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肉鸭养殖业表现为三大特点。其一,多种饲养方式并存;其二,公司经营、公司加农户经营与农户个体经营方式并存;其三,饲养的肉鸭品种呈现多样化。
我国目前的肉鸭养殖业存在多种饲养方式,主要有放牧饲养、全舍饲饲养和半舍饲饲养。放牧饲养是我国肉鸭的传统饲养方式,包括草地散养、林地散养、稻田散养、湿地散养、浅水放养等。尽管放牧能够节省精料,降低生产成本,但是饲养周期长。随着现代肉鸭生产的规模化、工厂化,肉鸭生长速度加快,饲养周期缩短,饲养方式也由放牧饲养或半放牧饲养转变为舍饲饲养。舍饲饲养主要有网上平养、地面垫垫料平养、网上和地面结合饲养。网上饲养是一种新型的饲养方式,不设运动场、不设游泳池、不用垫料,全期在网上饲养,肉鸭能在网上觅食、饮水和排泄,发病率低。这种方法省料、省工、省时、增重快。
公司加农户生产模式是我国肉鸭养殖业发展的特点之一,对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集种鸭养殖、商品鸭孵化、饲养、饲料、屠宰加工及产品销售于一体,与农户签订养殖生产协议,由公司统一提供雏鸭、饲料及相关的生产技术,并回收农户养成的能够屠宰上市的活鸭,进行屠宰、加工和销售。农户按照公司的技术要求,利用自己的人力和设施,专门从事肉鸭养殖活动。
我国目前饲养的肉鸭品种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快大型肉鸭品种,以北京鸭为主体,同时存栏少量番鸭和半番鸭。其二,各地饲养的肉蛋兼用型品种,包括建昌鸭、高邮鸭、巢湖鸭等。其三,以放牧饲养为主体的多种小体型蛋鸭品种,其公鸭用于生产鸭肉。在目前我国饲养条件下,我国培育的北京鸭新品系,42日龄的体重能达到3.25千克,饲料转化率能达到2.25:1。而且,鸭肉品质好、瘦肉率高、肉嫩多汁、风味独特、市场销路好。我国的肉蛋兼用型品种和蛋鸭品种中的肉用小公鸭,适应性强,能进行放牧饲养,饲养期70天左右,肉质好,市场需求和销售范围更大。
仅供参考
一,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二,我国桑蚕养殖业遇到的问题
(1)自然灾害频繁蚕桑产业属于一项弱势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还面临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春季冻害、低温等现象,就会给蚕茧的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对外依存度较高,市场波动较大一直以来,蚕桑产业属于一种外向型产业,蚕丝绸商品的市场主要是国际市场为主,而国内市场的份额则比较小。由于对海外市场依赖程度比较高,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极容易出现忽高忽低等现象,进而制约了其产业的发展,导致蚕桑产业经济出现起伏的现象。
(3)生产环节局限性就目前而言,蚕桑产业主要是栽桑和养蚕,整个产业的生产环节相对比较繁琐。但在蚕桑产业生产中,其生产环节中受到制约因素:首先,蚕桑生产人员老龄化。受外出打工潮影响,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受此影响,劳动力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现象,增加了蚕桑产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在蚕桑产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投入设施、蚕种等投入逐渐上涨,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蚕桑生产的成本,降低了蚕农的经济效益和蚕农的生产热情;最后,蚕桑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桑园管理不到位,以至于蚕产茧量较低,进而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三,应对措施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首先,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蚕桑产业链条长,单纯的依靠市场力量很难做到有效调控,各地方政府要结合我国蚕桑产业及当地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对于蚕桑产业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例如自然灾害问题,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尽量规避,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蚕桑产业的保险问题,以便农户真的遇到了自然灾害后,也能有一个生活保障。由于蚕桑产业对外依赖度较大,极易受市场波动影响,首先要改变的就是经营模式,要从分散经营逐渐转向规模经营,各地可根据情况建立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机构,将蚕桑的生产环节、经营环节、科研环节和开发环节等融为一体,从单纯的养蚕,逐渐转变为以销售为依托,采用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模式。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