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福州特产茉莉花茶品牌

网友发布 2022-09-08 06:57 · 头闻号竞价入门

作者:林琴琴陈徐艳霞

摘要: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茉莉花茶是福州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为振兴茉莉花茶产业,福州从政策扶持、品牌建设、文化传承、协同创新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予以扶持。但茉莉花茶产业仍存在茉莉花种植规模萎缩、花茶独特品质弱化、市场氛围缺失、标准化建设滞后、产业整合不够等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文章梳理了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变茉莉花茶种植现状、加快茉莉花茶全产业链培育、实施茉莉花茶品牌发展战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对推动福州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福建多种茶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体系是“重要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在中国名茶中,福州茉莉花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名茶。目前世界上茉莉花茶的高端产品都产自福州。壮大茉莉花茶产业,对保护福州茉莉花种植和茶文化体系,促进福州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对促进福建多茶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自2021年4月以来,我们的研究小组在相关企业和生产基地进行了深入的实地研究,并举行了多次座谈会和研讨会。7月16日至29日,我们在福州新闻网“福州CPPCC网络议政云平台”上开展了网上议政活动,访问量超过72万次,意见建议926条。借助“福州CPPCC咨询”服务号,组织部分CPPCC委员和相关专家进行专题阅读和讨论,共收集到85条建议。经过认真的总结、分析和研究,形成了这份研究报告。

一、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

2020年,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为6 093亩,年产茉莉花1 830吨,花茶15 200吨。全产业链总价值约55.2亿元。近年来,为振兴茉莉花茶产业,福州从政策扶持、品牌建设、文化传承、协同创新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予以扶持。[1]

扶持政策不断完善。

2014年以来,福州累计投入2886万元支持茉莉花基地建设、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和遗产保护。2014年,福州制定实施《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条例》,对茉莉花基地实行分级保护。同时,市政府先后出台《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十项措施》、《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等政策,加大对茶农、茶企、茶商的扶持力度。2020年4月,出台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9条措施,计划3年投入约5000万元,从茉莉花种植、花茶加工、园区建设、三产融合、品牌推广等9个方面给予支持。,有效推动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技术和业态升级,支持建设地风江茉莉花主题公园等各类茉莉花文化旅游项目。

品牌建设不断加强。

2011年4月,“福州茉莉花茶”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了保持品牌优势,福州认真执行茉莉花茶生产标准,对申请地理标志的企业严格把关。通过“福州茉莉花茶神州行”等活动推广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对新获得省市级农业知名品牌的企业、新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的县区、新申报获得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给予奖励。2021年,根据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达到35.63亿元。

文化传承与持续创新

2014年4月,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体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11月,“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福州市建立了遗产监测体系框架,在6个县区设立了9个遗产信息监测点。保护传统技艺,定期举办茉莉花茶王赛和传统窨制工艺比赛,2019年6月,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代表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推动茉莉花茶回归大众消费,建设15家线下大众茶馆,重点提升吴丽婷茶叶市场等茶叶集散地,打造福建茶叶综合市场;计划线上投入270万元,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平台建设,数字化赋能推动产业发展。

茶叶科技协同创新

三年来,福州先后支持企事业单位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合作,围绕茉莉花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研发。认定“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由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开展实验室建设、茉莉花茶标准制定及茶产业发展规划、学术交流、福州茉莉花茶拼配生产线建立、生产技术培训等工作。围绕福州特色茶产业的数字化托管、生态茶园建设、种源保护、精深加工、进出口质检、“茶叶科技平台”,由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规模以上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申报,鼓励科技特派员服务茉莉花产业,支持茉莉花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种植规模的缩小制约了行业的市场地位。

20世纪80-90年代,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达到顶峰,茉莉花种植面积近10万亩,茶厂近千家。随后,由于城市的发展,茉莉花种植面积减少,茉莉花茶产量锐减。城市开发建设导致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萎缩,产量减少,难以形成完善的茉莉花交易市场,也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销售机制不灵活。[2]同时,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茉莉花种植效益相对较低,抑制了农民扩大种植的积极性。与广西横县相比,其茉莉花生产成本仅为福州的60%,在茉莉花市场无论是发展潜力还是定价权都有较大优势。[3]

花茶的加工外迁,削弱了独特的品质优势。

福州茉莉花茶产量不高,不能满足需求。20多家企业将茉莉花茶生产加工转移到广西横县。在闽侯等传统茉莉花种植区,甚至没有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历史上,优质的茉莉花和福州独特的窨制工艺共同造就了茉莉花茶的品质优势。但大量加工企业的外迁,导致茉莉花茶失去了当地茉莉花的加持,其特有的甜冰糖很可能成为回忆。[4]

