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北京亮相 初战告捷 2009年4月24日-26日
一个发现者的团队在北京汇聚,一个思想力的组织在北京成立,一个发现者的平台在北京建立。在这里我们共同探讨生命的意义,寻求灵魂的滋养,怯除浮躁与迷乱,以美学态度光耀商路。
第二期 共赴天津 扬帆起航 2009年5月29日-6月1日
“爱你爱到一去无回,这一场相爱,注定与天地相随”。天津会议共同探讨爱的意义——对自己的爱、对亲人的爱、对企业的爱、对社会的爱、对每一个普通而陌生人的爱,并从此不让“爱”的缺失导致企业家心灵及企业经营方向出现问题。
第三期 河北唐山 人杰地灵 2009年6月26日-28日
唐山会议,大爱无疆,共同寻求企业家思想力和策划力的提升、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
第四期 吉林长春 如虎添翼 2009年8月15日-18日
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在自然的氧库里感受生命的美好,在荡漾的林荫中让心灵进行一次洗礼和朝拜。实友会以深厚、广泛的资源积累为企业家架设了与政府互动的桥梁,形成最优资源整合。
第五期 浙江宁波 大爱无疆 2009年9月25日-27日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伟业,让迷失在商业挣扎中的企业家明白一个道理:人道即商道。
第六期 乌鲁木齐 众志成城 2009年10月23日-25日
中国实友会走近乌鲁木齐,铸就一场涉及商道灵魂的“心灵之旅, 一种从生命当中迸发出来的爱与创造力将被中国实友会恒久地坚守并不断发扬光大。
第七期 江苏苏州 宁静致远 2009年11月27日-29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小巷中寻找历史的足迹,在园林中触摸王家贵族的故事。游古城品心曲,谋上岛交挚友,共享资源,共筑梦想。
第八期 海南博鳌 回到未来 2009年12月24日-26日
携实友倚南海水,挟玉带湾,论道天涯海角,共享心海仙涛,在感动与欣慰中度过了一个“蔚蓝色的圣诞节”,畅想地球家园与人类的未来图景。
第九期 云南昆明 情暖滇商 2010年1月29日-2月1日
海鸥飞处,真情满满。 倾情感受自然生命韵律,“小实友会”登台亮相,激荡全场。
第十期 齐聚上海 穿越世博 2010年3月26日-28日
霓虹灯下江涌,几度风云际会。世博苑中星灿,多少精彩华章。各地实友家人分享事业、生命心得,分享社会学大师关于社会生活、生命成长课题研究分析的成果,并共同迎来第十个大团圆的感动时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意义非同寻常!
第十一期 河南郑州 问鼎中原 2010年4月9日-12日
得中原者得天下,善求知者创未来——看实友家人问鼎中原,群雄逐鹿, 以全球化的视野、本土化的框架和人文化的方式共创和谐、稳健发展的未来之路。
第十二期 浙江温州 励精图治 2010年5月15日-19日
实友家人相约温州,会盟卓越。 迅速成长中的各地实友会与敢想敢为、坚忍不拔的“温商”,共同创造了一次恳切、务实的实友会。
第十三期 山城重庆 群贤毕至 2010年6月26日-29日
实友家人群贤毕集,齐聚重庆。在“山水世界”与“心灵世界”之间体悟到生命的平衡,在尽情饱览山光水色之余,还体会古人“游学”之乐,在大自然的感召下,大家豪情激荡,灵性飞舞,从释放自我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和真实的自我。
第十四期 会盟天骄 论道草原 2010年7月30日-8月2日
“塞北草原多歧路,实友情深有归处”,来自各地的优质企业家,齐聚鄂尔多斯,共谋发展、共创伟业。天堂草原银碗里盛满的是一颗颗虔诚的心,相见恨晚的醇厚情谊也随着热情的篝火幻化作蒙古长调,悠久回荡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平静的是草原的夜色,不平静的是每个人的内心。
