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学者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只有全面了解专家学者的观点,才能更有准备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本研究整理了新课改以来几位教育学者的观点。尽管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2010年以来,学者们更加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性特征。
综合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直接体验,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学生是这门课程的主体,他们的主体性也体现在课程建设的自主性上。学者们大多从课程和教学论的角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一些学者从教育和社会整体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吴金利收集了大量相关课例文本,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价值的体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①周翔基于几个具体的逻辑范畴,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是必修课,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选择;其次,它是一门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围绕自然、社会、自我展开。最后,也是一门活动课。
李翔、陈先立和刘艳玲从教师层面论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他们一致认为,这门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观念和素质。同时,教师自主开发和利用相关课程资源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发展,也加深了教师之间的合作。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者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研究是基于不同的视角,但他们都认同对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大的意义在于摆脱传统学科中知识的主导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需求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社会学、哲学、教育学、课程论等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早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其理论基础。东北师范大学熊梅教授基于当代课程观、知识观、新发展阶段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的逻辑基础,首先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李雪莉以杜威的三个中心为基础,阐述了儿童、社会和活动三个中心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示。
尹世东总结了西方国家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采取的措施。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设计过程中,需要一套适合本校的方法论指导。如何使开发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体现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学者的一致追求,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张华、李术培和安桂清分别从自然、自我和社会三个维度论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自然维度开发的基本内容是“自然探索”。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季节变化等问题。
在自我维度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活的世界,用于丰富的探索资源,所以自我维度的发展是独特的。在社会维度上,开发内容主要是社会探究、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更具体地说,李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活动入手,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开发活动区的经验、地方与学校课程开发的交汇点三个方面论述了活动区的开发框架。发展的基本策略是集体审议,发展过程包括解决国家课程精神、分析课程发展的现实状况、诊断课程发展的需求、表达发展目标、确定活动领域、解释和实施。
郭元祥指出,在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包括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考察、参观、访问的社会体验式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学习和社会参与的实践学习。钟华在《基于地域文化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践策略》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挖掘地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课程资源。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