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药剂学(四)

网友发布 2023-07-28 14:23 · 头闻号网络技术

☆ ☆☆考点31:乳剂的稳定性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乳化剂的性质;②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③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宜在50%左右;④分散介质的黏度;⑤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⑥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⑦微生物的污染等。

 2.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1)分层:指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

 (2)絮凝:指乳滴聚集成团但仍保持各乳滴的完整分散体而不呈现合并现象。

 (3)转相:系指O/W型乳剂转成W/0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又称转型)。

 (4)破裂:指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

 (5)酸败:指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

 ☆☆考点32:浸出制剂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1.含义: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提取药材中有效部位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2.特点:①复合组分的综合疗效适应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②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③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④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

 3.分类:①以水为溶剂的浸出制剂,如汤剂、合剂、糖浆剂、煎膏剂等;②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或酒为溶剂的浸出制剂,如酒剂、酊剂、大部分流浸膏剂和浸膏剂。

 ☆ 考点33:糖浆剂的分类及制备方法

 1.糖浆剂的分类

 (1)矫味糖浆:①单糖浆,系蔗糖的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g/m1)或64.74%(g/g)。②芳香糖浆,如橙皮糖浆、姜糖浆等,常用于矫味。

 (2)药用糖浆:指含药物、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能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如川贝枇杷糖浆、养阴清肺糖浆等。

 2.糖浆剂的制备方法:一般可分为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3种。

 ☆ ☆☆考点34:煎膏剂含义、特点、制备方法

 1.含义:指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俗称膏滋。

 2.特点:多以滋补作用为主,同时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具有体积小、易保存、服用方便等优点。但受热易变质以及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性的药材不宜制成煎膏剂。

 3.制备方法

 (1)煎煮。

 (2)浓缩。

 (3)炼糖(炼蜜):目的在于去除杂质,杀灭微生物,减少水分,防止“返砂”(煎膏剂贮藏一定时间后析出糖的结晶的现象)。

 (4)收膏:除另有规定外,糖和蜜的用量一般为清膏量的1~3倍,其相对密度一般控制在1.40左右。

 (5)分装与贮藏:应贮藏于阴凉干燥处。

 ☆ ☆考点35: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的制剂。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浓缩调整浓度至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的制剂。

 根据干燥程度的不同,浸膏剂分为稠浸膏与干浸膏。稠浸膏为半固体状,含水量为15%~20%.干浸膏为粉末状,含水量约为5%.浸膏剂一般多作为制备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软膏剂、栓剂等的中间体,仅颠茄浸膏、大黄浸膏等少数品种直接用于临床。

 ☆ ☆考点36:胶剂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1.含义:胶剂系指用动物的皮、骨、甲、角等为原料,以水煎取胶质,浓缩成稠膏状,干燥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

 2.特点:胶剂多供内服,主要功效有,皮胶类补血,角胶类温阳,甲胶类侧重滋阴,还有活血祛风等作用。因原料来源及制备工艺等原因,目前仅有少数厂家生产胶剂。

 3.分类(按原料来源)

 (1)皮胶类:以动物皮为原料,如以驴皮、猪皮为原料制成的阿胶与新阿胶,以牛皮为原料制备的黄明胶。

 (2)骨胶类:以动物骨骼等为原料,如狗骨胶、鹿骨胶等。

 (3)甲胶类:以动物甲壳等为原料,如龟甲胶、鳖甲胶。

 (4)角胶类:以动物骨化的角为原料,如鹿角胶。

 ☆ ☆☆☆考点37: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1.原料的选择:驴皮是熬制阿胶的原料,以张大毛黑、质地肥厚、无病害者为优。骨类则以骨骼粗壮、质地坚实、质润色黄之新品为佳。甲类以板大质厚、颜色鲜明、未经水煮者为佳。角类以质重、坚硬、有光泽、角尖对光照呈粉红色的砍角为佳。

 2.原料的处理

 (1)皮类:将皮切成20cm2左右的小方块,置滚筒式洗皮机中,加水旋转洗涤,用清水冲洗去泥沙。再置蒸球罐中,加入投料量约2%的碳酸钠并加约3倍量的水,加热至皮皱缩卷起,用水冲洗至中性,以除去脂肪等杂质,并降低挥发性碱性物质的含量,消除腥臭气味。