第十五期 寻梦马来 情跨四海 2010年8月19日-21日
中国实友会第一次开启异国旅程。寻梦马来,情跨四海,领略马来西亚曼妙风姿,分享顶级智慧盛宴,在马来西亚,我们真切感受到海外华人对中国实友家人亲如骨肉的情感。
第十六期 时空穿越 梦回长安 2010年10月24日-26日
中国实友家人携手共游大明宫,领略古都新貌。在追思先祖丰功伟绩之时,以全新的视角纵古论今,激发创造力,建构商业“开元”。
第十七期 黄山俊秀 徽商精神 2010年11月20日-22日
儒风古韵,探秘徽商。全国实友家人与徽商翘楚开诚以待,论商解惑、把酒桑麻,一起体验徽商儒文化、商文化的完美结合。 实友家人在为安徽钟灵毓秀的山川河流所陶醉的同时,也在寻找徽商真正的精神内核。
第十八期 迪拜繁华 肯尼亚善举 2010年12月4日-13日
实友家人一起踏上了迪拜梦想之都,体验世界上最豪华的生活方式,探寻沙漠中的钻石——迪拜的民族智慧。 此次东非之旅既是观光之旅、收获之旅,更是一次爱心之旅,一次成功的探访之旅。
第十九期 深圳腾飞 智慧启航 2011年3月21日-24日
日新月异、沧海桑田。在深圳这片孕育着奇迹的土地上,已留下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功的历史烙印,也铭刻了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以“新商业模式发现之旅”为主题,以发现新观念、新思维为目的实友家人们,在事业上更上层楼。
第二十期 实友嘉年华 千人大典 2011年5月27日-29日
中国实友会“创造力与新商业文明”全球峰会即“实友家年华”千人大典,在北京天下第一城举行。本次全球峰会,云集近千名国内外商业翘楚,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共论创造力与新商业文明的发展之路。会上,回顾了中国实友会成立两周年以来的历程,重新梳理了实友会的愿景,重新规划了实友会未来的格局。
第二十一期 行走加拿大 感受自然 2011年6月4日-7日
参加加拿大“自然之旅”的实友家人参加了温哥华举办的“2011加中矿业游戏论坛 ”,在领略加拿大自然风景同时,了解市场,发现商机。中国实友会的“加拿大自然之旅”引起了当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华商报》在头版头条以《石岩来了》为题做了深入报道。
第二十二期 孔孟之乡 国学之旅 2011年7月21日-25日
品国学拜先贤,登泰山俯天下。实友家人齐聚孔孟之乡,共论天下大道,分享至圣先贤顶级智慧,纵论国学思想精华,这是一次国学之旅,也是一次朝圣之旅,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在这里,我们以国学精义关照人类的现实和未来;在这里,我们从中华文明浩瀚的烟云中撷取滋养与灵动。
第二十三期 湖南长沙 领袖之旅 2011年9月23日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中国革命的摇篮,来自全国各地的实友家人齐聚湖南长沙,追伟人足迹,缅怀先烈,学习领袖思想,触摸时代脉搏,遍观湖湘大地之壮伟,感受湖湘文化之独特魅力。本次 “领袖之旅”的伟人故里之行,受到了韶山市委、市政府、市旅游管理局、市旅游协会的大力支持。
第二十四期 品牌意大利 走向辉煌 2011年10月13日
中国实友会走近意大利,考察了罗马、那不勒斯、庞贝、索伦托、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等城市。与好友在异国夜幕下分享心情,在罗马街头接受精致维美的古建筑带给人的惊喜,感悟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国实友家人正式踏上欧洲、发现品牌、走向辉煌!
