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精益创业的概念和本质

网友发布 2023-08-01 18:40 · 头闻号公司管理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由硅谷创业家Eric Ries 2012年8月在其著作《精益创业》一书中首度提出。但其核心思想受到了另一位硅谷创业专家Steve Garry Blank的《四步创业法》中“客户开发”方式的很大影响,后者也为精益创业提供了很多精彩指点和案例。

很多IT从业人员在了解精益创业后认为,其核心理念可以追溯到软件行业的敏捷开发管理。例如“最小可用品”与“原型建模”非常相似,都追求快速的版本迭代,以及时刻保持与客户的接触并获得反馈等等,精益创业可以理解为敏捷开发模式的一种延续。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最近几年创业圈最火的书籍之一。硅谷创业家Eric Ries根据自己的实战经历以及案例访谈,提出了一套开发-测试-认知(Build-Measure-Learn)的精益创业方法论。此书甫一上市,即遭受热捧,一时洛阳纸贵,俨然一部创业者的圣经。

来瞧瞧Ries对创业企业和创业者的定义:“在极端不确定的情况下,以开发新产品与新服务为目的而设立的个人机构。其中工作的任何人都可以称作创业者”。这里有趣的是“极端不确定性”(Extreme Uncertainty)。与其相反,Ries对一般创业公司的认识是:使用前期预测、产品评估与商业计划的创业企业。其中三个关键点,即 “ Standard forecasts, Product milestones, Detailed business plans”. 仔细来看,前者似乎并未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反倒是后者给出了一般公司的运作思路。对于预测、评估与计划,相信毫不陌生;谈到不确定性,创业者往往也都能发表一番高见。对于个人乃至企业而言,外部风险始终是不确定性的来源,而风险管控,或者说“不确定性规避”,永远是头等大事,亟需解决。Ries的关注点是,对于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重要的不是去“堵”,而是去“导”。因势利导。

“极端不确定性”并不可怕,与传统创业公司的思路也不冲突。Ries指出“好的计划、可靠的战略和深入的市场分析造成的诱惑。作为成功性指标,被许多创业公司所使用。但新创企业包含的不确定性,使得老的管理方法无法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创业公司以失败告终的第一宗罪。并非创业公司没有认识到创业本身的不确定性,而是对确定性与可预测性的狂热心态,蒙蔽了企业的理智。当我六年前开始加入轰轰烈烈的创业比赛热潮,那时全民创业的呼声还没有高起。各种创业比赛,上至国家级,下至学校级,最为关注的乃是创业计划书,是市场方案、营销策略、财务指标。之后,又参加过IDG、东升杯、黑马会等创业活动,实创企业的运营状况才被当作衡量指标之一。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不知道国外如何,国内的大部分创业活动,关注点都在商业计划书,又叫BP。几张Slide,路演现场一番激情演讲,少有几个把产品1.0拿上台来观摩观摩,另加嘉宾点评,活动遂就over。至于创业公司的实际运作,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一段合伙创业、一段创业公司工作。早期阶段,都在各种修改完善商业计划书,参加路演,见投资人,就个人观察,身边多数创业企业大莫如此。乃至企业运作阶段,重心都在如此尽快完善产品(网站、APP)、如何快速获取用户、如何尽快实现盈利、如何获得天使,什么时间点融到Pre A等等。当然,可以说这是创业公司资源紧缺,希望不被out的积极心态。从我最近一次创业公司的经历来看,缺乏足够创业经验的创始人(比重很大)往往会循着传统路子来,琢磨完善BP,而后积极面见投资人,继而以投资人的要求,加快公司用户获取的“虚荣指标”(《精益创业》概念),整个团队,或者说市场团队,如果没有自我认知,很容易陷入歧途。其中分歧的激化,也很容易给创业团队带来内部冲突。相信有过实际体验的人都能够感受到。

回到话题上来,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创业公司最初的目标,当然是解决痛点,继而选择以商业计划书的形式,来呈现解决方案。问题在于,初衷很好,方向却越走越偏。按照Ries的说法,创业公司当然以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为目标,但重要的是该产品或服务,是否为市场需求,或者说痛点产品。对这个点的思考,应该贯穿创业活动的始终。现实情况是,多数创业公司,首先是自认为发现了痛点,而后在这个“愿景”(《精益创业》概念)的基础上,制定策略,并按照商业计划书的美好部署,一步步推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痛点”和“愿景”的指引下,逐渐偏离轨道,继而分歧越来越大,矛盾问题频出,直至茅屋起火。

