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形容不易的成语
例:举步维艰
(或 寸步难行)
举步维艰
注音jǔ bù wéi jiān
释义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形容处境或行动十分艰难。意为生活比较艰难或者做事情困难重重,每一步都遇到困难。
字词释义举步:抬起脚步。艰:艰难。
出处莫应丰《将军吟》第四章:“就像在战场上误入地雷阵一样,举步维艰。”
B. 形容细微几乎不被人发现的成语
形容细微几乎不被人发现的成语——微乎其微、微不足道。
微不足道
wēi bù zú dào
解释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出处郭沫若《百花齐放·单色蓳》诗:“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用来形容人的力量、贡献或事物的数量、价值、意义等非常小;不值一提。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足;不能读作“zhú”。
辨形道;不能写作“到”。
近义词微乎其微、不足挂齿
反义词举足轻重、硕大无朋
辨析~和“微乎其微”;都含有极微小的意思。但~可指具体数量;也可以不指具体的数量;偏重在“不足道”;“微乎其微”只指具体的数量;偏重在“微”上。
例句
(1)我们为残疾人做的这点事太~了!
(2)这点帮助;~;何足挂齿?
C. 表示很不容易的成语是什么
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艰苦卓绝——形容异常的艰苦专
攻苦食淡——做艰苦的工属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忍苦耐劳——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来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千难万难——犹言好不容易。
D. 取之不易有这个成语吗
没有这成语
成仁取义
义不取容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取而代之
断章取意
E. 形容不容易成语
形容不容易成语如下:
一、千辛万苦 [qiān xīn wàn kǔ]
1、释义: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2、出处:元·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3、例句:勘探队队员历尽~,才找到了这个大铜矿。
二、千锤百炼[ qiān chuí bǎi liàn ]
1、释义:比喻经过艰苦的斗争和长时期的锻炼;比喻对诗文字句做多次精心修改。
2、出处:唐·皮日休《刘枣强碑》:“自李太白百岁;有是业者;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为句;虽不迫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
3、例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经过~的、所向无敌的、英雄的人民军队。
三、攻苦食淡[ gōng kǔ shí dàn ]
1、释义: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2、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3、例句:在去张壁古堡的火车上,穰叔叔给小玄和他的同学讲了“攻苦食淡”的历史故事。
四、来之不易[ lái zhī bù yì ]
1、释义: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2、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例句:考上大学,~,可得要继续努力。
五、关山阻隔[ guān shān zǔ gé ]
1、释义: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2、出处:元·郑德辉《梅香》第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3、例句:孙犁《耕堂读书记》:“我不知道千里迢迢,关山阻隔,敌人封锁得那么紧,他们怎样把这封信送到了我的家。”
F. 形容不容易的成语大全
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艰苦卓绝——形容异常的艰苦
攻苦食版淡——做艰苦权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忍苦耐劳——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来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千难万难——犹言好不容易。
G. 什么的不容易的成语
来之不易 千辛万苦,卧薪尝胆,十年寒窗,忍辱偷生,艰难险阻,费尽心机,绞尽脑汁 九九八十一难、九牛二虎之力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千难万险 千锤百炼
历尽千辛 艰难困苦
H. 形容“非常不容易”的成语有哪些
步履维艰[ bù lǚ wéi jiān ]
解释: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出自:《宋史·章宗经三》:“年高艰于步履者,并听策杖,仍令舍人护卫扶之。”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
示例:譬如祖母的脚是三角形,~的,小姑娘的却是天足,能飞跑。
◎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行动不便
出 处
