在市场上能发现许多书籍、电脑软件等据说能让你中大奖的东西。据推销这些书籍和电脑软件的人说,这些书籍可以让你中大奖,你花两元钱或者一百多元钱(复式**)就可以中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大奖。其实,稍微想一想,你不难看出其中的漏洞:如果这些书籍或者电脑软件真如他们所说的那么灵验,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写这本书、出版这本书?不如雇上百十个人,在每个省市、自治区的**投注站将要中奖的号买下,哪个月不收他个几亿的?为什么还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点灯熬油地爬格子、做软件?
别人的意见可以听取,但花钱买点子这种蠢事最好不要做。之所以坚决不花钱买别人的“点子”,这其中的原因是:首先没有人会对别人的创意产生完全的认同感,你花钱买来的点子只能给你带来有限的动力。
这些你花钱买来的创意往往在市场上已经实践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常常已经时过境迁,而且并不符合目前市场上的情况。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所谓的“创意”往往质量不高,因为如果质量很高的话,他不会将这创意“割爱”于你。
这些设想不能为经营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出售“点子”的人往往会给别人一个错觉,以为只要买下了他这个“点子”,金钱利润就会源源不断地滚入经营者的腰包。
最后,还是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既然那些书籍、杂志、软件的撰稿人和设计者许下如此高的收益,为什么他们还要将其出售呢?
所以,如果你目前正在进行你的创业设想,你千万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的“点子”,而是要充分地相信你自己。这里,我们不再向你兜售“点子”,我们给你提供几个想法,供你在构想你的创业设想的时候参考。
想法一:成功的创业经营设想一定要把顾客的需要、愿望乃至梦想作为深入研究的对象,并以满足顾客的愿望为行动指南。
想法二:成功的创业经营设想以解决顾客的困难为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把企业、公司现有的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想法三:成功的创业经营设想一定要非常重视开发产品的功能,力求自己的创业有经营特色,自己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想法四:成功的创业经营设想也要经常吸收其他产品的优点,但同时又优于其他产品。
想法五:成功的创业经营设想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领导着时代的新潮流,领先于整个时代。
就中国目前的现实讲,以下这些领域可能会使你的钱赚得更容易一些。
一、延年益寿领域。虽然青春是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但人们为了留住青春,防止衰老,是不惜金钱的。
二、休闲娱乐领域。原始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想到休闲和娱乐,因为在那时人们首先要考虑活下去。而等人们有了一点钱,人休闲的欲望就产生了,随着钱越来越多,人的这种欲望就越是强烈。
三、满足人的虚荣心领域。虽然虚荣心最要不得,但人都有一点虚荣心。人人都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伟大,自己很重要,很了不起,所以在这个领域里,你一定会大有作为。
四、物以稀为贵的领域。人类永远都不能抗拒稀少物品的诱惑,所以,如果明天有人说萝卜白菜马上要在地球上绝迹,说不定明天就有人掏高价抢购。世界“三大男高音”在北京开演唱会,一张票2000美元,没有人你可能花高价钱还买不到。
五、高档或廉价领域。无论什么样的社会,都存在着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自然会将自己的消费定位于高价物品之上,而低收入阶层自然会把目光盯在廉价上。所以,再贵的东西有人买,再便宜的东西也有人买。
六、"独生子女"领域。中国的父母无一例外都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他们自己宁愿吃糠咽菜也不能委屈下一代,尤其是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子女也就成为了"稀缺"的东西,那么你也不妨把你的创业方向转移到这个领域。
七、给人提供方便的领域。人是一种懒惰的动物,科学技术的发明就是要让人能够越来越"懒惰"而且还不耽误事。所以,只要你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看起来上不了台面的愿望,你的产品肯定会热销。
八、女性领域。女性是一群缺少理性和逻辑思维的群体,因此,她们的钱容易赚一些,但前提是要让她们的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丧失殆尽。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只要紧紧抓住"青春"、"美丽"、"魁力"、"身材"、"爱情"中的一个,就足以使她们就范。
当然赚钱的领域多的是,以上这些领域也只是供你经营时参考的。
但要记住一点,别选择复杂的创业构想。
不要选择十分复杂的创业构想。首先,而且随时应牢记一点,自己是一名小老板而不是有几亿身价的大老板。
小老板的事业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得很大,但有一点是真实的,开始时都是小本生意。
复杂的创业构想大大增加了创业的风险。这种风险简单地说就是夜长梦多,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创建期比较长,市场可能发生变化。一个现在看来很好的项目,两年后可能是赔钱的买卖。其次,创建期长,导致资金投入期也很长,增加了资金的成本。
再次,复杂的创业构想实践的难度也很大。
因此,复杂的创业构想适合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老板,而我们小老板的事业最适合"短、平、快"的项目。
有一位商人,最早是子承父业做珠宝生意,他缺乏父亲对珠宝行业明察秋毫的能力,但是,由于这是家传的产业,他不得不坚持下去。结果没过几年,他就把父亲留下的全城最大的珠宝店赔光了。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又改行做了服装生意。他认为服装行业周期短,而且不需要太专业的学问,肯定能成功。主意拿定之后,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家产,开了一家服装店。过了3年,他的服装店已经再也没有资金进新款衣服,已有的衣服也因价格高于相邻商家而无人问津,他又一次失败了。
究竟适合做什么样的生意呢?这一次,他决定自己做主。他是一个好吃的人,由于从小家境富裕,他几乎吃遍了所有的美食,虽然家人朋友都说他嘴馋,不过这一特别的嗜好使他对菜肴有了相当的研究。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优势,开一家饭店。这一次他成功了,他的饭店不仅布置得漂亮雅致,而且饭菜价格合理,又很合当地人的口味,非常受顾客欢迎。后来,他再接再厉,把自己的饭店开到了全国各地。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小商人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看别人做什么赚钱,然后自己也跟着去做。结果大半生都在这样没有头绪地忙着,努力了半辈子也没有成功。实际上,“柳暗花明”的前景或许就在距他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可是由于他缺乏主见,白白错失了许多机遇。
美国富商迈克尔·戴尔十分有主见。当戴尔开始在宿舍里组装、销售电脑之时,著名的苹果公司和IBM公司已经将美国个人电脑市场的主要份额占领了。虽然戴尔进入市场没有好时机,但他在销售模式上采用了创新手段,以低廉的价格进入了美国人的家庭之中,在竞争方面取得了优势。
当时,电脑的销售流程是:电脑制造厂商生产出电脑后,再配售给电脑经销商和零售商,然后再经他们之手卖给集团用户与个人消费者。这是一种间接的营销形式,经销商从中获得了巨大利润,但人们认为这是应该的事情,无人提出异议。当时在大学读书的戴尔却不这样认为,他的办法是:将电脑直接销售到使用者手上,除去零售商的利润部分,把这些省下来的钱回馈给消费者。
1984年,迈克尔·戴尔开始着手准备创业,他以“个人电脑有限公司”的名字,向美国某州注册了公司登记,并在当地报刊上刊登电脑销售广告。最初每个月的销售额在5—8万美元之间。后来,随着业务逐渐扩大,戴尔便将“个人电脑有限公司”更名为“戴尔电脑公司”。
到了1999年,戴尔电脑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了,而戴尔电脑公司的创业者迈克尔·戴尔也在全美国40岁以下富翁排行榜上名列首位。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