第二十五期 冰雪尚志 英雄礼赞 2012年2月10日-13日
石岩会长为尚志市做的城市定位为“英雄之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未到尚志不英雄”。雪山论剑,群英荟萃,各路实友家人聚首尚志,笑看商海沉浮,共话英雄传奇,开创了政脉、商脉、人脉、智脉的先河。尚志市四大班子全程参与会议,政府与民营企业通力合作,共谋发展。活动现场签订了多个战略合作协议,范围涵盖尚志市的支柱产业稻米加工、农副产品、项目转化等方面。
第二十六期 品质厦门 五缘相承 2012年4月21日-23日
闽南神韵水韵流馨,五缘相近凭海临风,厦门实友会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高品质生活概念,放下一切品质生活的物质本源而诉求其精神层面的彼此温暖和大爱情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实友家人汇聚厦门,共同分享高品质生活带来的内在心灵解码。首届实友杯高尔夫邀请赛同期在厦门开杆。
第二十七期 发现韩国 东方美学 2012年6月21日-27日
“2012中韩创新城市文化产业论坛”吸引中韩两国文化、商业、政府和媒体代表600余人参加,名贤荟萃、商贾云集,中国实友会代表团是此次论坛唯一一个被邀请的社团组织。中国实友会会长石岩先生受邀作为本次两国政府间高层首脑论坛的“中韩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之路”板块的主讲嘉宾。中国实友会提出的构建文化认同、开启文化之旅、凝聚心灵力量、探寻生命意义、建构精神家园的理念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同。
第二十八期 神奇黄果树 魅力贵州行 2012年7月21日-24日
“融资、融智、融合”——热情的贵州,让参会的实友家人融入到了一份浓浓的爱河中,融入到了黄果树的天瀑之间,融入到智慧、历史、人文的盛宴之中。参悟心灵智慧,见证贵州实友分会的成立;感受黄果树的壮观,探访千年古镇的神韵。
第二十九期 英国游学 奥运足迹 2012年8月15日-22日
走进英伦,发现世界。中国实友会会长石岩先生与“赢在未来·中国实友会少年领袖特训营”的小实友们一路同行,传道授业,把自己一生的感悟传达给少年领袖们。本次少年领袖特训营作为一种国际性、跨文化的教育模式,还特设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体验式课程,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度过一个充实又充满异国风情的假期。
第三十期 三年华诞 聚首帝都 2012年11月27日-29日
中国实友会三周年嘉年华暨“发现中国——创造力与生活美学”论坛将自然美学、生活美学、生命美学连接起来,发现、发挥潜在的创造力,引领家人深刻地体悟与应用自然美学和生活美学,并完成与商业美学的彼此穿越,让商业美学发挥到极致。
第三十一期 美国实友会日 镌刻历史 2013年4月6日-23日
和精英同道,与智慧相近。在美国政界、企业界及海外华人,包括市长、郡长、众议员、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席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实友会美国分会正式成立。更让人难忘的是,圣地亚哥政府的几大州、郡长联名签署文件,以政府名义宣布2013年4月7日为美国实友会日。此举进一步引领中美两国的时代合作,中国实友会又一次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企业的精英!
第三十二期 信与坚守 学堂落成 2013年6月18日-19日
中国实友会实友学堂竣工典礼隆重举行!实友学堂的落成,是相信、是爱、是梦想,更是传奇。实友学堂的落成,是中国实友会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实友学堂从无到有,从建设到落成,饱含了全球家人无数的殷切关注和支持厚爱,期间的心路历程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学堂一朝落成,让中国实友会承载的历史使命更加清晰和具象,实友学堂将秉承构建新商业文明的使命,带着对生命美学的追求和热爱,缔造一个共情的新世界!让拥有共同思维、共同价值观、共同情感体验的人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挽臂同行,共同迎接新的辉煌
第三十三期 相望依依 宝岛寻爱 2013年7月12日-22日
有爱有春天,一场专为实友家人中的单身贵族们量身打造的爱情对对碰,帮助单身企业家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一场充满浪漫的旅程,以爱的名义,循着爱的足迹,探寻生活的意义!
第三十四期 漫步成都 放飞梦想 2013年9月13日-15日
领略成都美景,品尝天府美食,在一场色彩的盛宴,一场寻梦之旅中,感知稍纵即逝的灵动,体验生命深处的呼唤!九月成都,放慢生活节奏,放飞心中梦想。 带领有发现、有梦想、有追求的人去创造生命中一个又一个奇迹!
