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此类游戏的分类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它便于教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这是目前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认的分类方法。但容易给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带来误区。
(二) 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
1主动性游戏
儿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动外,更需要运用肢体、肌肉的活动去进行游戏,儿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戏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游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玩积木、玩玩具、角色游戏、玩沙、玩水、唱歌。
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主动性游戏可以再分为以下四种:
(1) 操作性游戏:运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游戏。大肌肉活动,如需手脚协调的攀、爬、抛、捉等动作;小肌肉活动,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图等,需运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进行。
(2) 建造性游戏:儿童利用大小积木或拼插玩具来制作房屋、桥梁或其他物品。
(3) 创作性游戏:需要儿童用心去创作、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物品,以表达其创作力。一切美工活动、玩沙、玩水游戏均属于此类。
(4) 想象性游戏:利用现有的物件或玩具,凭自己的想像力来进行想象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戏。
2?被动性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三) 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
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
目的性游戏是指为儿童提供为玩而玩、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
此两类游戏的分类各有其独特的意义。
手段性游戏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而儿童却不能完全依自己的愿望自主地游戏。而目的性游戏则注重游戏活动本身,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自由的行为,自由参加游戏。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使个性、情绪及社会性方面得到发展,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游戏在实践中由于教师缺乏操作性的指导,致使游戏流于形式。
游戏不仅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培育儿童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等良好学习品质的沃土,为儿童后继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支持儿童持续健康发展。本课程中,王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围绕儿童游戏的功能和主体性意蕴,详细阐释了儿童游戏的意义和价值。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开发世界。孩子们在每时每刻都创造自己的游戏方式,只要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不需要家长的教育和教师的指导,他们会主动的自己去进行活动。合理的开发学前儿童的游戏资源,是开拓教学模式人性化的基础。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孩子们能够在玩耍中得到创造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坚韧不拔、一心一意、专注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游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身体,交往能力的发展。应重视幼儿的游戏,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任何游戏都存在着规则,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中,逐渐形成好习惯,游戏对幼儿园的发展真的功不可没。从儿童游戏的价值来说: 1.游戏是构建儿童“精神大厦”的砖瓦。 2.游戏是进入儿童精神世界的“通行证”和“桥梁”。 3.游戏不仅是儿童的“精神乐园”,也是成人的“精神乐园” 4.成人的“职业性游戏”发展了儿童游戏,使之走向圆满和成熟。 5.游戏伴随着人的一生,以不同的方式使人生丰富而充满着希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