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吴栋材的创业故事

网友发布 2023-07-31 19:09 · 头闻号公司管理

他,人生经历丰富,参加过抗美援朝,任过教师,当过生产队长,副业大队长等。1978年,他被调到永联村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永联村是1970年春从长江里围垦成陆的,在苏南属最小最穷的村子。 一 1978年8月,吴栋材同志到永联上班第一天,邻近的军垦农场的同志就找上门来,干什么呢?原来人家捉到了三个小偷,全是永联的,找他去办“移交”手续呢。到这年底,永联村民的年分配水平才68元,而集体负债却高达6万多元。吴栋材同志是作为第七任工作组长、第五任支部书记来到永联的。到永联后,他看到这一幕幕贫困的景象,内心不觉一阵酸楚:群众的生活不能这样苦啊!他在心里一次次告诫和要求自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群众拔掉穷根,过上像样的新生活。吴栋材通过走访和调查,认识到永联地势低洼,不如将洼地开挖成池塘养鱼,将高地填高种粮,这样就可以种粮养鱼两不误了。于是,1978年底吴栋材发动250多名男女劳力,打响了到永联后治穷致富的第一仗。那时,可正是数九寒冬,冰天冻地。每天,天还没亮,吴栋材就带领群众来到了工地,他们就靠手、靠脚、靠腿、靠肩,一寸一寸地挖,一筐一筐地运,手磨破了,裹上布条接着挖;肩膀磨肿了,多垫两层衣服接着挑;脚冻坏了,升盆火暖暖接着干……经过五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挑走了5万多方土,终于挖出了90余亩鱼塘。辛勤的劳动赢得了丰厚的回报。1979年年底,永联家家户户分到了鱼,户户家家分到了口粮,全村群众第一次欢天喜地过了个大年。

二 通过挖鱼塘,吴栋材以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真诚情怀和顽强实干的精神,感动了永联群众,也让大家看到了走向富裕生活的希望。他找来村子里的能工巧匠,因陋就简,陆陆续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水磨石厂、家具厂等七八个小企业。到1983年底,村集体已经积累了20多万元的资金,永联村一举摘掉了后进的帽子。1984年初,苏南一带有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建起了楼房,就是奔着为建楼房的农民生产钢材的朴素想法,吴栋材心里燃起了办钢厂的念头。那时候,钢铁是国家的大工业,泥腿子也想办钢厂,岂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是,吴栋材同志吃天鹅肉铁了心。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忙碌,永联轧钢厂终于有模有样了,然而实际的困难还远比想象得多。为向银行贷款,吴栋材请来一家银行负责人到厂里去参观。这位“财神爷”酒足饭饱之后,跑到厂子遛了一圈,只留下一句话:你这玩意要想赚钱,除非换了钢材轧黄金。贷款的路就这样给堵死了。为办理轧钢厂营业执照,吴栋材给主管部门打了一个申请报告。一位负责同志认为永联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原料,三没有人才,交通又很偏僻,不无幽默地在报告上批了八个字:无米之炊,不予批办。为取得轧钢技术,吴栋材派了10多个人到一家轧钢厂去学技术,本来是说好了的,可是人到了之后,人家把大门一关,说:“你们只能站在大门外面看,进去不安全。”接踵而至的打击,几乎将吴栋材推入了绝境。他感到自己无力回天,有一刻曾想到了放弃、想到了逃避,但是他深深明白,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怎能遇难而退,半途而废,辜负父老乡亲的殷情厚望,又怎能忘记自己许下的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铮铮誓言?吴栋材理清思绪,重又挺直腰杆,继续为创办钢厂的事业挥汗奔波:他和镇供销社合作,既引来了15万元资金,又批到了营业执照;他请来上海“星期天工程师”,解决了技术难题;他与华东造船厂联姻,使生产原料有了充分保障……吴栋材用他的执着和智慧,开启了永联村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三 正当永联干群满怀豪气求发展之时,更大的困难和危机又像山一样压在了吴栋材的肩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作为纯轧钢企业的永钢,生产经营也似遭受到了十二级风暴。轧钢原料告急,每年采购的钢坯不足生产能力的50%;永钢发展举步不前,销售收入连续四年在20亿左右徘徊。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生产原料问题,永钢就只有死路一条。可是如果上马炼钢项目,自己生产钢坯,10多亿元的投资,是靠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永钢难以承担的,况且2002年前后,全国各地都在大搞钢铁,产能过剩,上马炼钢项目的风险非常大。难道真的“不上是等死,上了是找死”么?吴栋材一次次在心里考问着自己。这位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古稀老人,却依旧为永联的发展大业忧心操劳,呕心沥血;这位历经了无数风浪,经受过多次生死考验的***人,再一次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最终,吴栋材同志拍板:上炼钢!那些日子里,吴栋材饭吃得少了,面容憔悴了,身子削瘦了,头发也更白了,他心头可是压载着千斤重担啊:这个项目如果上不好,这么多年吃尽的千辛万苦不都付之东流了嘛?生活刚刚好起来的永联百姓,不是一下子又失去盼头了吗?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压力和复杂的情境中,吴栋材同志再一次开始了风险重重的创业历程:春天“非典”袭来,他开创性地推进工作,工期一天也没有耽搁。他以奋进不止的热情和顽强实干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建设人员,也尽情地书写着他人生新的精彩篇章……永钢百万吨炼钢项目最终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投产,开创了同等规模钢铁项目建设的“奇迹”,不仅从此结束了永钢“找米下锅”的历史,还使公司实现了从单一轧钢到联合型钢铁企业的飞跃。

