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换装四缸车英朗和科鲁泽真的值得买吗?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

网友发布 2023-05-30 08:29 · 头闻号汽车汽配

三缸发动机仿佛是现阶段市场上的一个趋势,但又仿佛是消费者人人避而远之的东西,因为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和越来越成熟的技术,厂家不仅要满足严格的排放彼岸准,而且也要兼顾来自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近来,上汽通用将旗下的一些紧凑级轿车陆续换回了之前“淘汰”的直列四缸汽油机,大有想挽回之前销量的操作,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换回四缸发动机就一定值得买吗?本文来带着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之前英朗的1.5L自吸的版本上市,然后科鲁泽的1.5L自吸版本再上市,因为别克和雪佛兰都是上汽通用旗下的子品牌,它们基本共享核心技术。

通用在定位较低的产品系上,或者说在小排量发动机上有两款,分别是1.0T的直列三缸汽油机和通用引以为傲并主打的1.3T直列三缸汽油增压机,其实这两者的动力参数都还算不错。

我们就先拿英朗来说吧,关注的读者可能有印象,在前几年的轿车销量榜中,英朗曾经一度打下来过销冠朗逸,即使不是第一也是前三的成绩,也就是现在轩逸的水平。

自从通用开始陆续推这款1.3T机器之后,市场销量就慢慢下来了,最后更是彻底取消了1.5L自吸发动机,直接换装了1.0T机器来主打入门市场,在那个很少有三缸发动机的时间点,这更是直接加速了英朗销量的下滑。

后来英朗的销量一直没上去,雪佛兰科鲁泽上市了,一个雪佛兰版本的“别克英朗”也用了相同的动力总成,但是设计了全新化的外观并加入了非常年轻 时尚 化的设计元素,即使打着吸引年轻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等等这些口号,依然销量不佳。

无论是别克英朗还是雪佛兰科鲁泽,全系三缸汽油机没有给用户任何选择的区间,而且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肯定优先选择这款1.3T了,不可否认的是这台发动机确实比较先进而且动力很不错,但是伴随着很明显的涡轮迟滞,即使伴随着巨大的终端优惠,仍然回不去当年的经典销量成绩了。

同时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由卖方市场逐渐变成了买方市场,所以,上汽通用还是决定把这个经典的1.5L自吸又找回了,毕竟销量最重要。

其实我们假设三缸发动机初期承载着各种先进的技术的话,而且经过长时间市场考验的话,即使有很多的问题,也会普遍被市场或者消费者所接受,就像现在普遍的4缸发动机。

大家之所以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因为厂家一直在其产品用的是四缸发动机,而后来因为成本原因或者其他一系列原因简配成了三缸发动机,甚至有的主机厂的三缸发动机还不是专门开发出来的,而是用现有的四缸发动机硬生生减去一个气缸产生的。

那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这款发动机,通用这款发动机实际就是代号为L2B的发动机,一直搭载与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神车上面,最大输出功率83千瓦,峰值输出扭矩141牛*米,算是一般偏保守的参数,当然,就是主打皮实耐用好维保的。

你如果期望这个机器能给你带来多大的乐趣,或者是这个机器本身有什么先进的省油技术是不现实的,因为上面也说道这款机器就是上汽通用为了挽回销量,从而把之前淘汰的老机器拿回来讨好市场的,也就是为了挽回销量的。

我们再来分别看一下英朗和科鲁泽新上市1.5L版本的配置,首先别克英朗,硬件方面,4609mm的车长和2640mm的轴距,前麦弗逊后多连杆都是独悬,当然英朗这种后独悬是会比一般的扭力梁舒服,但是不比速腾和思域上那种多连杆。

英朗配备了前排侧气囊,共两款配置进去没有倒车影像和雷达,精英版有后雷达和倒车影像,标配了启停、上坡辅助、自动头灯、PM2.5过滤等配置,整体算是够用吧。

科鲁泽是4614mm的车长和2640mm的轴距,其他硬件方面相同,而配置上并没有配备前排侧气囊,但是标配了倒车影像、定速巡航、上坡辅助、远程启动、LED大灯组(自动头灯)等,除了只有两个气囊外,配置比英朗高些。

总的来说,其实本质上这两款车就是面向入门级紧凑型车市场,现在无论英朗还是科鲁泽,终端都有着不小的优惠,这是通用车的一贯“标配”,甚至很多中高配车型的终端价都进了10W,可见整体的力度还是不错的。

其实很多的商品之会令消费者有很多犹豫和顾及,就是因为其价格和价值不匹配,而当价格真正合适的时候,消费者还是愿意为之买单的,所以别克英朗和雪佛兰科鲁泽这两款车型到底最后是否会不负众望地为通用挽回市场,我们暂且拭目以待,看大家是否真的只是喜欢四缸发动机,或者其性价比。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同时如果您有什么选车看法和疑惑,欢迎向我提问哦~

 美国氢弹的T-U构型不敌中国于敏构型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着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之一的于敏院士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是此次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于敏是新中国氢弹研究中的关键核心人物。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1965年10月,在于敏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氢弹爆炸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核武器的保密原因,于敏的一切长期以来都处于高度保密中。从1976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是保密的,直到1988年以后,于敏才获得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

由于工作的关系,于敏首次出国是以某大学教授的身份去美国访问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管去了许多地方,但他始终像个“哑巴”:要问也不方便问,要说也不方便说,很不好受。

提出氢弹原理方案

在我国研制第一枚原子弹尚未成功时,有关部门就已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一步。1960年底,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于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

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而中国的设备更无法可比,国内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

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爆炸成功

穷人有穷办法,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交到了钱三强的手里,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被攻克。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1964 年9 月,38岁的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紧计算了一批模型。但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总结经验,带领科技人员又计算了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于敏高兴地说:“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

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

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

“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研究中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并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于敏

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爆炸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初,于敏意识到惯性约束聚变在国防上和能源上的重要意义。为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在一定范围内作了“激光聚变热物理研究现状”的报告,并立即组织指导了我国核理论研究的开展。

1986年初,邓稼先和于敏对世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我国核试验的建议。事实证明,这项建议对中国核武器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