 (2)骨角类:加清水浸泡,每天换水,除去腐肉筋膜,用碱水洗除油脂,再以水反复冲洗净。

 ☆ ☆☆☆☆考点38:散剂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1.含义: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

 2.特点:散剂表面积较大,因而易分散、奏效较快;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多应 用,也适于小儿给药。但因其表面积较大,散剂易吸潮变质且刺激性也相应增加。所以剂量大,易吸潮,刺激性、腐蚀性强,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处方不宜制成散 剂。

 3.分类

 (1)按医疗用途和给药途径分: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两大类。外用散剂又可分为:撒布于皮肤和黏膜创伤表面的撒布散;使用时以酒或醋调成稠糊敷于患 处或敷于脚心等穴位的调敷散;直接用于眼部的眼用散;吹入鼻喉等腔道的吹入散。此外,还有包封于布袋中的袋装散,如挂于胸前的小儿香囊,绑敷于肚脐表面的 元气袋。

 (2)按药物组成分:由单味药制得的单方散剂,俗称“粉”,如川贝粉;由两种以上药物制得的复方散剂。按药物性质可分为:含毒性药散剂,含液体成 分散剂,含低共熔组分散剂。按剂量可分为:单剂量由患者按包服用的分剂量散剂,由患者按医嘱自己分取剂量应用的非分剂量散剂。

 ☆ ☆考点39:一般散剂的制备

 1.粉碎与过筛:按药物本身特性及临床用药的要求,采用适宜的方法,粉碎并过筛得细粉备用。

 2.混合:方法有研磨、搅拌和过筛混合法。两种物理状态和粉末粗细相似且数量相当的药物容易混匀。但当药物比例相差悬殊时就应采用等量递增法,习 称配研法。即先将量小的组分与等体积量大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体积量大的组分再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量大的组分加完并混合均匀。

 3.分剂量:系指将混合均匀的散剂按所需剂量分成相等重量份数的操作。

 4.包装:常用的包装材料有光纸、玻璃纸、蜡纸、玻璃瓶、塑料瓶、铝塑袋及聚乙烯塑料薄膜袋等。贮藏于阴凉干燥处并分类保管,定期检查。

 ☆ ☆☆考点40: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毒性药物的应用剂量小,称量不准,易致中毒。为保证复方散剂中毒性药物的含量准确,多采用单独粉碎再以配研法与其他药粉混 匀,如九分散中马钱子粉与麻黄等,其余药粉以等量递增法混匀。化学毒剧药则要添加一定比例量的稀释剂制成稀释散(倍散)。剂量在0.O1g~0.1g者, 可配制1:10倍散(取药物1份加入稀释剂9份);剂量在0.01g以下,则配成1:100或l:1000倍散。倍散配制时采用等量递增法稀释混合。稀释 剂常用的有乳糖、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硫酸钙等。为了保证散剂的均匀性及易于区别,一般以胭脂红、靛蓝等食用色素着色,随着稀释倍数增大,颜色逐渐 变浅。如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先用乳糖饱和研钵表面能,再加入硫酸阿托品1.0g与胭脂红乳糖1.0g研匀,按等体积递增法逐渐加入98g乳糖混匀并过 筛,即制得100倍散。

 2.含可形成低共熔物的散剂:当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熔。共熔现象的发生与药物品种及所用比例量有关。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在复方散剂中有时含有挥发油、酊剂、流浸膏、药物煎汁等液体组分,应根据液体药物性质、剂量及方中其他固体粉末的多少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转载于网络,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这应该是某食品生产厂家产品的企业标准。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卫政法发[2009]54号)中规定:“企业标准的编号格式为:Q/(企业代号)(四位顺序号)S——年号”。

由上述规定可知,Q /DHS0003S 标准编号各部的含义为:

Q/ —— 企业标准代号;

DHS —— 企业代号;

0003 —— 企业标准的顺序号;

S —— 食品代号。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