四 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吴栋材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大力投身党的“富民福民”事业。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地势低洼,水质不好,永联村民中不少人患了肝病。吴栋材决定从工业经济中拨出几十万元,建设深水井,让全村群众用上自来水。那时,永联村集体经济积累很少,有的同志担心拿出这么多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吴栋材同志深情地说:“千重要万重要,都不如老百姓的健康重要啊。”他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并村以来,吴栋材用于建设永钢大道、永联学校、永联医院等高标准的村镇基础设施及发放奖农补农金等,投入就高达3亿多元;为激励村民发家致富,吴栋材在村里设立了农业发展基金,2000年,他根据奖励规定,一次性就给予了养菇大户戴相平34.9万元的重奖;为增加村民收入,将村民从繁忙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吴栋材将全村3700多亩可耕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并每年为每位村民发放1200元的土地补贴;为促进全村精神文明发展,他每年拿出530多万元,设立了“永联村文明家庭奖”……每一件都是大手笔,每一桩也都是大实事。

敢破敢立 勇创大业

1978年8月,吴栋材担任永联第七任工作组长,点燃了这个全县最小、最穷的村庄脱贫致富的希望。他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敢闯敢干,誓言挖掉“穷根”。当年底,他打破“以粮为纲”的禁锢,带领群众在冰天冻地中挖土5万方,开挖50亩低洼地养鱼,1979年底永联群众就第一次获得了年终分配。“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吴栋材认识到要真正脱贫致富,必须走“以工兴农”的发展道路。他找木匠,请漆匠,叫来泥瓦匠,因陋就简,先后办起家具厂、水泥预制品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型加工厂,逐步改变了永联贫穷落后的面貌。村集体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吴栋材又开始实施更大的发展抱负。1984年春,他筹措30万元资金,带领一群“泥腿子”办起钢铁“大工业”。由于经济基础差,条件不足,永联轧钢厂创办之初不被人看好——办生产许可证,冶金部门主管批复:无米之炊,不予批办;流动资金不足想贷款,银行负责人说:除非你轧的是黄金,才有钱赚;派人去其他钢厂学技术,也被人家拒于门外。吴栋材毫不气馁,迎难而上,一一破解难题,轧钢厂仅用四个月就建成投产。198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万元,永联一举成为全县经济强村。1993年底,以永联轧钢厂为核心组建成立“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永钢成为全国冶金行业重要的建筑钢材生产基地。然而,2002年永钢遭遇重大危机——坯料紧张、价格上涨,面临两难的抉择:上炼钢,因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可能“找死”;不上炼钢,将因原料“无米下锅”而“等死”。关键时刻,吴栋材再显英雄本色,筹措10多亿元资金,一年内建成包括大小数十个项目的百万吨炼钢工程,使永钢实现了从单一轧钢到联合型钢铁企业的飞跃。如今,永钢已成为拥有万名员工、总资产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62亿元的全国500强企业。一座现代化钢城在苏南乡村崛起。