缺乏市场氛围降低品牌形象效应。

在文化层面上,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应该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然而,现有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茉莉花元素较少,茉莉花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待深入挖掘。在产业层面,大部分企业缺乏经营自有品牌的能力和经验,茉莉花区域公共品牌的高层次策划和推广也有待提高,导致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远不及省内其他主要产茶区。

标准化体系滞后影响市场拓展。

目前茉莉花茶生产标准制定周期长,更新速度慢,难以达到茶叶进口国对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有害微生物残留的检验标准。在出口贸易中,一些茶企和茶农缺乏共同的品牌意识,没有按照绿色生态的要求管理茶园,茶叶加工不卫生、产品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声誉,影响了市场拓展。

产业整合不足,影响综合发展实力。

在产业形态上,福州茉莉花茶产业仍局限于种植、加工等传统产业形态。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茉莉花文化旅游项目数量少、规模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相对滞后,辐射带动力弱。在产业平台上,闽清县茉莉花茶产业园建设进度缓慢,企业入驻意愿不强,尚未形成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

福州地风江茉莉花种植基地

林伟/摄

3.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城市建设与茉莉花茶发展有机结合,把保护和发展茉莉花茶作为提升福州城市形象的重要任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建设国际现代化城市,促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推动茶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突出地域特色,着力改变茉莉花种植现状。

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以《福州茉莉花茶保护条例》执法检查为契机,将茉莉花种植基地分级保护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县区绩效考核;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加快“全球茉莉花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基地工程”基地建设,开发福州茉莉花和茶树种质资源;依托闽侯、长乐、连江、永泰、闽清等县区,建设福州茉莉花和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和重要生产基地,配套建设茉莉花深加工体验基地,有效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2.推进生产基地建设。

优化历史茉莉花主产区土地空布局,用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划定茉莉花种植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组织模式,组建茉莉花茶产业联合体,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茉莉花,形成辐射带动、吸纳就业、合作发展等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茉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3.优化城市花卉种植布局。

在岷江、乌龙江、大张溪等适宜茉莉花种植的区域建设茉莉花生态廊道;结合“两江四岸”景观提升工程,合理布局茉莉种植空间,鼓励相关企业和市民认养;加快推进地风江茉莉花主题公园建设,在城市各类绿地中合理种植茉莉花,全面提升市花形象。

融入乡村振兴,加快培育茉莉花茶产业链。

1.加强规划引导。

将茉莉花茶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在适宜种植生产的区域全面布局茉莉花茶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 ~ 2个现代茉莉花产业园、5个茉莉花特色小镇、10个茉莉花特色村,全力做大做强茉莉花茶特色经济,实现百亿产业发展目标。在规划基础上,规划生成相应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库,在统筹安排乡村振兴和各类涉农资金时给予优先保障,解决相关融资和土地供应问题。其中,优先考虑涉及茉莉花茶产业的科技创新项目。

2.促进一体化发展

制定《关于培育和发展福州茉莉花茶全产业链的若干措施》,围绕“产业+科研”、“产业+文化”、“产业+旅游”多业态布局,培育壮大茉莉花茶产业集群。加快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支持茉莉花种质资源引进改良、茉莉花制茶工艺改进、茉莉花机械采摘设备研发应用等关键技术,鼓励茉莉花系列衍生产品研发,培育发展新动能。结合福州茉莉花茶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创新文化衍生产品,开发文化旅游基地、现代茶庄园、体验店等项目,打造集采花、制茶、品茶、购茶为一体的“茉莉花茶文化之旅”。

3.完善标准体系。

引导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加强茶叶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茶叶标准从茶产品向茶文化、茶旅游、茶会展等领域拓展。加强质量控制,督促生产企业从原料供应、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销售管理四个环节建立内部追溯和关键控制点记录;建立健全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督促茶叶生产经营者按照《福建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要求,将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确保产品来源和去向可追溯;鼓励大中型茶叶生产企业实施ISO2200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与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和合法使用企业的联系,建立地理标志维权人名单和联系沟通机制,严厉打击侵犯茶叶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导更多企业进入茶叶地理标志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建设;推动与地标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链发展,提升地理标志产品附加值。