第三十五期 商务考察 澳大利亚 2013年11月23日-12月1日
与精英同行,伴智慧分享,在梦幻般的国度里,开启一段“共情”的旅程。行走澳大利亚,与澳洲政府要员、中国驻澳使馆领导、中澳实业家一道座谈交流,了解当地的招商项目,完成深度考察红酒庄园、地产项目、澳洲牧场等商务活动;结交澳洲本地以实力结的家人们。
第三十六期 浪漫滨海 沁心海南 2013年12月10日-13日
“微营销时代&资本的力量”——海南博鳌?亚洲湾沁心之旅,美丽与智慧同行,家人们放松心灵,亲海、近海、与海共生,体验海南的椰风海韵和浪漫滨海度假生活方式。本次会议上,从几个方面深度论证解析了养老地产的概念,让社会话题变为家里大家群策群议的大事,给实友家人思考、思路、对策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落地的有效的指导。
第三十七期 湖南株洲 大爱寻根 2014年3月17日-18日
世界华人寻根谒祖的超级盛典“炎陵祭祖”,追溯华夏文明之源,探求中华民族之魂。
第三十八期 广州五羊 重温荣光 2014年4月17日-20日
在中国实友会走过的第五个年头,全球家人聚首广州,重温曾经的流金岁月,温情与感动,真实与亲切;见证中国实友会广州分会成立盛典;展望未来实友会战略发展、共建实友产业链。
第三十九期 北川羌城 大爱无疆 2014年5月16日-18日
“筑梦成城 大爱无疆”生命之旅到达北川县城,发起一场和生命的对话,肃然起一种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敬畏!北川之行,集合起以西羌绣娘为代表,有着羌族地方民族特色的当地企业,全方位的对接实友平台企业家资源。积八方慈善,聚无量功德!用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品牌,做最好的资源整合平台!从灾难和死亡中走出来的北川,克服万难、勇敢前行,从悲壮走向辉煌,向世界展示着一种倔强和执着。
第四十期 上海南翔 放飞蓝天 2014年6月26日-28日
嘉定区南翔人民政府携上海蓝天经济城盛情邀请全球的实友家人们走进银南翔文化商务区实地考察,开启了一场和政府的对话!实友会扎根南翔,中国梦,梦无缺,与蓝天心连心,打造联动区域经济,携手放飞蓝天梦想。百余名具有发现智慧的实力派企业家聚集南翔,强强联合的背后是相互感动和双方彼此的高度认可!
《发现你自己》 第一期 2014年8月1日- 3日
为实友会家人量身打造的一堂意灵而生动发现之旅!内容设计多彩而不失连贯,增强企业家体验互动参与性,通过跨界-越域-重生几大模块的深度体验,让每一位企业家以全新乃至颠覆以往的视角去明晰自己、洞察世界、打破过往、创新未来。
《发现你自己》 第二期 2014年9月15日- 17日
密云山清、水秀、林茂、 果香,长城及庙宇交相辉映,寻古揽胜之地,实友会携手会员一同前往密云汇源山庄,在青山绿水间,完全释放,邂逅全新的自己!课程全程体验式,挖掘企业家内在潜能,发现你自己。解决困惑问题的同时,抽“干货”拿工具流,且安排项目交流会,直接面对面资源共享。
《资本助力,创造为本》 论坛暨5周年嘉年华2014年12月14日- 17日
中国(国际)实友会“资本助力,创造为本”论坛暨5周年嘉年华在深圳华侨城圆满举办。有系统有规模的真实互动平台,共同学习,取长补短,明确企业运营方向,拓展企业经营边界。最具优势,最新模式的全球性项目PK,内含投资、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商业模式、金融资本等专家,实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资本之间的无缝对接。打造新商业生态圈。透过共赢平台,实现投资项目、资本运作的双运转,走上资本与实业并肩同行的双轨道。实友家人的很多优质项目也在大会上得到推广。
王洪凯是什么职业
《道德经》读后感5篇
《道德经》 是老子思想精华的凝聚体,教给了我们处世之道和治国之道。道德经的感悟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道德经》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道德经》读后感(篇1)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中华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记得上学时跟着老师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候还不知这是出自何处,更甭说是什么意思了。时过几十载,再次看这部道家巨作,虽然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但至少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道德经》提倡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匮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都应该从老子《道德经》里面找到自己的人生准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静心是安身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古语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 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有作为”。在物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否则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扣人心弦,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与创新能力。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自己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感动和惆怅,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令人佩服。
道德经全文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道,下部德。
道,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如果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
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弦被触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道德经》仅区区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社会、自然是如此,大家小家是如此,为人处世亦如此,对待老人尽心尽孝、兄弟姐妹和谐相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道德经》读后感(篇2)这是一篇迟交的作业,师父在暑假就让我写了,可是一直俗务缠身,往往有所得时也没有什么时间写下来,今天正好有空,赶紧抽空码文。
《道德经》,一部著作,在短短五千言足以让世人细细品读一生。第一次看时我只是当成课外的读物一样看,一目三行,粗粗扫过,只觉得这篇韵文哲理诗在努力向我们阐述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但具体是什么,根本不得而知。
