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2020浙江高考语文作文生活在树上

网友发布 2022-09-02 15:29 · 头闻号竞价入门

按说,我是没有资格来评判这篇高考满分的作文的:《住在树上》。

作为一个科技女,一个文学渣,文学名著《尤利西斯》已经翻了三遍,每次读不超过100页,都读不下去。我还是个哲学渣,买了几十本附庸风雅的哲学书。叔本华,康德,马克思的文章翻来覆去,我一篇也没看完。

这篇完美的作文既有哲理又有文学。海德格尔、柯西莫、韦伯、卡尔维诺、麦金太尔、尼采、维特根斯坦等一堆名人。都在文章中有报道。坦白说,除了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骆驼、孩子、狮子,我都看过原文,其他的我都没看过,甚至有几个名字是第一次听到。坦白说,这篇文章我看了两遍,看了一些别人的解读,才勉强看懂。

在以前,我会对这篇文章极为赞赏,佩服作者学识渊博,文笔老练,思想深刻。

不过由于我家也有中学生学霸凌,对此我也不是很陌生。

高考常见文体

几年前,我家有个高三学生。他的作文在某次考试中得了高分。学校把这些高分整理出来发了出去。这些文章我都看了一遍,可以说每一篇都是精彩纷呈,引经据典,辞藻华丽,思想深刻。

我看了之后大加赞赏,说现在的中国教育比我们当年好太多了。和我们不识字的那些年相比,我们写不出这么漂亮的文章。

家里还有一个语文老师。她听了我的评价,跟我说这些文章不错,但都不算什么。高考作文也有一定的技巧和套路。

我一开始并不明白这一点,但看了这篇完美的作文,我才明白“套路”的含义。

这个满分作文和我之前看到的文章有些类似,各种引用,很多古雅晦涩的词语,比我之前看到的文章更极端。

在中国,如果考试,尤其是高考中包含了什么,一定会总结出来,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应对方法。当然,作文也难逃这种命运。

大致来说,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白话;一种引经据典,很多名言。相信大部分高中老师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法来教学生。

平淡的文章不是白开水,而是撇去了油的鸡汤。经验有限的中学生很难写。即使写出来,阅卷时间有限,老师盲目批,也不一定能发现是好文章。

网上又有人提出一篇文章,是10多年前江苏的一篇高分作文《怀念天堂空》。一开始这篇文章也被打了低分,后来阅卷组领导给了高分,不是满分。

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篇文章。哪个好学?显然浙江的这个更好学。哪个更容易拿高分?明明是这个浙江的。

鲁迅的写作秘诀

鲁迅先生对此早有评论。鲁迅写过《作文的秘密》,其中说:

那么,作文真的没有秘诀吗?但事实并非如此。我曾经说过几句话,做古文的秘诀是要有一部贯穿始终的历史,而不是古文;也就是说,整篇文章都是自己做的,而不是自己做的,个人其实什么都没说;也就是说“万事皆有因”,“没有证据”。......这是指内容。至于修辞,也有一个秘诀:第一,难懂。方法是缩短句子,使用更难的单词。比如写秦朝,说“秦始皇第一个焚书”,就不是好文章。必须翻译得让人难以一目了然。这时候你就需要《尔雅》和《文选》。其实只要不告诉别人,还不如去康熙字典里查。把它改成“始皇帝焚书”有点“古风”,甚至改成“朝廷焚书”,几乎是班玛式的,虽然不太好理解。但是,能做出这样的文章,甚至这样的书,才称得上是“学者”。我想了很久,只造了一句话,所以我只配在杂志上投稿。

这种文章好吗?

还是鲁迅:

含糊的做,这就是所谓的“好”吗?回答:不尽然。其实只是掩饰而已。但是,“耻下问近乎勇”,遮遮掩掩,看似近乎善。.......还有很多美好的讴歌,挽联,宣言,电。如果我们查字典,翻书,剥去它的装饰,变成白话,看看还剩下什么!?当然不是。幸运吗?还好“不懂”。……

高考作文的方向

现在浙江网上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有两种。一个是好文章,尤其是在高考的环境下。短短一个小时,你就能写出一篇构思好、推理不偏离主题、引经据典的文章。这是一篇好文章。

浙江高考语文组的领导对这篇文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逻辑严谨,推理到位,没有一句废话。

另一种意见是,这篇文章不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它的字数很多。

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单词的积累不是问题,文风也不是问题,只是这篇文章逻辑不严密,只是一些句子的罗列,其中没有哲学著作的逻辑推进。其实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脱了外衣都是扯淡。

这样的文章,对于中学生来说,我觉得拿高分没问题,但是满分,尤其是那些评价,感觉不太合适。

如果把这篇文章放在高考的大背景下,拿满分就更不合适了。

这篇文章经过激烈讨论后,我认识的几个中学老师在网上贴出了几篇由一位语文名师修改的范文。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用一些生僻字或者文言文代替文章中的一些常规词语。

在作文中,生僻字的使用已经蔓延到英语科目以及汉语科目。

我家里也有一个初中生。她在英语考试前背诵一些生僻字。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初中生要背GRE的词汇。她说,有了这些单词,英语作文很容易得满分。

这让我很惊讶。我一直以为英语作文满分的要求是:叙述清晰,拼写正确,没有语法错误。没想到英语作文会有更高的要求,但不是简单的文学要求,而是语言要求。

我只看过几本英文原版书,但是那些文章,比如狄更斯的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等,好像都不用复杂的词汇。

我们高考对作文的要求是不是有些偏差?

浙江高考语文组组长对这篇完美的作文评价说,这次高考,引用各路名人名言的作文太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这句话,也不知道语文组的领导有没有意识到这个情况。当大家都在用同样的套路写高考作文的时候,高考给这篇作文打满分。

而且评论老师说:给这样的作文打满分,说明浙江考生的作文水平。

我想知道,这是否促成了这种写作风格?

这是没有先例的。很多年前高考有一篇文言文《赤兔之死》。被表扬后,高二的很多同学都写了类似的文章。

作为高考应试教育的最高形式,八股文文化是必然的。教学改革的初衷再好,最终也会变成考试技巧。但高考评卷标准应该是指导教学改革、引领方向的重要手段。我们的作文应该是这个方向吗?希望相关专家和部门深入思考。

附:《住在树上》原文及评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