情系百姓 造福一方

吴栋材始终将群众冷暖放心头,让村民过得更好是他这一生无怨无悔的追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水质不好,有些村民患了肝病。吴栋材决定拨出30万元,建深水井。那时,永联经济刚刚起步,有的同志担心拿出这么多钱会影响经济发展。吴栋材深情地说:“千重要万重要,都不如百姓的健康重要啊!”吴栋材参加过抗美援朝,九死一生。他常说:我这人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百姓吃苦头。

2001年底,吴栋材到村民家走访,看到原永新村村民老甘家平房四处漏风,老甘长年生病的妻子倦缩在潮湿昏暗的角落,不觉一阵酸楚:为什么富裕的永联还有这样贫困的家庭?村民日子过得不好,我们的工作能算好吗?他吩咐村干部,由村里出资,为像老甘这样的特困户翻建新房,让他们搬到新房里过春节。不仅对本村群众关怀备至,吴栋材对周边百姓也倾注深情。永联富裕后,吴栋材先后拨出资金帮扶周边两个贫困村,为他们修路、建厂,支付村干部工资。为带领周围群众彻底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1995年、2005年、2006年,在他主持下,邻近的五个村全部或部分村民小组相继并归至永联,近万名群众因此享受到永联经济发展的成果。1995年并村后,村里先后投入4亿多元,建成高标准的永联医院、永钢大道、永联学校、农贸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新并入的村民陆续享受到与老村民一样的待遇,每位村民每年获得的土地流转金、文明家庭奖、老年生活补助等各种福利平均达3700多元,还可享受医药费报销等各项待遇。永联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吴栋材并不满足。如今,他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又一抓手,规划投入15亿元的“钢村嘉园”等新农村建设项目相继开工,永联村民近几年内将全部过上更舒适、美好的社区生活。有人提出“花这么多钱建新农村,不如发给大家”,吴栋材听后,意味深长地说:“钱发给大家是一时的痛快,投入新农村建设可是长久的幸福!”

严以律己 无私奉献

拥有40多年党龄的吴栋材,就像春蚕一样,无私奉献,为他人编织着温暖的生活。为给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的人员和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去年11月18日,在吴栋材的倡议下,永联村正式成立“惠民基金会”,吴栋材个人捐资20万元,注入启动资金。同样是11月,张家港市举行“和谐港城,爱满人间”慈善公益募捐活动,吴栋材又捐出个人20万元积蓄。对一位身价不菲的老板来说,几十万元也许并不算什么,但吴栋材捐出的决不是吸引眼球的“光彩”,而是一份真情的付出和一颗赤诚的爱心,这样的真情和爱心曾让多少人和多少个家庭感受温暖。前年夏天,永联村陈秀芳的女儿王丽萍被清华大学录取,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报到时还缺1万元钱,是吴栋材帮她家解了燃眉之急;33组的陈跃军考上复旦大学,也是吴栋材慷慨解囊,使他欣然成行;甚至,南京姑娘小吴也是得益于从未见面的吴爷爷的捐助,才完成中学学业……吴栋材不仅奉献着自己的爱心,还将子女的青春和事业,一起献给了永联。1985年,永联轧钢厂创办不久,还不像样子,吴栋材将在非常吃香的供销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大儿子,“拉”到厂里搞经营、拓市场; 2005年,村企规模急剧扩大,为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吴栋材又将任过副师职干部的二儿子,从杭州“拽”了回来,让他当起“村官”……吴栋材奉献了很多,为永联集体和群众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对自己却要求严格,从不贪集体一分一厘的便宜:1989年,吴栋材家做了一只炉垫,他坚决要求经办人员按斤重收费;他妹妹的两个孩子,被厂里开除,妹妹找到他,他却要妹妹按厂里规定办;他到公司的宾馆加工菜肴,都要叮嘱服务员把账记上;业务单位送的礼品、礼金等,他都及时交给公司……