第二次,结合很多资料去看,发现很多人用庄子的《天下篇》来概括其旨:“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知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坐,以柔弱胜刚强。
它以大部分内容劝告人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无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教导人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先人后己、舍己为人;鼓励人们无为守静、顺其自然、清心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人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干预自然;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面对人生……
以上很多都是别人的思想,对《道德经》作出的简单概括。我曾经学过几年太极,结合太极拳的拳要思想,我开始选择性的开始读了第三次。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人把道叫做太极或无极,或太虚等等,所谓道生一即太极生两仪,如何生呢,便是动静,动为变,为有为,为正面的向上的东西,也就是所说的阳,而阴与之相对。这是一个常规的分法,历来君子都是积极用世,推动世界的发展,这是动的力量,而隐者便要无欲,无为,以至静,不过动列、静都是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罢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在不断征服自然,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融于自然,归于自然,以自然养生。拳法要求我们中正安舒也是这个道理。顺应,顺应世间所有已经存在的事物,因势利导,不违背自然的规律,保持重心,借力打力,以达制敌的目的。
“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源。万物由“道”产生,“道生一,一生二、生三”。天地万物的演变发展、变化越是伸展,就离“道”越远,而最后仍然要返回于“道”。我们从“曰道”、“曰大”、“曰逝”、“曰远”、“曰返”来看,道似乎是在说明世界是一个顺进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说明天地万物由道而生,但最终又仍然要回到它的起点——道。也就是说,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
有与无、阴与阳的转化过程所形成的轨迹也是一个圆圈。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就又形成了一个有无虚盈转化的圆圈。太极图也是一个阴阳转化的圆圈,既然天地万物和道的关系是一个互相转化的圆圈,“道”的运动轨迹也是一个圆圈,那么按照“道”的运动轨迹的圆圈运动,就是万物“生生不息,永不穷殆”的最佳图式。
对于道德经的体悟我自身觉得还是太粗陋。写得也是如同流水账一般。短短数百字自然不足以把所有能感受到得都写下来,先写下这些,做交差之用吧!希望师父能指点一二……有不详尽之处,徒儿自当改正。
《道德经》读后感(篇3)轻轻翻开《道德经》的扉页,我彷如梦回春秋……
函谷忽见骑牛像,心中方明是老聃。
若无一部一言道德天荒破,世事几多尽浑沌?
那令人惊叹的五千言,是一位智者思考的结晶;是一位隐士对后世的嘱托;亦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哲学的成果!
说到《道德经》,中外很多人都曾给其写过书评。譬如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卢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而作为读者的我,更加切身的感受到,八十一章、五千字的《道德经》,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以说,它是一部旷世奇书!
它森罗万象,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但是,其中给我思考最多的,还是“上善若水”。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致坚。”“上善若水”,仅此一句话,便叫人体会到了水的意境、善与德的境界。
的确,“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历来是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恰似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因此,何谓“道”?“水”即是!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却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她,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事事计。人进我退,彼挤我溢,能屈能伸。她,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尽管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但她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再回过头来,品味老子对于水的看法。
在老子看来,天下最大的善性莫若水,水不仅是衡量个人道德品质的标准与处世修养的尺度,同时更体现出一种顺其自然而与世无争的人生心态。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水是天地之间最有善德的事物。水柔弱而不争,养育万物,无所不容,无所不用而泽被万物;水行天道,顺自然,处卑下而不亢,始终如一而勇往直前。
老子以水喻道;以水喻德;以水喻政。以水喻道,说的是道的雄浑而不张扬;以水喻德,说的是侯王的虚怀若谷心怀天下;以水喻政,说的是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而治。不得不说,老子思想的哲学体系是严密的。因为侯王心中有道,就会有德,而后就能依照心中的道与德为政,而达到无为而治的高境界了。道,德,政,此三者,是统一的,特点也是相似的,老子找了个最为贴近的喻体,那便是水了。
道如水,德如水,政如水,一国便达到了长治久安的最高境界。水,纯净、透明、如此简单。其实,往往,最简单的东西却是最好的。它以无招胜有招,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写老子所倡导的无为,是顺应民心的无所作为,是一种简单的为政之道,也是一种最高境界的治世之道。
老子说水,他说恒道像水,玄德像水,圣王治国也应当像水。我说,纯净如水,会收获一份纯美的结果;穿过世俗的纷繁,会回到最初的纯净。我想,这就是老子“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在如今的现实意义吧!
“上善若水”堪称我们的座右铭!
一句“上善若水”,使《道德经》更多了几分玄妙外的灵动。水映《道德经》,万古英灵智慧开。俯览人间多少事,至今思圣人,函谷关口,一片紫气东来!
