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安县南。
子午谷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的秦岭山中,为川陕交通要道。据《长安志》载,谷长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汉中府洋县东一百六十里。
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准备收复中原时,魏延曾提建议自己引兵从子午谷的小路过,让孔明带大部队从大路过,长安太守夏侯_并非将才,魏延就可以杀他个措手不及,咸阳以西就能得。
但诸葛亮由于谨慎,担心风险太大所以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坚持从大路进军。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魏国。蜀将魏延向诸葛亮多次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计,但诸葛亮没有采用。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子午谷奇谋:
公元230年(太和四年),曹真接替曹休的职位,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曹真上表认为蜀汉多次犯境,建议数路大军攻伐蜀汉。
魏明帝采纳,但司空陈群反对从斜谷进军的计划,曹真再次上书要求从子午道进攻汉中,陈群有陈述不能出兵的理由,且认为大规模征战军事用度花费甚巨。
魏明帝下诏将陈群的意见提供给曹真参考,但曹真却据此诏书随即出发,改从子午道入;另遣大将军司马懿经汉水进军,郭淮、费曜等部或从斜谷入、或从武威入。
后因汉中艰险,会逢雨季,栈道遭雨水冲刷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朝中大臣华歆、杨阜、王肃等都上疏劝魏明帝下诏撤军,至九月,曹真只得受诏撤退。
东晋桓温派遣司马勋自汉中出子午谷,结果未出谷就被苻雄率领的前秦军队击败,司马勋逃出子午谷,致使桓温两路夹击的计划失败。
明将孙传庭对抗农民起义军闯王高迎祥,高迎祥准备出四川至陕西,经汉中后,走的就是子午谷,孙传庭以新招募4个月的新兵(最多2万人)伏击高迎祥主力(最少5万人)。战斗结果,高迎祥部基本被歼灭,本人受伤被俘。
西安事变,王耀武意图出子午谷奇袭张学良,行军三天之后就被迫折回,原因有两个:“一是谷中环境太过险恶,无水源。二是行军途中得知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遂退军。
不过即便他真正穿过去了,下场恐怕不会比司马勋和高迎祥好,因为张学良当时已经察觉到了,虽然吓了一跳,但已经及时派军把住了谷口。
——子午谷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