1. 文言文关于孝心的段落

1、胡秉言《懿德》毕生劳作善为荣淑惠贤明俊秀清雅敏懿德邻里敬宽恩睿孝有谦恭思念父母思忆椿萱泪雨涟念合容貌在跟前亲情无法能割舍人去楼空寂寞添信义人伦初涉步堂庭礼信恭德悌孝明社会结交仁义记椿萱燕绕乐融融承孝春至又清明携亲祭祖灵磕头焚纸课礼孝在传承2、《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4、《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5、《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 关于孝顺的文言文

原文: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值⑧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⑨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⑩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⑾山泽,皆⑿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好::喜欢、爱好。②铛:铁锅。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④恒:经常、常常。⑤辄:就。⑥伫录:贮藏。⑦遗:赠送。⑧值:时值。⑨未展:来不及。⑩于:在。⑾走:跑。⑿皆:都。

译文:吴郡人陈某,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

3. 文言文关于孝心的段落

1、胡秉言《懿德》

毕生劳作善为荣

淑惠贤明俊秀清

雅敏懿德邻里敬

宽恩睿孝有谦恭

思念父母

思忆椿萱泪雨涟

念合容貌在跟前

亲情无法能割舍

人去楼空寂寞添

信义

人伦初涉步堂庭

礼信恭德悌孝明

社会结交仁义记

椿萱燕绕乐融融

承孝

春至又清明

携亲祭祖灵

磕头焚纸课

礼孝在传承

2、《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5、《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4. 关於孝顺的文言文或古文及解释 (有分加喔

东汉陆绩,字公纪。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

原文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5. 世说新语中孝顺的文言文

德行第一之四十五、纯孝之报(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译)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他妈妈喜欢吃锅巴,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送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出发了。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

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德行第一之四十六、安国涕泪(原文)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

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译)孔安国作孝武帝的侍中时,很受器重。

孝武帝去世时,孔安国是太常卿,他身体一向瘦弱,穿着大孝的衣服,整日泪流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个真孝子。德行第一之四十七、二吴之哭(原文)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

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

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

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译)吴坦之、吴隐之兄弟住在丹阳郡公署的后面时,他们的母亲童夫人去世了。

兄弟二人朝夕到母亲的灵前跪拜,一念及母亲,或者宾客吊唁时,二人便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路人都为之落泪。韩伯当时是丹阳尹,他母亲也住在郡署里面,每次听到吴家兄弟二人的哭声,就心里感伤,对韩伯说:“你以后如果作了选拔人才的官,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两个人。”

韩伯也很欣赏二人。后来韩伯果然作了吏部尚书,此时大哥吴坦之已因悲伤过度身亡,小弟吴隐之因此而富贵显达了。

6. 求关于孝道、忠诚的古文,十万火急

1.孝为百行首[唐] 王中书孝为百行首,诗书不胜录.富贵与贫贱,俱可追芳躅.若不尽孝道,何以分人畜?我今述俚言,为汝效忠告.百骸未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见儿面,母喜命再续.一种诚求心,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裀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儿秽不嫌臭,儿病甘身赎.横簪与倒冠,不暇思沐浴.儿若能步履,举步虑颠覆.儿若能饮食,省口恣所欲.乳哺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劬劳辛苦尽,儿至十五六.性气渐刚强,行止难拘束.衣食父经营,礼义父教育.专望子成人,延师课诵读.慧敏恐疲劳,愚台忧碌碌.有过常掩护,有善先表暴.子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十里程,亲心千里逐.儿长欲成婚,为访闺门淑.媒妁费金钱,钗钏捐布粟.一旦媳入门,孝思遂衰薄.父母面如土,妻子颜如玉.亲责反睁眸,妻詈不为辱.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慈鸟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孝竹体寒暑,慈枝顾本末.劝尔为人子,孝经须勤读.王祥卧寒冰,孟宗哭枯竹.蔡顺拾桑椹,贼为奉母粟.杨香拯父危,虎不敢肆毒.如何今世人,不效古风俗?何不思此身,形体谁养育?何不思此身,德性谁式谷?何不思此身,家业谁给足?父母即天地,罔极难报复.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及早悔前非,莫待天诛戮.万善孝为先,信奉添福禄.2.出师表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