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唐棣,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来【关注】我,一起聊今昔,共议天下大势。我是一个绅士,只是为了学习和交朋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来自德意日共同敌人的严重威胁,美、英、苏不得不暂时结成反法西斯战时同盟。
然而,在反法西斯联盟内部,由于三个大国追求的战略目标不同,美、英、苏之间总是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
欧战结束后,同盟国面临的主要敌人消失了,美苏战时形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罗斯福总统突然去世,杜鲁门上台,将苏联视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对手。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
美苏在对待解放国家和战后世界安排的态度上分歧越来越严重。斗争的焦点是争夺欧洲,全球战略重心,尤其是争夺东南欧。
苏联人认为,靠近苏联的东南欧对他们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苏联的计划是在东南欧建立一个“安全带”,包括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
这些国家名义上是独立的,但它们的政府必须对苏联友好,它们的外交政策和军事计划必须得到莫斯科的批准。
美国和英国想在苏联边境重建一个“防疫区”。他们试图将获得解放的东南欧国家置于自己的经济控制和政治统治之下,扶持其他国家的反动势力,建立亲西方的政府,巩固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这些国家成为反苏、反苏战线的“欧洲战士”。
1.在波兰问题上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1945年4月13日,美国国务院提交给总统的秘密情报称:
“自雅尔塔会议以来,苏联政府在对华关系的几乎每一个重大问题上都采取了强硬的、不妥协的立场。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是波兰问题。”
杜鲁门24小时前才就职。在阅读了这些信息后,他秘密通知国务卿爱德华·斯特丁纽斯(Edward Stettinius),“我们必须站起来对抗俄罗斯人”,暗示“他们过去太软弱了”。旧金山联合国会议前夕,美苏英关于波兰政府改组的谈判陷入僵局。1945年4月20日,杜鲁门召集国务卿斯特丁纽斯、副国务卿约瑟夫·格鲁、国务院俄罗斯问题专家查尔斯·波伦和驻苏联大使阿韦里尔·哈里曼讨论苏联政策。
哈里曼在会上分析说,苏联同时实行两种政策,一种是“与美英合作的政策”,另一种是“以独立行动扩大苏联对邻国控制的政策”。
他还认为,战后苏联的重建计划需要美国,因此美国可以坚持重要问题,而不会遇到严重危险。这时,杜鲁门插嘴道:
“我不怕俄罗斯人,我准备采取坚定的态度。”“不管怎样,俄国人想要我们,而我们不需要他们。”哈里曼说要提防“入侵欧洲的野蛮人”。
4月23日,在杜鲁门会见莫洛托夫之前,白宫召开了秘密内阁会议,由杜鲁门总统的主要外交顾问和军事顾问参加。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苏联对波兰的政策。会上出现了两派意见。
哈里曼大使和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路线。另一派的代表是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和参谋长乔治·马歇尔。
考虑到苏联需要参加对日作战,他们希望“不要操之过急,避免公开决裂”。争论过后,杜鲁门决定采取强硬路线。当天下午,他直言不讳地痛斥正在美国访问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指责苏联破坏了关于波兰问题的雅尔塔协议。
他要求苏联答应成立新的波兰政府;否则,美国政府不会介入。莫托夫气愤地说,“从来没有人这样跟我说过话”。杜鲁门冷冷地说:“履行你的协议,没有人会这样和你说话”。
在现场担任翻译的美国外交官波伦回忆说,他从未听到过高级官员这样的斥责。
与此同时,在旧金山会议上,美国和英国代表团采取了同样的强硬立场,拒绝承认波兰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反对邀请波兰临时政府参加会议工作。1945年5月8日,欧战结束的那一天,美国政府突然没有通知就停止了对苏联的“贷款援助”。
5月份,发生了几起装载租赁物资的船只即将前往苏联并在美国港口卸货的事件。很明显,这是美国在波兰问题上向俄罗斯施压。
苏联人的印象是:
“德国的失败一变得明显,美国对苏联的态度就变得明显冷淡了。美国人似乎在说,他们不再需要俄罗斯人了。”
2.战时联盟瓦解了。希特勒倒台后,美苏关系恶化。然而,在那个时候,对日战争仍然激烈。美军估计,如果攻击日本,死亡人数将超过欧洲和太平洋战场所有死亡人数的总和。
麦克阿瑟预言:“这将是历史上最血腥的战斗”。为了缩短对日战争,减少美国人的生命损失,杜鲁门和他的前任罗斯福一样,迫切需要苏联在远东对日作战。于是,在哈里曼的建议下,杜鲁门于1945年5月23日派哈里·霍普金斯前往莫斯科,商谈第二次苏美英三国首脑会晤事宜。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联、美国和英国首脑的最后一次重要战时会议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这是斯大林和杜鲁门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面对面的交锋。
杜鲁门于7月15日抵达波茨坦。7月16日,美国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马的戈多试验场爆炸成功。7月17日,史汀生飞往波茨坦报告测试细节。
杜鲁门有意考验斯大林。1945年7月24日,他漫不经心地对斯大林说:“我们有了一种破坏力极大的新武器。”
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兴趣。他只是说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希望“好好利用自己的心来对付日本”。离杜鲁门只有五码远、非常注意斯大林面部表情的丘吉尔大失所望。这是美国统治集团第一次利用原子武器进行政治讹诈。
