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职业规划这个话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人生目标。
市场上各类书籍,各类社交媒体平台,都在传递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目标管理。
大部分其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
如果我们没有弄清楚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每天就是漫无目的,稀里糊涂的活着。
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才会规划出清晰的路径,再结合我们的行动力去实现它。
那么,如何确定我们的目标呢?
我先来分享下以下我使用过的2种方法。
这是2020年我用张萌的框架,提炼出来的硬本领:自我管理能力
从2021年的今天来看,的确这一年我在自我管理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张萌提倡利用早起的时间(可控的时间段)去修炼硬本领,作为一个重要不紧急的目标去设定。
(而与工作相关的目标,我们作为重要紧急的目标去设定,这个是跟公司的目标相关的。)
我们都知道,工作外的几个小时,才是我们给自己增值的最佳时间段。
我们在工作以外的时间段输入,才能在工作上更有价值的输出。
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通过身边的榜样人物去找到答案。
这是为什么榜样的力量,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欣赏的几个可近可远的榜样。
张萌的这6个问题是一个不错的框架,帮助我们找到优先提升的技能。
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欣赏的榜样以及想要提升的技能都会有动态的变化,所以要定期更新以上的几个问题。
《远见这本书》提到 :
“各个年龄层的大部分人都将职场生活视为一份工作,而不是一段事业生涯。他们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近在眼前的下一步上,而不是整条路径。
他们大都将职业生涯当成一场短跑比赛,然而事实上,这是一场至少长达45年的马拉松。他们更关心下周二的升职加薪,而不是在真正重要的时候,也就是四五十岁时拥有更好的选择。”
如果我们不能够以长期思维去规划,我们就容易在职业生涯的转换阶段遇到瓶颈,甚至感到迷茫。
先来看看以下这几个概念。
在第二阶段,我们要专注于自己的长板,去拓展它,放大它,让其产生影响力。
忽略我们的短板,并且去寻找弥补我们短板的人来合作。
思考如何从一个执行者变成领导者。
我们时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擅长什么?我爱好什么?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找到其中的交集,找到自己可以长期坚持的一份事业。
可迁移技能是指不管你换了公司,还是换了行业,你都能用得上的技能,比如学习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服式沟通能力,执行力,情商能力,帮助和求助他人的能力,人才吸引能力,社交能力等。
我们要在探索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并去弥补,让自己形成多维度的竞争力。
关注我们的成长曲线,而不是短期的薪酬,福利以及那些纯碎的成功。
说说我自己的例子。
在毕业的2年时间里,我兜兜转转换了几家公司,一方面是一开始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晰,另一方面在那个时间段,你不一定就遇到你想要的公司,我就带着尝试的心态进去看看。
那两年内我并没有在某个行业沉淀客户资源或者行业资源,收入自然没有很大的提升。
但毕业后的几年里,我一直保持着学习能力,我的思维和能力已经相对于同龄人或者说一些老业务员稍显突出,这让我了自主选择权,去选择我想要进入的公司。
相比身边的一些同学,收入提升的速度远超于我,那时,我并没有动摇和质疑自己的选择。
我看清楚什么是短期,什么是长期,加上自我提升带给我的底气,我就会坚定自己的选择。
正因为我跨过了好几个行业,我掌握了跨行业的方法论,让我快速熟悉一个新行业。
很多人看到我,惊讶我年纪这么小就自己创业了~
实际上,我投入了8年多的学习时间是可以超出我的年龄范涛的。
有些老前辈,一招吃十年,只能吃到红利的末期。
潮水退了,真的可能只能裸泳了。
我能够出来创业的基础来源于综合能力以及我的跨界能力(这是我自己总结的词),如今来看,就是可迁移能力。
《远见》这本书提到
“进入职场之后,每个人的周围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关键人物和团体,他们强烈影响着我们的职业轨迹,并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我鼓励大家定期盘点自己的职业生态系统,确保它们为你提供的是正向支持。职业生态系统在纵向上有许多层次,横向上更是远超你目前的职位和雇主。“
人脉资源就是打开各个通道的钥匙。
这类人际关系包括上司,客户,商业合作伙伴,身边的人才,各个垂直领域的专家们,志同道合的社群等。
我们在职业生涯当中都有可能遇到人生的导师,或者说“贵人”,给我们带来人生的某个转折点。
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我们不再局限于我们自己的领域,局限于身边的几个朋友,通过互联网可以链接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群体,从弱关系发展成强关系。
对于现在流行的付费经济时代,我们要善于借助这些付费圈子去获取我们需要的帮助和资源,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一个词 “借力”。
感谢互联网,我们可以突破自己原有的圈层,以最经济实惠的投入让这些“大咖们”为我们所用。
即使我目前处于外贸行业,我会跳出外贸圈,关注其他领域,让自己的社交圈有深度,也有广度。
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在不同圈层之间找到关联。
日常我们需要有管理人脉清单的意识以及学会借力的意识,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对应的人。
在不同的阶段我们给予的比重是不一样的,每年复盘的时候,我们可以重新思考和评估这四个元素。
当一个人在“学习”和“影响力“上比重越来越小的时候,他的“乐趣”和“奖励“比例自然而然也会降低,就会遇到所谓的“职业天花板”。
我们可以不去追求过高的影响力,但至少让我们的“产出价值“配得上我们的“乐趣”和“奖励”。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甜蜜区,即我们擅长的,爱好的和这个是世界需要的东西之间的交集。我们在职业生涯中的选择会帮助我们探索,定义和接近这一甜蜜区。
《远见》这本书的作者,提出职场生涯的三大阶段和三大职场燃料的概念,增加了我们思考职业规划的维度。
利用这些成功人士几十年经验总结出来“思考模型”去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无疑让我们走了捷径,减少了摸索的成本。
第一次学习这些概念和模型时,也许会有点陌生,会不习惯。
我的做法:全盘复制,先实践,再优化,最后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模版。
如果你能够参考以上的框架,清晰地规划好你的职业生涯路径,你会发现,你自然而然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吧~
最后,如果你喜欢更多我的分享,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本期互动话题:#你人生的大目标是什么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