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我市先进典型人物刘平录制的节目《秘密改造》,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据了解,刘平扎根车间32年,多次攻克加工技术难关,获得重庆市十大“巴渝工匠”、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等荣誉。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探访这位“巴渝匠人”的故事。
磨砺32年,从普通工人到高技能人才
“最近,我参与了四个偏心蝶阀的试制。该产品可应用于化学工业,质量可达到国际水平。”刘平,1969年出生,在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工作了32年。作为这家工厂的首席技师,很难想象他起初只是一名普通工人。
刘平告诉记者,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有特殊精度要求的零件,需要采用“精密加工”的方法。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他总是认真研究,不断修正工艺参数,反复调试程序,直到加工出一个合格的产品。正是在年复一年的学习中,他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拥有多项绝活的“专家”。
2016年,公司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平的新产品——四偏心蝶阀。由于一套关键零件的特殊加工条件、精度、设备和技术,研制陷入了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他和RD的技术人员一起,用了两年时间攻关,反复论证。终于在2018年初,他找到了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方案,使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这一产品研制中的技术瓶颈。
"实际上,做这件事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沉下心来学习."刘平说,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愿意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研究一个行业,通过不断的钻研、学习和积累,发现和解决问题,为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敢于创新,为单位创造效益超百万元。
记者了解到,作为重庆市十大“巴渝工匠”之一的刘平,在工作中多次修旧利废,创造效益。
2008年,他在清理仓库时,发现了一套90年代购买的进口组合夹具,价值两万多元。经过一番研究,发现完全有用。他立即自己设计加工了一批定位件和组件,扩展了功能,以至于当时新建的一台数控加工中心都不需要采购昂贵的多功能夹具,为公司节省了大量资金。
他还利用自己扎实的刀具知识,在工作中自制非标刀具和专用刀具,并通过改变用途,将使用过的数控刀片重新利用,成为非标数控铣刀、镗刀、背刀等刀具。从2007年到现在,他为企业节约刀具成本100多万元。
从2007年开始,为了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公司领导经过深思熟虑,让他带领一个团队,先后完成了部分新产品样机试制和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工艺研究,进行了工装夹具的设计、制造、调试、优化和改进。先后完成了高压球阀、迷宫式高压差调节阀、三偏心蝶阀、黑水阀、凸轮偏转阀、PDS高频球阀、LNG超低温球阀等新产品的试制和批量生产工艺研究。,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带40多人扩大重庆高技能人才队伍。
“刘老师不管多忙,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来攻关技术问题,我也渐渐养成了这个习惯。”何南江告诉记者,在与刘平一起学习的四个月中,他被深深地感染了。
据介绍,自参加工作以来,刘平十分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和推广,编写了《数控编程要点》、《数控加工技术》、《螺纹加工技术自动计算》等培训教材。其在机械行业专业杂志《金属加工》2016年第6期发表的论文《数控B类宏程序在自动螺纹加工中的应用》等技术成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不仅如此,刘平还被四川仪表工业学校、重庆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学校特聘。作为校外专业课指导老师,指导重庆集训队队员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第七名。多次受聘担任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评委。
“创新需要传承,才能让技术永远走在最前沿。从上一辈身上,我学到了他们严谨勤奋的技术精神,希望也能传递给年轻一代。”刘平说,他带了40多个徒弟,培养了一批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多次在行业和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唐晓雯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