参加杜鲁门波茨坦会议的首要目的是争取苏联如期对日军作战。在会议的头几天,杜鲁门得到了斯大林决心如期对日作战的秘密保证。
然而,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政府突然从渴望苏联参战转变为不愿意苏联介入对日战争。
7月26日,美、中、英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事先未与苏联协商。7月29日,为了加强苏联在对日战争中的政治地位,斯大林在波茨坦向杜鲁门指示莫洛托夫,希望美国等盟国发表正式声明,要求苏联参加对日战争。因为杜鲁门已经秘密决定使用原子弹,所以他使用外交辞令,委婉地拒绝了。
波茨坦会议后,苏美在国际上的矛盾进一步激化。1945年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的当天,杜鲁门在华盛顿就波茨坦会议发表广播讲话,宣称“三大强国仍然认为执行《雅尔塔解放欧洲宣言》是它们的共同责任”,并宣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不应成为任何大国的势力范围”。
8月18日,詹姆斯·贝尔纳斯公开谴责苏联操纵保加利亚选举,并威胁说,如果不允许“所有重要的民主人士”参加政权,美国将不承认保加利亚政府,也不与其缔结和平条约。
伯纳斯的声明和杜鲁门的广播讲话表明:
美国已经没有兴趣继续与苏联合作,而应该利用优势力量阻止苏联在东欧和中欧建立势力范围。在1945年9月伦敦五国外长会议上,美国采取了不妥协的立场。结果会议未能达成任何协议,成为“近代最不幸的国际会议之一”。
伦敦会议失败后,杜鲁门宣布不再召开三巨头会议。结果,战时同盟实际上不复存在。1945年12月16-26日,美、英、苏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就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五个战败国的分期提法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政府的改组达成协议。斯大林还致信杜鲁门说:
"这次莫斯科外长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但美国认为美国让步太多,普遍表示不满。杜鲁门给参加会议并于1946年1月5日回国的伯纳斯一份备忘录说: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做出任何妥协。我们必须拒绝承认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除非它们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应该在伊朗问题上表明我们的坚定立场,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基尔运河、莱茵河-多瑙河水道和黑海海峡的国际化,我们应该坚持对日本和太平洋的完全控制……”。
……我们应该坚持要求俄罗斯归还我们的船只,并迫使俄罗斯解决租借物资的债务问题。杜鲁门最后说,“我已经厌倦了向苏联示好”。
杜鲁门给伯纳斯的备忘录不仅是对国务卿的申斥,用杜鲁门自己的话说,也是美苏关系的“转折点”。此后,美苏关系从战时的同盟合作转变为战后的长期分裂对抗。3.美苏争夺伊朗和土耳其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苏、美三国军队为了阻止法西斯德国利用伊朗进行侵略,保证美英苏三国经由伊朗和波斯湾的补给线安全,于1941年进入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朗。苏联军队驻扎在伊朗北部,而美国和英国军队驻扎在该国南部。
1942年,英国、苏联和伊拉克同意,所有外国军队在战争结束后半年内撤出伊朗。在1945年9月的伦敦外交部长会议上,比万和莫洛托夫同意所有外国军队不得迟于1946年3月2日撤出伊朗。
1946年初,大多数美国和英国军队已经撤出,但苏联军队仍留在那里。1945年12月12日,亲苏联的阿塞拜疆国民政府在伊朗北部苏联占领区正式成立。伊朗政府派兵镇压,但苏联人把它挡了回去。与此同时,苏联也施压要求获得伊朗北部的石油开采权。
为了应对苏联在伊朗北部的扩张,杜鲁门政府迅速采取了三项措施:
首先,在国际上制造“苏联扩张”、“严重违反国际协议”的舆论;其次,支持和鼓励伊朗政府于1946年1月19日和3月19日向联合国安理会正式指控苏联干涉伊朗内政,阻止镇压叛乱,违反联合国宪章;最后,国务卿伯纳斯于3月6日向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苏联履行承诺,立即从伊朗领土撤军”。
在美国的压力下,所有苏联军队于5月从伊朗撤出。12月,伊朗政府派兵解散阿塞拜疆自治政府。后来,伊朗议会否决了建立伊拉克和苏联联合石油公司的协议。美国利用伊朗事件扩大事态的主要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伊朗石油资源。苏联人一撤出伊朗,美国就立即通过经济和军事援助向伊朗渗透。不久,伊朗政府也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接受美国军事顾问,使伊朗实际上成为美国的附庸国。
同时,美国坚决支持和鼓励土耳其政府,断然拒绝苏联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威胁,并表示如果苏联诉诸武力,土耳其政府将决心战斗到底。然后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给予土耳其经济和军事援助。这样,土耳其和东地中海就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伊朗和土耳其危机表明:
“当苏联企图越过东欧的苏联占领区,向西德、巴尔干和中东推进时,美国政府发出了明确的警告:如果有必要,美国准备与苏联作战,而不仅仅是在联合国抗议和通过决议。”