《道德经》读后感(篇4)在孩提时代的我就曾经接触过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猜到当时懵懂孩童的我,对于这本书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初步认识还得追溯到我爷爷跟我讲的故事。爷爷跟我讲了很多的古代传说,其中就有关于圣人老子的传说——相传老子一夜间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道德经》,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成为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小时候听着这些传说比较神秘、玄奥的东西,都是和老子相关的,但是老子是谁,什么是老子的学说,他所著作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却知之甚少,而且那时根本看不懂。
读懂一本书,首先读懂一个人。这是我阅读书籍的座右铭,若光看一本书所讲的内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为何做此书的种种原因,那就与作者做此书献于世的真正目的了。我不乏有些人著书纯粹是为了赚取稿费或者立名,那样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强称为写作工作者罢了。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代造英雄,时代也会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
如今很多人称《论语》为做官必学,《道德经》为做人必学,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说法那样的片面。一本《道德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为人等多方面的内容。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话说可算为一本百科全书,但是《道德经》真正的分类还得算为哲学著作。
老子道家的学术充满着辩证法,从探讨宇宙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真正地以人为本,直接从关注明民生,关注社会弱者,弱势群体出发,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对社会人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因而是一个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黑格尔曾经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
在老子《道德经》诸多哲学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处世这方面知识。下面简单的叙述一番。
修身为本的主张在《道德经》中有诸多名句:“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等。细细体味一下老子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我觉得他的很多话语,句句启迪心灵,不时地在敲打警示,使人醉之复醒,感到好像在痛饮千年陈酿,愈久愈香。
做人修身处世,是一个古老却又常新的话题,每每与人细谈老子哲学时谈到修身处世这话题时,心中总会荡漾起新的体会新的感受。在立身处世这个主张中有一个极为经典的句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取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弱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哲学思想中充满相反想成、对立转化的辩证法的命题,带有普遍真理性的意义。刚刚提到老子以水为例的句子的意思是:天下没有东西比水更加柔弱,可是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东西可以代替它。微弱的胜过强大的,柔弱的胜过坚硬的,天下谁都知道。可谓水滴石穿,柔软的水能够把坚强的石头穿透。在老子看来,柔弱胜刚强是自然界的一条法则。它比起强能胜弱,刚能胜柔这一表面肤浅的认识而言,柔胜刚,弱胜强,无疑是认识论上的一个飞跃和深化的实例。这句话告诉我们,新生的、弱小的、暂时处在劣势的事物,最终是要战胜旧的、暂时貌似很强大的事物的强有力的论证。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中大家最熟悉的当属“上善若水”了,老子提倡应该向水的柔弱品质学习,即守柔。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最柔弱的是水,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推及到人,若人能够做到“上善若水”,所赋予的精神和意义,那么他的心胸会像水那样曾经深邃,待人像水那样爱亲,言谈像水那样真诚,处事像水那样灵活圆通。这样德行高尚的君子,你说是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效仿的人呢?
