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普通药膳要怎么做呢?

网友发布 2023-07-27 19:31 · 头闻号厨房美食

家里有现成的原料;

大枣粥

特点 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贫血、胃虚食少等症。 

原料大枣10枚、粳米100克、冰糖汁适量。

来源《圣济总录》 

制作过程将粳米、大枣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后移文火上煎熬至烂成粥,再加入冰糖汁,搅拌均匀,盛碗内。

用法当饭吃,吃饱。

药膳是有药效功能的美食;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膳

选择适合自己的药膳,要做到以下几点:

1、辨证施膳。

中医讲辨证施治,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时而异。

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3、因人用膳。

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

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

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

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

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4、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夏季药膳重在养阳

据介绍,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喜凉,当应清补、淡补。

因此,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苦”、“酸”食物。

具体说来,宜食绿豆粥、银花露等解暑益气类食物,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说到夏季进补具体吃哪些食物;莲子、荞麦、绿豆、白扁豆、豆腐、猪肚、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牛奶、鹅肉、鹌鹑肉、鲫鱼、甲鱼、龙眼肉、蜂蜜、甘蔗、梨、荔枝、大枣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谈到夏季药补,宜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茯苓、地骨皮、黄精等。

此外,夏季宜吃富含水分的蔬菜,以瓜类最佳,特别夏季养生佳品西红柿值得一提,因为西红柿富含番茄红素,可降低热量摄取,减少脂肪的积累,又及时补充维生素,保持身体营养均衡。

夏季膳食也有一些禁忌要记牢:

体弱者夏季不宜多喝绿豆汤,

感冒患者不宜吃荔枝,

过敏体质不宜食用菠萝,

孕妇夏季不宜多吃冷饮,

慢性肠炎患者不宜食用苦瓜,

肝炎患者不宜食用生姜,姜辣素使肝细胞受损。

药膳≠药物。

食物与药物皆属于天然之物,二者在性能上有相通之处。

但药膳与药物有着严格的区别。

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

药物是用以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

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

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药膳,进行药物和食物的选择时应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药膳,也应考虑到个人体质与节气。

以下简单介绍几种与体质有关的常用药膳:

适合压力大的上班族:大枣粥、山药粥

现在因为工作节奏快,上班族压力大,有很多人会出现面色萎黄、口唇色淡、倦怠乏力、神疲气短、少气懒言、四肢乏力、慵懒疲劳、血压偏低、头晕、经常腹胀、排便无力等情况。

在中医体质分类上,这些人属气虚质人群。

此类人群食用药膳以补脾、健脾为主,宜吃性平偏温、有补益作用的食物。

常用且方便的药膳是大枣粥和山药粥,它们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适合“富贵病”患者:冬瓜山药汤、陈皮红豆鲤鱼汤

最受富贵病青睐的体质是痰湿质。

痰湿质的人多数心宽体胖、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居多。

痰湿体质的人多喜欢吃甜腻的食物,不爱运动。

此种体质的人食用药膳的原则以健脾祛湿为主,饮食宜清淡,少甜少油腻。

可用的药膳有冬瓜山药汤和陈皮红豆鲤鱼汤。

其中冬瓜山药汤具有益气健脾除湿的功效,陈皮红豆鲤鱼汤具有健脾化痰除湿的功效。

适合过敏患者:抗敏粥

随着环境改变及工作压力增加,很多人患上了过敏性疾病,出现鼻塞、流鼻涕、喷嚏不断,浑身瘙痒,皮肤易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等症状。

过敏体质的人食用药膳的原则以补气益血、理通经脉为主,要少吃过于寒凉、辛辣刺激、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

可选择的药膳;

抗敏粥:白术15克、防风15克、黄芪20克、乌梅15克放砂锅中加水煎开,再用文火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用汁煮粥。抗敏粥具有益气祛风固表的功效。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今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更经典的说法是: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高级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这是中华原创医学选择食品最主要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以实验动物“检验”的客观基础上。

在这个标准里,食品和药品并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食品中略略离开“中”时就会偏凉(例如绿豆)或偏温(例如豆豉)。如果偏离“中”较远时,就是“寒”与“热”。如果更远离“中”的就是“药”了,这就是凉药或者热药的来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中医的治疗原则,得了热病应该用凉药,如果热得不那么厉害,就不一定要药了,用性偏凉食品(例如前述的绿豆)调节就可以了;反之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疗”了。食疗和药膳并非同一概念。前者使用食品进行调理,而后者则是将通常归入“药”范围的变成可口的食品。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既是药,但又是美味佳肴。对于身体虚羸,冬天手脚常冰凉者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首选了。

如果是极寒或者极热者,就叫做“毒”了。比如同是豆类的“巴豆”,普通人只要误食一粒就会一泻如水,因为它性极热,常用以治疗极寒的病人。所以《黄帝内经》说治病是“聚毒药以攻之”,而不是说“聚药以攻之”。因此,无论食品、药物甚至毒药都是同源的,因为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将偏离正常状态的自组织能力恢复到常态。

西方医学则不然。凡药就不能是食品,食品则不准说疗效,至于“毒”就更加另类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中医是“以人为本”的标准,而不是以实验动物为“本”的标准。如果以通常西医动物模型去检测“巴豆”的毒性,结果相反,实验鼠吃下“巴豆”不仅不泻肚,而且会越来越发福,所以“以鼠为本”的所谓“客观”的标准,并非万全。

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目标不同:西医治人的病,而中医是治得了病之人,各有自己的价值评估体系。本来两种体系可以互补,可以互相尊重,然而今日之医学,西医价值评估体系“在朝”,中医“在野”,“药食同源”这一宝贵财富因此被质疑、被摒弃以至于被误用。比如一度十分流行的“绿豆能治糖尿病”的说法。糖尿病由于患者众多以及现代医学认定的“终身服药性”而使社会备受困扰,因此该说甫一出现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最后因漏洞百出而引出一场有关食疗的“信任危机”和“养生危机”。该学说的一个非常矛盾之处就是糖尿病的标准是由西医定位的,比如根据血糖的水平等,绿豆作为食疗方法是从中医的看法去解决西医定位的病,这本身是不科学的,并且丧失了中医的优势和特点,因为单从指标来讲绿豆肯定不如西医的降糖药管用。这两者是不同体系的,不在一条线上,因此该说法就出现了漏洞,不能自圆其说。这个学术上的漏洞被放大以后,实际上对食疗或者整个中医界来说是一件好事:在这个问题上的欠缺不是某一个人的欠缺,是包括整个中医界都有欠缺,“养生危机”也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根源在于整个中医界丧失了自己的价值评估体系。 这一课要补上,否则“养生危机”会持续下去,整个中医体系也将瓦解。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