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今天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技能,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既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又要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自身的可持续学习发展和社会发展。这就迫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转变,要理解学生身心、知识、技能等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更加爱岗敬业,热爱我们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
现在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学科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研究”的研究与实践,分析表明:学科教师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只注重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被遗忘;关注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还不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更少了;大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消极逆反心理严重。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提到重要的位置。
2概念定义
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学历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学生毕业于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和初中同等学力人员。基本学制三年。是高中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些高中后的职业培训。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主语:这个题目中的主语是教学的主语。
教学: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独特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学科教学:这里是指在某一学科中,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和活动都处于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整、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绪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学生发展:指学生在生理、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进步变化。这种改变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终身学习和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需要。
3 .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缺陷谈一些想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自主合作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尊重他人。在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团队任务中,根据成员的特长,设计多样化的子任务,使每个成员都能完成自己的特长任务,有利于每个学生的成就感,帮助学生认识他人、尊重他人、认识自己,同时增强自信心,认识到人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创设真问题、好任务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每次教学都注重了解每一个学生,刻意设计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给机会给予表扬,一定会获得成就感;创设团队答题环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对于未能完美答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合理的启发和鼓励,绝不为难学生。
在学科教学中,要打破明显的课与课的界限,树立学科教学无时间、无空的观念,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差。学科教师要打破非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时间在课后的旧习惯,充分利用合理的课后时间,与学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心理缺失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如果学习差的学生能单独或小组补课,学习跟上,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对于因家庭原因造成的同学间产生矛盾、缺乏学习动力或合作学习障碍的学生,学科教师要帮助他们合理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就淡了,自主合作学习的不足自然就解决了。
学科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技巧,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在班级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有特色地发展。显然,心理也健康发展了。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与人才观教育的融合,这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郑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一文中提出,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德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尤为重要。因此,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人才观教育应合理融入学科教学。在教学中适时融入优秀中职生毕业后有重大成就的事例,特别是中职生多元化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净化心灵。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自己,重视自己,提高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目标。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和自己都会有更高的责任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整和设计学生评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过去的学生评价中,需要打破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关注,而忽视心理健康指标。合理增加心理健康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权重。这样坚持下去,带领师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保健,同时也会收到老师心理保健的意外收获。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关心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真正体现在行动上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原因,发自内心的爱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鼓励肯定;打破阶级与阶级的界限;正确面对学生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重视思政课,科学设计学生评价内容等。,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