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解构与建构:大学治理现代化中的多元利益主体定位与关系重塑

网友发布 2022-09-08 13:58 · 头闻号竞价入门

□严羽

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它的解构是不断打破传统的惯性观念和制度规则,改变原有的主体和利益关系;它的构建是重组权力和利益的划分,进而获得新的有效的治理体系。解构到什么程度,建构的新治理体系是什么状态,实现新建构状态的具体路径是《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大学治理现代化研究》一书的主要研究内容。这一研究对于打破大学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多方利益协调的现实困境,进一步深化大学治理改革和整个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政府的合理定位: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建立良好的政府与大学关系是构建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前提,准确定位政府角色是其核心问题。该书通过对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历时态”的梳理和“共时态”的比较,指出在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我国大学治理发展过程中,虽然政府逐渐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掌舵划桨”向多掌舵少划桨转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政府角色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大学治理中的"善治"目标,倡导政府转变"监管者"、"服务者"、"监督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做好大学治理中的宏观调控、精准服务、沟通协调、监督问责,实现从"全能政府"到"自制政府"的转变,进而有效推进大学治理的现代化。

第二,社会组织的协调: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外在要求。

本书深入探讨了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大学治理的历史沿革,从大学组织的特性、政府和市场的局限性、多元利益的目标和社会组织自身的优势四个维度分析了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必要性。指出社会组织参与大学治理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大学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体现了大学治理的新内涵。同时进一步指出,传统制度惯性挤压治理空、政府过度嵌入损害治理自主性、制度建设不足制约治理能力、整体力量薄弱削弱治理影响力,是当前社会组织参与大学协同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障碍。针对问题,我们主张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树立协同发展的合作理念,营造参与治理的制度环境,提高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能力,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协同机制,以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大学治理的程度和能力,充分发挥其评估、监督和决策咨询的功能。

第三,校长专业治理: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力。

该书指出,在参与大学治理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中,校长是连接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重要节点和关键人物。一方面,从大学外部关系的角度来看,校长是大学与政府互动的交汇点,也是大学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就高校内部关系而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决定了校长是党委与行政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同时校长又是高校内部各种利益的整合者。因此,校长代表着大学外部和内部治理体系中执行层面的效率,是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该书指出,现代校长治校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思想引领能力、利益协调能力、制度运用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要从树立专业化管理理念、明确校长职责范围、完善校长遴选制度、加强校长专业培训、规范校长监督评价等方面不断提升校长管理学校的专业能力,促进大学治理现代化。

第四,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不仅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实现,而且有助于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关系,创新大学管理新机制。更重要的是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共生的大学教育氛围,从而促进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该书指出,目前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受到广义行政权力的挤压,利益诉求机制不畅,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学生组织,缺乏参与大学治理的能力,导致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存在制度供给不足、学生权力虚化、学生组织发育不成熟、学生公众参与意识缺失等诸多问题。倡导重塑学生利益优先的治理理念,完善学生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加强学生参与治理的组织建设,提高学生参与治理的主体能力,从而改善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状况。

5.教授自主学习: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体现。

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制度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校、校长治校”的制度变迁表明,学术与行政分离是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发展的必然。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要建立健全大学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流程,突出以教授自主研究为核心的学术权力的基础地位,突出大学治理结构中的优质高效。该书指出了当前我国大学治理存在的相关配套制度缺失、学术机构作用发挥不足、学术权力行政化倾向等问题。提出应从确立教授自主治理的管理理念、明确教授自主治理的定性定位、完善教授自主治理的保障机制、提高教授自主治理的管理水平等五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授自主治理的水平,实现大学治理的"行政归行政、学术归学术"

本书从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的角度,通过梳理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和效果,找出适合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多元利益相关者治理的逻辑结构,并进一步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的来说,这本书突出了四个主要特点。第一,选题符合时代发展。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需要。该书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框架切入大学治理现代化,回答了时代的问题,解决了现实的困难,与时代产生了共鸣。第二,逻辑体系严谨。该书系统深入地聚焦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分析多元利益相关者在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工作内容、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多维差异,呈现不同的行动逻辑,重新定位多元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地位、权利和责任,厘清大学治理现代化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第三,内容丰富完整。从政府的合理定位、社会组织的协调、校长的专业化管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授的自主研究五个维度,找出造成当前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困境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当前困境从不同角度提出对策。研究内容丰富完整。第四,结论具有深刻的启示性。该书指出,大学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包括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的多维框架。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大学治理改革路径在于:促进模糊主体向清晰主体的转化,将转化结构与优化过程相结合,以多利益相关者共治的净扁平化治理取代传统的垂直线性管理模式,实现多利益相关者目标和价值追求的平衡与协调,最终实现大学"善治"的终极目标。该结论为深化大学治理研究、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