4.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由于美国积极遏制苏联,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斯大林选区的选民大会上发表讲话,重申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苏联人民必须做好准备以防万一”。斯大林的讲话在华盛顿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最高法院的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认为斯大林的讲话简直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宣言”。
史达林讲话后两个星期,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临时代办乔治·凯南给国务院发回一份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作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为美国采取‘强硬’政策提供了完美的逻辑依据。
凯南的电报很合美国决策者的口味。当海军部长福雷斯特读到它时,他如获至宝,立即订购了一份这份电报,作为数百名高级军官的必备文件。国务院也为此表扬了凯南。后来署名X的凯南,在1947年7月号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进一步阐述了这份八千字电报的内容,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
首先,他从俄罗斯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克里姆林宫人对世界事务神经质的看法,根源在于俄罗斯人传统的、本能的不安全感”;人们认为,俄罗斯统治者为了确保其虚弱政权的外部安全,无情地迫使他们的国家在军事力量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
其次,他分析了苏联的意识形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苏联领导人把资本主义世界描述为一个罪恶的、充满敌意和威胁的世界,它与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但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据此,凯南写道:
“很明显,美国不能指望在可预见的将来与苏联政权保持政治友好关系。美国必须继续在政治舞台上将苏联视为对手而非伙伴。”
第三,凯南在详细分析苏联外交政策时指出,苏联近期的政策目标是:“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最大限度地发展军队”;力争分裂和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影响,“在一切符合时机和希望的地方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
目前,这一努力暂时局限于一些被认为具有战略紧迫性的邻近地区,如伊朗北部和土耳其;一旦条件具备,其他地方随时可能出现问题。最后,凯南说苏联“对理性的逻辑漠不关心,但对武力的逻辑非常敏感”。它的对外政治行动“就像一辆顽固的玩具汽车,完全上紧发条,朝着特定的方向前进,只有在遇到不可抗拒的力量时才会停下来”。
因此,如果美国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就可以在不真正使用武力的情况下遏制苏联。
5.丘吉尔在富尔顿的“铁幕”演讲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的支柱》的反苏演讲。这篇演讲以“铁幕”一词闻名,声称在横跨欧洲的铁幕背后,几乎到处都是“警察政府”控制的,“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铁幕面前,“还有其他令人担忧的因素”;在远离俄罗斯边境的地方,世界各地的共产党“对各地的基督教文明构成日益严重的挑战和危险”。
他补充道:
“在大战期间,我对我们的俄罗斯朋友和盟友的观察使我坚信,他们钦佩的是力量,他们最鄙视的是军事上的软弱。”
因此,丘吉尔提出了“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呼吁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装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共同利用两国遍布全球的海上和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对抗俄罗斯。这一讲话是二战后西方国家领导人首次公开发动“冷战”的信号。丘吉尔演讲时,杜鲁门多次带头鼓掌。苏联人认为丘吉尔的演讲是对他们在东欧权利的直接挑战。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向《真理报》记者发表了关于丘吉尔富尔顿的讲话,谴责丘吉尔及其美国朋友像希特勒及其同伴一样散布“种族优越论”,即英语民族是唯一最好的民族,应该统治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斯大林警告说,他正在策划一场战争,并呼吁与苏联开战。
尽管丘吉尔联合美英反对苏联的提议遭到了广大美国人民的批评,但为了达到独霸世界的目的,美国统治集团继续利用丘吉尔的讲话制造“反对苏联扩张”的浪潮,刻意制造“冷战”气氛。
1946年3月,杜鲁门告诉哈里曼,“我们可能会在伊朗问题上与俄国人开战”。
然后,前驻保加利亚大使乔治·厄尔主张在苏联掌握原子弹之前对其使用原子弹。5月3日,盟军德国控制委员会的美国代表卢修斯·克莱将军通知驻德国的苏联指挥官,不要把机器从西部占领区撤走。
1946年7月1日和25日,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了新的原子弹试验。9月6日,伯纳斯在斯图加特发表演讲,拒绝承认东德以奥得河-尼斯河为界,并正式表示美国准备修改《波茨坦协定》,强调美国不会在中欧撤军。
总之,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讲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如果你对历史领域有其他话题或看法,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尽快回复。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