《道德经》读后感(篇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内含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能够互相转化的,在必须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杀悼王自立。晋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为敬王。这次内战达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握的图书亦被带走。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形势的变化,使老子的地位发生变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转变,由守礼转向反礼。
老子由于身受奴隶主贵族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之后,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明白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之后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此刻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下方我们就透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好处,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之后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王洪凯
王洪凯:又名宏凯,字荷生、号嵩山居士、老屋山人,生于1968年10月19日,祖籍河南省登封市,职业画家。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韩野、曹新林。.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
中文名:王洪凯
别名:宏凯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省登封市
出生日期:1968年10月19日
职业: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河南大学美术系
代表作品:《十里荷香图》《成双图》
人物简介
王洪凯:又名宏凯,字荷生、号嵩山居士、老屋山人,职业画家。
师从著名画家卢禹舜、史国良、韩野、曹新林、丁中一诸先生。作品清新淡雅、大气高古、画风浑厚华滋、意境深幽、出古而不拟古、自创一格,其传统功力深厚、学识渊博。作品及传记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大河报》等重要媒体。近几年来致力于中国水墨荷花的研究,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大奖,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市场的认可。作品艺术价值在不断攀升,拍卖价格在不断刷新。其作品被美国、新西兰、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或地区艺术机构及众多国内收藏家收藏。
所任职务
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
相关作品图
王洪凯作品:
社会评论
荷生有品格自高
——记著名荷画家王洪凯
□文/王建波
王洪凯先生以画荷在当代画坛立足,取字荷生,蜚声海内,闻名遐迩。自古画荷者众,有成者寡,水墨写意荷花大师则更鲜见。因此,画荷者,每出一家,必为大家。如明代徐渭,清初八大山人、石涛,近当代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张立辰等,无不妇孺皆知,名扬天下。荷生多年磨砺,在寂寞、平淡、清苦中,把自己的心置于浩瀚荷塘,春秋复始,数十载轮回,终获小成。
中国人对荷历来崇敬,寓其于“神圣、庄严、高洁、清迈、光明”之意。上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到巨商富贾,黎民百姓,多喜置荷花图悬于正堂中、书房内,彰显品格。对画家来说,画荷,是水墨写意花卉中有最大空间可供发挥的一种。它看似最容易画,但要画好,要画出自己的特色、亮点,又最不容易。荷生画荷,师法上古,根植传统,汲取前人精华,注重时代气象,努力从两个方面出新意:首先是大场面。荷生胸怀宽广,放眼远方,其作品构图大气,立意鲜明。观其作品,视野开阔,意境辽远,使荷花栩栩如生于周边生机盎然之环境。
其次是线条。荷画有叶、茎、花、蕾、实、草,荷生作画时用笔线条、墨块极其讲究粗细,干湿、枯润,疾迟,穿插,转折等等变化,用来加强表现力。同时,荷生强调墨分五色,极擅水破墨,墨破水的洇化变化之法。旁人画荷,往往用“湿墨画荷叶,干墨画荷茎”,因湿墨之洇化变化能够极其丰富的表现荷之意象,产生空灵秀美之感,但画荷茎时因线条之均匀、简洁,多数画家难以掌握好湿墨出线条之法,只能用干墨来表现,导致荷画往往“茎”出于“叶”。荷生不然,“湿墨画荷叶,湿墨画荷茎”是荷生绝技,因此,荷生荷画线条灵动,浓淡相宜,意境深远,气象万千。
荷生画荷多以夏荷为题,很少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雅嫩,更少见残荷飘落的颓败景像。他认为花艳叶碧的夏荷更能给人美的视觉享受,最能彰显物象的张力和生命的旺盛。莲子的清香,莲藕的甘甜,均可在夏荷的蓬勃中获得希望。《夏荷出浴》图,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荷花的妩媚,风流多姿。一株盛开的荷花,花红似火,大如镜,娇艳欲滴,傲视苍穹。含英咀华花蕊,温香四溢间有蜂蝶飞舞。严然是君子临风,闲看云卷云舒,又仿佛天女散香,芬芳人满间。从中不难发现画家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礼赞,美化人间的艺术追求。和爱美、爱洁的审美趋向,这大概就是荷生先生有别于古人,今人,卓然不群的画格画风。很与他的性情相契相通。