实施品牌战略,重新确立福州茉莉花茶的市场地位。

1.突出优质产品的特点

以高端茶叶为主体,提高品种质量和工艺水平,打造茉莉花茶独特的饮用文化,培养高端茉莉花茶消费者;培育新市场,根据年轻消费者的消费特点,突出便捷、新颖、时尚,积极打造福州茉莉花茶消费新时尚、新热点。[5]指导茉莉花茶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快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升级,建设清洁茶叶加工线,实现茶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引导优秀茶叶企业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质量奖,通过引入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质量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提高经营管理质量水平,培育优势茶叶知识产权企业和示范企业。

2.加强品牌建设。

深挖福州茶埠历史和茉莉花茶文化底蕴,邀请国内外媒体拍摄茉莉花茶系列专题片,设计独具茉莉花茶文化特色的logo和IP形象,在城市VI设计中加入茉莉花元素,全方位打造茉莉花IP文化。[6]鼓励大众创作茉莉花茶短视频、微电影,利用新媒体宣传茉莉花茶文化;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人文海斯”和“海斯茶道”建设,开展茉莉花茶“一带一路”系列外交,推进茉莉花茶产品国际研发合作。打造“一带一路”茉莉花茶产业联盟,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拓展跨境电子商务,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发展,让世界共享一杯好茶。定期举办全球茉莉花茶峰会、全球茉莉花茶论坛、全球茉莉花茶传承大赛、全球茉莉花文化节、福州茉莉花茶品鉴大赛、全球茉莉花茶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启动云展、云代言、云品鉴、云炒、云茶会、云课堂等配套活动,鼓励市民参与。

3.做好文化传承。

建立研究基地,开展“茉莉花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非遗文化课程等。,并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如诵读茉莉花茶文化经典等。结合放学后的延时服务。挖掘茉莉花茶的典故、传说,以及古代文人、现代名人的茶诗、茶词、茶文、茶歌,出版茉莉花茶丛书;建立茉莉花历史文化项目保护名录,对相关传统技艺、茶厂、节日、歌舞、礼仪、民俗等保护对象进行登记,建立档案,设立保护标志,并向社会公布。【7】茉莉花茶被定为公务接待茶,积极推广。

4.创造一个文化综合体

打造产业科技文化综合体,以仓山区樊川铺为核心,高起点建设“福州世界茶港”;依托15家人气茶馆,主题公益演出、文化讲座、茶艺交流等定期举行,并提供补贴和公共服务设施。[8]加快闽清县茉莉花茶产业园建设,促进茉莉花产业集聚发展;发展和完善以茉莉花茶和茉莉花为基础的交易市场,构建茉莉花茶的营销网络。

统筹整合资源,加大产业支撑力度。

1.构建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市县政府统筹土地出让收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等涉农资金,设立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符合规划条件、成熟度高的项目,通过专项资金或发行专项政府债券给予重点支持。创新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政府基本风险基金”和市县两级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的增信功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2.形成产业发展体系的支撑。

推进三化融合,打造茉莉花茶全产业链,建立全产业链发展“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的协同推进机制,打破资金分配条块分割,政策措施相互配合,人力资源共建共享,不断完善茉莉花产业种植、加工、销售、物流、服务、信息、旅游、管理等保障体系。加大对茉莉花种植加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茉莉花流通渠道,建立网络化供求信息平台,定期发布茉莉花茶产业综合指数。

3.加强科技创新。

依托闽江师范学院福建茶文化经济研究中心等专家,联合其他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成立福建省茶叶科学技术研究院分中心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开展茉莉花茶产业创新研究。[9]开展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制作工艺的推广、保护和创新,培养本土茶叶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加强茉莉花茶传承人梯队建设,完善传承人评价、监控和退出机制;创新茉莉花茶产业培训方式,打造茶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开展茶产业高端培训项目。推广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扩大培训覆盖面。支持相关县开展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探索跨县开展茶产业从业人员培训。

4.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明确新种植茉莉基地补贴对象,及时兑现补贴资金;对现有种植基地给予基地维护、使用优质肥料等补贴;将茉莉花种植纳入农业自然灾害保险,设定茉莉花最低保护价,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和成本。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从采摘机械和育苗入手,提高单位面积茉莉花产量和质量,有效提高花卉供给;对建设产业智慧园区和数字农业赋能平台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参考文献:省略

作者:林琴琴陈闽江师范学院福建省茶文化经济研究中心福州市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福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基金:2021福州CPPCC政治协商计划“壮大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对口协商课题;2020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茶文化传播的特点与路径研究”;

资料来源:《发展研究杂志》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