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仔细想想,对于我们最初的设想,我们最引以为豪的点子,有多少创业者有过深入反思,又有多少进行过验证,还有多少一直将其贯穿创业活动始终。创业活动的极端不确定性,不仅体现在作为企业运作时的诸多风险与挑战,更多体现在产品或服务与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希望用户需要我的产品或服务,我希望用户能够买账;从用户(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有现成的可替代品、并且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又或者不能成为我当下需求的一部分,等等,该产品或服务就不会入我法眼。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方面,用户的需求总是复杂的、多变的、又是非常隐秘的;另一方面,企业对用户的认知总是难以触及用户的痛点,难以满足批量用户的需求。似乎二者之间,总是隔着一层薄纱,创业企业的苦恼谁人能识。

当创业企业一番痛定思痛,又埋头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之时,问题仍旧不断呈现。究竟如何解决问题呢?Ries的认识是,新创企业,首先要学会认知,而且是经证实的认知(Verified Learning)。和科学研究方法一样,先是提出假设(Hypnosis),而且不断测试(Test),证伪(falsification)或证实(Verification),如果出现不可违逆的问题,再加上特设性假设(Ad hoc)。不断反复的验证之后,一个经过证实的认知框架就会出现。对于创业企业而言,需要考虑到成本问题,因此,Ries提出了最小可行性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的概念。在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用户对象、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唯有实验(Experiment)能够促进新创企业的认知。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企业往往倾向于一次性拿出他们认为最完善的产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去修饰细节,去琢磨用户心理,当然,对于资金人力雄厚的企业来说,不成问题,但是,对于新创企业而言,你所要关注的,不是你“心中的”目标客户,而是你所要传达的产品或服务的痛点,是否真的是需求所在。这才是新创企业的重心所在。在有限的资金与有限的热情之下,如何不“浪费”《精益创业》概念)这些宝贵资源,才是创业者该去考虑的关键问题。最小化可行产品,如脸书Facebook 2004年的校园版本,即是以最简单的方式,测试了潜在用户的需求,获得了宝贵的用户反馈,继而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产品的批量扩展。因此,对于创业团队的成员而言,你要关注的是用户,是用户的反馈,产品的真正使命是获得用户反馈,获得改进认知,而不是完善产品。

Ries对团队成员提出了四个问题,即(1)顾客认同你正在解决的问题就是他们面对的问题吗?(2)如果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顾客会为之买单吗?(3)他们会向我们购买吗?(4)我们能够开发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柯达影廊Kodak Gallery产品副总裁库克的认知是:“成功不是实现一项产品的功能,成功是学会如何解决顾客的问题”。老话讲“顾客是上帝”。对于顾客的理解与认知,决定了新创企业的生死存亡,或许此言有些过激,但激烈白热的创业现实,往往认得不是点子,而是企业的持续存活。

Ries的开发-测试-认知(Build-Measure-Learn)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环往复的。Ries将其称作回路(Loop)。首先提出概念或假设(Primary idea),经过资源统筹之后的开发,形成一个初级产品,然后是测试,通过线下调查、贵宾式用户体验、线上SEM等方式,获取尽可能全面细致的反馈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尝试理解用户心中所想,心中所好,继而完善更进假设。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开发,从demo到1.0,再到2.0,每一次小bug的修补,都在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回应。新创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恰恰是每一次的用户反馈与反馈数据。Ries所要传达的是,这个过程不是线性的,不是累积式的,而是回路式的,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是一个明确的、自我察觉的认知过程。只有这样的认知,才是真正可控的,才是能够回应不确定性风险的。

回到最初的说法,对待“不确定性”,不是去“堵”,而是去“导”。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逐步理解用户需求、理解市场环境。Ries讲精益创业的核心是“验证性学习”。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有效的用户需求,使用极简原型产品,实现快速失败、廉价失败,继而最终给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如Ries所说,精益创业方法,不仅能够启发新创企业与创业者,对于所有希望或者能够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的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在创业乃至实现设想更加容易的今天,迈出第一步不难,问题是如何在资源缺乏、不确定性风险极大的时候,保持阵脚不乱,保证大方向的明确,这才是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