清·刘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间;时患腰痛;两骽无力;步履维艰。”
例 句
往日里健步如飞的他,如今被一场大病折磨得~
举步维艰[ jǔ bù wéi jiān ]
迈步艰难(维:语助词),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
筚路蓝缕[ bì lù lán lǚ ]
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示例:~,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
◎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出 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例 句 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初到北大荒,~,钻井探油,不愧为大庆油田的开拓者。
千辛万苦[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释: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出自:元·张之翰《元日》:“千辛万苦都尝遍,只有吴淞水最甘。”
示例:侨胞的金钱不是容易得到的,是由于他们胼手胝足,~,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热烈爱国的千万侨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出 处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例 句 1. 勘探队队员历尽~,才找到了这个大铜矿。
茹苦含辛[ rú kǔ hán xīn ]
解释: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出自: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亿生而后成。”
示例:上有霜姑,下无遗息,茕茕孑立,~。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忍受艰难困苦
出 处
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例 句
1. 孩子住院了,妈妈~似的,茶不思,饭不想。
I. 表示很难做到的成语
词目
不可企及
发音 bù kě qǐ jí
释义 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出处 唐·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J. 带不易的四字成语
带不易的四字成语 :
来之不易、
至当不易、
骏命不易、
不易之分、
不易之地、
官不易方、
不可移易、
铁板不易、
不易一字、
居大不易
河北衡水市枣强县到山东滨州阳信县多少里地
一、郑氏溯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故此,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廓清本姓宗族的支脉,对试图探究——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一人类古老而永恒的终极问题意义深远。沿着历史的长河往回漫溯,拂去沉积在岁月身上的层层浮尘,从黄帝到后稷,再到姬友,让我们一步步厘顺郑姓的得姓历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郑氏出自姬姓。”据史书记载,生于5000年前的黄帝,本姓公孙,后以出生地姬水为姓,后改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他是我国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因黄帝是姬姓的开创者,郑姓的源头又出自以姬姓为国姓的周朝,故郑姓被认为是姬姓改姓分衍而出的姓氏——姬姓郑氏,黄帝便成为郑姓的人文始祖。
姬姓在黄帝之后,一传玄嚣,再传蟜极,三传帝喾,四传便是周朝的始祖弃(后稷)。弃长大后,对农业产生极大兴趣,教子民种植五谷,发展农业生产,使自己部落成为最早由采集渔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的部族。由于对部族贡献大,他不仅接替了帝喾的部族首领职务,还得到帝尧的器重和赏识,被推举做了帝舜的掌管农业的稷官,后来又帮大禹治理天下水患。由于当时人们习惯以“后”称最高统治者,因此史称“后稷”,他是继黄帝之后的另一位传说中郑姓人的祖先。
姬姓人在后稷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至后稷孙裔周武王时,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武王之后传八代到夷王,夷王去世后其子姬胡继位,史称周厉王。厉王的小儿子、宣王的弟弟姬友即郑桓公,他在周宣王继位后第22年,“宣王中兴”后,被宣王封于棫林(陕西华县东),旋又迁徙至拾(棫林附近),建立郑国,故此郑桓公被郑姓人尊为得姓始祖。
自姬友封郑始,这片“少华苍苍,渭水泱泱”的广袤沃土,便成为郑姓人早期的发展中心。到公元前773年,郑桓公据太史伯建议,向周幽王提出东迁请求并获批,随后在郑桓公以及之后的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代接续努力下,一个都城设在新郑的崭新郑国,在今河南新郑、荥阳和新密为中心的地区逐步建成并发展起来。在郑庄公统治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12个主要诸侯国之一,是诸侯争霸中名副其实的霸主。从公元前806年郑桓公建国,到公元前375年郑康公被韩国所灭亡国,共历时431年。郑国亡国后,原属郑国的人为纪念故国,纷纷改姓郑氏。
