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儒生(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

网友 2023-09-19 19:46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儒生,别称儒士、儒客,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见明黄宗羲《柳敬亭传》:“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

详情介绍

儒生,别称儒士、儒客,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见明黄宗羲《柳敬亭传》:“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

中文名
儒生
外文名
Confucian scholar
别名
儒士、儒客
拼音
rú shēng
注音
ㄖㄨˊ ㄕㄥ

儒生词语解释

指儒士、儒客,通儒家经书的人。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之降汉 ,从儒生弟子百馀人。”

汉·王充《论衡·超奇篇》:“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

《列子·周穆王》:“ 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

唐·元结 《寄源休》诗:“天下未偃兵,儒生预戎事。”

郁达夫《读陈孝威后感》诗:“儒生未必全无用,纸上谈兵笔有神。”

儒生先秦儒生

儒生之名 ,虽不见于现存先秦古籍 ,但秦时即已非常流行 。试看以下几则文字记载 :(1) 《史记 · 秦始皇本纪 》: “ 二十八年 ,始皇东行郡县 ,上邹峄山。立 石 ,与鲁诸儒生议 ,刻石颂秦德 ,议封禅 望祭山川之事 。”( 2 ) 《史记 · 封禅书 》:始皇 “即帝位三年 ,东巡郡县 ,祠驺峄山 ,颂秦功业 。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 ,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日 :‘古者封禅为蒲车 ,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 ,席用菹稽 ,言其易遵也 。’始皇闻此议各乖异 ,难施尉 ,由此绌儒生 。” “ 始皇之上泰山 ,中阪遇暴风雨 ,休于大树下 。诸儒生既绌 ,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 ,闻始皇遇风雨 ,则讥之 。”( 3 ) 《史记 · 郦生列传 》: “ 骑士日 : ‘ 沛公不好儒 ,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 ,与人言 ,常大骂 。未可 以儒生说也。一 ’( 4 ) 《史记 ·叔孙通列传 》: “ 叔孙通儒服 ,汉王憎之 ;乃变其服 ,服短衣 ,楚制 ,汉王喜 。叔孙 嗵之降汉 ,从儒生弟子百余人” ,叔孙通 “ 说上日 : ‘ 夫儒者难与进 取 ,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 ⋯ “ 于是高帝日 : ‘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 ,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因进: 日 : ‘ 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 ,与臣共为仪 ,愿陛下官之 。 ’高帝悉以为郎。” ( 5 ) 《汉书· 郊祀志 》:秦始皇 “ 于是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于泰山下 ” , “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年而秦亡 ,诸儒生疾秦焚诗书 ,诛灭文学 ,百姓怨其法 ,天下叛之 。皆说日 : ‘ 始皇上泰山 ,为风雨所击 ,不得封禅 ’云” .这些记述 ,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

一、 秦始皇东巡郡县 ,一次就能从齐鲁征到儒生博士七十人 。能够称为儒生 博士的 ,必是儒生中的佼佼者 ,不符合应征条件的一般儒 生 ,当大大多于此数 。叔孙通原事秦 ,后归项羽 ,最后降汉 。他降汉时 ,竟有儒生弟子百余人跟随 。这些都说明秦汉之际 ,儒生已是一个不小的阶层 了。这个阶层 ,当然不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 后突然形成 的 ,而是早在战国时期 ,至迟在战国末年 ,如 韩非子所言,儒墨成为显学时 ,就已经形成 了。

二、秦始皇二十八年 (前219 ) 征齐鲁儒生七十人时,齐国虽还只灭亡二年 (齐亡于前 221 ) ,鲁国却已灭亡三十 七年 了 ( 鲁亡于前 256 ) ,无疑为战国时 。由于鲁是孔予的故乡 ,是齐鲁的邻邦 ,儒学都特别发达 。两国虽已灭亡 ,治儒学的人仍然很 多 。儒生之名,决不是始皇征儒生博士时才有的,而是在两国灭亡之前早已有之。也就是说 ,在战国时 ,就已有儒生之名了 。孔予的故乡鲁国 ,儒生之名的形成和流行当更早 。

三、儒生之名 ,不仅用于史书的叙述中,也见于史籍中人物的对话中,如骑士劝戒郦生: “( 沛公 ) 未可以儒生说也。”叔孙通对汉高帝说: “ 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也可以想见 ;儒生之名也见于秦始皇征齐鲁儒生博士的诏令中 。儒生之名 ,只有在流传已久 ,为大家所熟知’ ,才能成为人们的口头用语并见于天予诏令的 。由此 推算 ,战国时就已有儒生之名 ,不是显而易见吗?

四、如 《史记 》所载 ,儒生已经形成人数较多的阶层 ,不仅有了儒生之名 ,而且有了一定式样和规格、用以区别于其他阶层的服饰 ,这就是儒冠 ( 《郦 生列传 》) 和儒服( 《 叔孙通列传 》) 。见于 《 史记 》的虽已是秦末汉初 ,但这种服饰开始形成之时当远在秦统一天下以前即战国时 。

儒生之名虽不见于现存先秦典籍 ,但先秦典籍流传到今的百不及 一 ,怎么能断定“ 儒生之名,盖汉世所洒行,先秦未之闻也”呢? 《 列子 · 周穆王篇 》 所记治华予之疾者为鲁之儒生 ,鲁国为孔予 的故乡 ,有儒生之名 ,当早于他国 。战国初年 ,鲁国就已有儒生之名 ,是可信的。

儒生基本含义

在过去不熟读理解儒家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名著,不要说考取进士,就连考取秀才也是望尘莫及的。所以,科举之人皆可称儒生。进士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一般中了举人、进士就可为朝廷做官,做文官的科举之人一般习呼儒臣,做武官的科举之人一般习称儒将。

当然,没有考取功名的大儒家在历史上也是非常之多。比如,顾炎武、李中孚等等,都是大名鼎鼎的鸿儒家,在这也就不一一多举了。作为一个儒家除了熟读儒家的书,了解儒家的思想外,还要以儒家的思想、规范来要求自己,正如:“一个儒者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才有配称为儒家的资格。”

一般中了秀才以上的人可称儒生。中了秀才可称小儒生,中了举人可称(中)儒生,中了进士可称大儒生。因为,在过去不熟读理解儒家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名著,不要说考取进士,就连考取秀才也是望尘莫及的。所以,科举之人皆可称儒生。进士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一般中了举人、进士就可为朝廷做官,做文官的科举之人一般习呼儒臣,做武官的科举之人一般习称儒将。

中国的儒称现象,是在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历史社会的正统思想意识形态,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后出现的,自汉以来,儒士、儒臣、儒生、儒史、儒吏、儒将、儒相、儒医、儒商等概念相继出现,这些概念不仅标明正人的身份,而且无不含有矜夸的韵味。

现社会网络体系等级制度,都用儒生、举人、秀才等来展现和划分,举人经常被用于各大网络的等级体系。比如百度百科,就是以举人、儒生、秀才等来展现等级制度的。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