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为什么这么难

网友发布 2023-05-28 04:56 · 头闻号公司管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美好时代,出台允许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无疑会为当前红火热闹的创新创业潮,再添上一把猛火。早在去年,甘肃省兰州市就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方案的配套政策。兰州市通过一系列政策将通过财政资金投入、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支持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工程、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当众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借着这一政策利好,纷纷投身到创业热潮当中,可想而知会有多少新的企业诞生,会有多少科技成果完成转化,会创造出多少的就业机会,会产生出多少的社会财富,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转型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消息一出,便引起舆论的热议。有人认为,该项新政的出台,为解决干部能进能出提供了新途径,改变了干部只进不出的状态。

人们对于公职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有不同看法也是正常,有这种担心也并不是多余的。首先,有些关键部门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其本身日常从事的就是技术管理相关领域,并且这些领域大多是涉及项目、招投标等,一旦跃身“下海”创业,则难保不会将其在职期间的权力资源延伸到项目领域,或者长期利用“公职遗产”从事经营活动,这样的亦官亦商,显然与政策初衷相悖。

其次,武汉市允许事业单位人员自主创业,而现目前对于公职人员离职后的监管制度并不完善,比如,对于在职创业的,经过单位同意以后,可以在不影响工作、不损害单位集体利益,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创业。那么对于离岗创业的,经过原单位同意以后,自签订离岗创业协议之日起,原单位可以保留离岗创业人员5年的人事关系等政策是否公平公正?公职人员离职后可以变相进入企业管理层,与企业产生关联。倘若背后裹挟着权钱交易,不仅会造成社会职业资源的分配不公,更会助长不良风气。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人员是否参与创业是他们的权利,给予其选择权必要的尊重即可。而公职人员所具有公共伦理决定了公职人员任职与经商办企业无法兼容,具有排它性。所以,公职人员离岗创业一定要警惕“鱼与熊掌”兼得,相关部门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认真审查、仔细甄别创业项目,防止创业只是“噱头”,贪占公共利益才是目的的虚假创业行为,严厉打击利用“公职遗产”从事经营活动,如果对公职人员自主创业只鼓励不约束或者约束不严格,只会泛之于滥,对制度的严肃性造成破坏。

一 看个人发展情况

虽然存在一部分人的副业收入远高于工资水平,但是看那些优秀的人是从来没有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一个人最终的成功和高收入是来自于副业。这就意味着从职业的角度来讲,跟随职业规划的发展才可以最终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如果个人有有的比较好的发展,特别是上升期,建议不要辞职。

二 看副业稳定情况

副业往往是偶然所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今年收入不错,明年就变为零,而个人的职业却是相对稳定。一定要审视副业的稳定性,是否具有长远的盈利情况,假设不能确定,还是不要辞职。

三 与工作是否冲突

这个副业与工作的冲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实践与经历上是否产生冲突?假设父业的高收入远远影响到了个人的职业发展,自己还要坚守职业发展,那么这个时候也不能辞职,应该找人代为打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和公司当下的工作有利益冲突,甚至涉及到商业竞争。遇到这种情况,我认为从职业素质的角度来讲,应该维护公司的利益,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四 选择创业可离职

既然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红大紫的人士,并非靠副业而发家的,那就意味着还要坚持自己职业发展的主航道。如果发现副业可以变成主业,那么只有在一种情况下选择离职,就是将副业作为创业来对待,从而开始自己的创业时代。

HR视角

短期来说,高收入的副业有可能带来丰厚的回报,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风险,有可能造成未来得不偿失。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