秦汉以后郑姓先后在陈郡陈县和河南郡开封县发展成为望族,逐步形成荥阳郡开封郑氏,成为郑姓早期核心家族。自此以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西晋“永嘉之乱”后,郑姓大举南迁,是“衣冠南渡、入闽八姓”之一,嗣后不断发展、播迁于南方广大地区,发展成当地大族。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郑姓人的发展出现了全新势头。族内人口不断增长,各行各业人才辈出,族姓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沿海沿边地区成为趋势,在全国分布进一步广泛。
二、寿、广郑氏
山东寿光、广饶地区的郑姓,其中我族一支,是随着元末明初的移民迁徙而来的。
据《郑氏大公支族谱》记载,寿光郑氏始祖郑澄的祖父郑栲,原籍系山西洪洞县古槐村,是家族的第三分支,因考中贡生主政河北枣强,官至县令。其有一子名锋,三孙曰清澄溶。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青州因花马军政变(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红巾军首领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龙凤三年(1357年)六月,红巾军自山东北上直抵幽燕之地,重开大宋之天。大军北上,七月驻守黄河元军万户侯田丰叛元降宋,归服红巾军刘福通,自称花马王,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时称“花马之变”。),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朝廷遂下旨迁民,澄祖应令东迁,与夫人邱氏携二子(忠、孝)一侄(健),由河北枣强县奉旨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派遣,后经千里跋涉迁到山东寿光。途中澄公不堪其苦,病逝于今济宁市金乡县,其夫人与二子一侄经艰难跋涉,抵达寿光县织女河与阳河之间的彭家道口村暂居。
澄祖夫人去世后,忠公、孝公又去金乡迁澄祖灵柩与族母合葬于彭家道口。后三人各立门户,孝公迁至台头古坨一带,忠公迁居古城垒村,健公移至广饶石村。虽相隔有距,但三兄弟及后人累世相好。
寿光郑氏二世祖忠公从彭家道口迁居垒村,后裔现已广泛分部于寿光市古城街道北孙云子村、北马范村、尚家村;孙家集街道郑家村;洛城街道于家尧河村;上口镇增城村;田柳镇于家庄村;化龙镇信家桥村。另外,圣城街道、侯镇等村也有分布。
寿光郑氏二世祖孝公(忠公之弟)的后代,居住相对集中,大都在台头镇的郑家埝、大坨、小坨等村,其中还有部分从小坨村迁至广饶县的小码头、南雷埠等村。
广饶健公的后人现在主要居住在广饶县经济开发区的石村、东关、寨村等村。
大河汤汤,大风滂滂。本族郑氏,在经过580多年繁衍、迁徙之后,至今已有25代,且后世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这正如郑氏家庙对联所曰:一本双枝同茂盛,千家万户普芬芳。
古语云:前世不修谱,后世难寻古。通过拜研本族家谱,了解了我从哪里来,了解了我的祖先在播迁过程中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精神,耕读传家、积德行善的修为。是注重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浓缩与体现。回首往事,不忘来时路;放眼未来,我们将赓续宗族优良传统,发奋图强,奋进新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遗憾:我族迁鲁前,于山西洪洞上溯至郑国亡国这段的历史待考。)
这正是:
悠悠岁月,
湖海荡漾。
郑氏宗族,
源远流长。
山西洪洞,
本是故乡。
澄祖奉旨,
率子离乡。
落户织阳,
世传四方。
白手起家,
发奋图强。
艰苦创业,
历尽沧桑。
耕读传家,
勤劳不忘。
积德行善,
德艺齐芳。
人才辈出,
万世永昌。
驾车最短路线:全程约191.7公里
起点:枣强县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新华东街行驶22.4公里,左转
2.行驶490米,右转进入董子大道
3.沿董子大道行驶3.7公里,左转
4.行驶5.9公里,直行进入郑龙路
5.沿郑龙路行驶2.4公里,直行进入X906
6.沿X906行驶10米,直行进入裘都大道
7.沿裘都大道行驶21.0公里,直行进入景新大街
8.沿景新大街行驶4.2公里,直行进入S385
9.沿S385行驶11.7公里,直行进入黄河路
10.沿黄河路行驶8.3公里,朝宁津方向,直行进入S385
11.沿S385行驶13.7公里,朝宁津方向,直行进入S313
12.沿S313行驶14.6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福宁大街
13.沿福宁大街行驶4.7公里,左转进入创业路
14.沿创业路行驶270米,右转进入中心大街
15.沿中心大街行驶370米,直行进入S314
16.沿S314行驶25.8公里,直行进入人民路
17.阳信县内驾车方案
1) 沿人民路行驶3.3公里,进入S314
2) 沿S314行驶3.8公里,稍向右转进入S315
3) 沿S315行驶5.5公里,右转进入S247
4) 沿S247行驶2.5公里,过杨桥大桥约100米后,进入兴乐大街
5) 沿兴乐大街行驶3.8公里,直行进入S247
6) 沿S247行驶13.0公里,过左侧的华隆商场约230米后,左转进入S317
7) 沿S317行驶17.5公里,直行进入阳城三路
8) 沿阳城三路行驶1.7公里,过右侧的赵家胡同村约100米后,右转进入幸福四路
9) 沿幸福四路行驶450米,左转进入阳城四路
10) 沿阳城四路行驶230米,调头进入阳城四路
11) 沿阳城四路行驶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阳信县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