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整体阅读假设
这篇文章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的三个角色的交流之一。是自读课文。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本课程将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会用问题和提示讲解重点知识。
二,自主阅读过程
问题提示
1.本文标题中的“边界发现者”是什么意思?
答案:对应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在他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意思是探索生命中的各种边界。
2.通读这篇文章,总结钟扬的《探索世界》。
探索世界1:研究专业探索世界,他在无线电专业时对植物学产生了兴趣。
探索世界2:通过工作探索世界。33岁的钟扬放弃武汉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去上海当大学老师。
探索边界3:在地理上探索边界。原本在复旦大学的钟扬,主动到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采集种子。
探索世界4:以教师和研究者的身份探索世界。同时,钟扬在2009年成为中组部的援藏干部。
探索世界5:他热爱探索世界,钟扬做了很多科普工作。
探索世界6:探索教学世界钟扬“接手”了各种“在街上”的研究生,提出要转导师。
探索边界7:探索教学边界,钟扬招收基础薄弱、知识基础差的少数民族研究生。
探索世界8:探索生活世界,做自我牺牲的先锋,为后代的成功打下基础。
部分研究
阅读“科学队长”一节,总结钟扬为科普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
①担任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顾问;
(2)与上海科技馆合作,身份多;
③共撰写、翻译、修订科普书籍10本;
④连续七年志愿为全国中小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
第三,写作的欣赏
1.体验文章开头的前三个自然段,从植物“拟南芥”说起作用。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看起来很瘦的草本植物,因为它生长速度快,体积小,分布广,基因组小,所以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它是基因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几乎一半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
在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的青藏高原,执着的钟扬发现了它。他在西藏大学安置房自家后院种了拟南芥,带回复旦做标本。
植物学家、科普专家、援藏干部、教育专家...任何身份都可以在他身上呈现为完整的生命角色。在他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参考答案:①从介绍特有植物“拟南芥”入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拟南芥》引出下面钟扬的工作环境,进而引出通讯员钟扬的叙述;③从生动描述事件入手,过渡到对人物的一般评价,从“点”到“面”,有助于全方位介绍人物。
2.文章第二部分的开头一段,“‘英雄’少年”,如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978年,湖北黄冈一所中学的操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告别仪式,庆祝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入学。四个大学生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样。
答:①图片描述可读性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下面这个关于钟扬参加中科大少年班的故事,说明了钟扬少年时的聪明,同时也说明了他“不安分”探索的开始。③接近本节题目《少年英雄》。
3.《科学队长》一文第三部分的开篇段落如下。这种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自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荣与灭绝交替,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进化运动,其间充满了生命诞生和繁荣的喜悦,也伴随着物种灭绝和衰落的悲哀。”
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完工的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创作的500多块图形展板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种细腻文艺的文笔,其实是这个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写的。
如果说“采种”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就是他最喜欢的“副业”。
参考答案:①引用钟扬的话,说明他的文笔很有文采;②介绍钟扬的另一项“探索”——科普工作;③生动的叙事语言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4.《生命延续》一文第五部分第一段如下。请谈谈为什么这样写?
在2017年5月的一次讲座中,钟扬介绍,他在自己的实验室研究了一种“长寿基因”。他们以寿命为5-7天的线虫为实验对象。当某个基因被敲除后,线虫的寿命可以增加5-7倍。
有人问,只要打掉一个基因,人就能活得更久吗?钟扬回答:“这个基因是负责繁殖的。如果你想长寿,你必须在出生时摆脱它,这意味着你将终身不能生育”。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寿命的长短已经成为隐藏在基因里的代码。
答:①由“长寿基因”撰写,内容吸引人,引起阅读兴趣;②导致钟扬寻找生命的边界,牺牲自己,为科学研究奠定基础;③这一内容与钟扬研究的科学范围是一致的,是生物科学。
5.综合探究这篇简讯的几个部分的开头,谈谈如何在简讯开头写和表达效果最好。
参考答案:①从形象描写入手,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或描述一个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点”到“面”,生动的内容引出传播人物的事迹;③这部分叙述也能表现出交际人物的一些性格特征。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