荷生自幼喜画,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上班十几载,又别土离根,一头钻进国家画院,精研画理法道。因之画,荷生放弃工作,甘做清贫画匠;因之荷,荷生取字荷生,心无旁骛。荷生深知画家之路遥远,却自不量力,寂寞前行。画荷者必先心中有荷,性情似荷,后方能表现荷之神妙。荷生为人随和,人品厚道,个性随缘,广交朋友,衣着整洁,时念“阿弥陀佛”,外表文质彬彬,内心坚毅不拔,淡定执着,颇似莲花君子之品,荷生荷花融合,作品人品辉映。
近日听闻荷生于登封山野开辟千亩荷庄,养荷育荷,伴荷共生,不禁感叹。荷中生,荷处去,一叶扁舟,留恋荷丛,荷生仿若仙人,纵情于荷界,在“接天莲叶无穷碧”中,成就一代荷画大师。
(作者为:资深书画媒体人,书画评论家,经纪人,长期致力于书画市场研究与策划推广)
才情尽洒入画卷,又见荷花别样红
荷生天生爱荷,如痴如狂。他爱荷花之娇艳,荷叶之碧绿,爱嚼莲藕之嫩脆,品莲子之清香。荷出淤泥而不染之高洁,濯清涟而不妖之品性,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之谦和更成为他修身之准则和艺术创作的取向。他常对人说:荷乃天生尤物,艳比牡丹、香盖玫瑰,姿压群芳,尽脱世间俗气、浊气,全凭自然雕饰。难怪他画荷前必梵香净手,静气屏息,杂念尽除,在心如明镜台的一片空灵中,解衣磅礴,率性而作,任情挥洒,笔走龙蛇,墨泼蓊郁,荷之苍润,荷之韵秀,荷之风神,荷之高洁,一一从笔下溢出。时如荷梗挺节,时如荷花怒放,疏放处似山翁病酒,绰约处如蝶舞庄生,慎密处如陶潜植竹,冷逸处似列子乘风。
荷生爱荷不是出于猎艳趋媚,而是地缘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感应。荷生先生的出生地登封市君召乡为大禹故里,是延绵三千多年的荷文化文明之乡礼仪之邦。这里北倚嵩岳,南望伏牛山脉,东临颖河之源、西接洛水,纤陌纵横,伏脉千里,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景观遍布。生活在这里的先人,今人,礼佛信教,大多爱荷,写荷,颂荷,荷早已成为这里图腾似的文明符号。荷生就是在这种荷文化的包裹中,少小_戏荷塘,看荷花怒放,荷叶摇碧,听荷株拔节,莲藕吟唱,全然忘却身置何处,时为何物。稍长便养荷,画荷,观荷生荷长,与荷语,与荷舞,与荷共勉,共励。常年不缀,在自觉不自觉的轮回中与荷溶为一体,身如出水芙蓉般孑然立于当地画坛。特别是经历了河南大学绘画艺术的深造和三十多年陶情怡性的累积,更从心底里发生“万物荷为贵,万物荷为尊”的感悟。立荷品,做荷人,便成为他贯彻始终的人生信条。
荷生先生的笔墨取法徐谓、雪涛,融两家之长,化合为我。他借径徐渭阔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和笔墨灵动技巧,强化荷花的意境。借鉴雪涛花鸟画的甜润,用湿笔表现荷之清淡,秀逸,营造空灵的画境。使笔下的荷花既朴厚豪放,又妩媚清寂。《十里荷香图》荷株如林,荷花逼目,荷叶碧透,荷枝摇曳,千姿百态,恣肆汪洋,气象万千,势接千古,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亭亭玉植的风姿,风韵,娇艳欲滴的形态,接天莲叶连穷碧的气势表达的淋漓尽致,可谓是神清意足,气韵生动。
笔墨是抒发情怀的载体,也是画家立象达意的语言形式。荷生先生的成功之处是坚持中国水墨画的传统,着意刻画荷之内涵,借助笔墨语言抒情达意。以荷花彰显人品,画品。他笔下荷花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其共有的特征就是挺拔向上,这种“挺”,不是盲目的拔高,笔墨的堆砌,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美德和多元文化的彰显,而是民族精神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玉立、昌盛、崛起。无论是勾擦搓皱甚是渲染洇点,全然毫无保留的服务于挺其民族脊梁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高洁图》以全景式构图表现群荷争艳的景像。荷花艳而不俗,一棵棵荷株蓬勃向上,势似无限伸展,莲蓬从多个角度争相挺出,抑杨向上,荷叶参差,俯仰开合,摇曳有秩,荷之美,荷之洁,荷之情,荷之姿,荷之趣,荷之神,荷之韵,跌然眼帘,主题鲜明,寓意清楚,分明是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的壮丽画卷。
任何一个画家,他的文化底蕴都是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培养的,民族文化对画家以及这个民族的公民来说都是一座不可摧毁的长城。荷生先生的画作只所以能取得令人惊羡的成功,得意于他对民族文化的吸收和坚守,更得意于对民族精神的发扬与光大。为发扬民族传统画荷技法,他自费创办了《艺术前沿》杂志和《凯旋国际画廊》,以此为平台传枝授艺,还经常邀请国内外一些荷画名家切磋、探讨荷文化发展的方法方向,促进荷文化深入生活,走向世界,近几年来,他还组织开展“荷画进军营活动”,每逢共和国重大节日,和“八一”建军节之际,他都要组织多名荷画家到军营作画献艺,传艺,期望军营处处荷花香。以此方法回报社会,感恩祖国,为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发扬光大作出更大的贡献。
荷生先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继承延续了荷花精神内核与深层基因,以艺术脉络中对荷花笔墨语言和造型样式探索革新,开启了卓然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以正大庄严的构图,畅酣纵逸的笔墨阔写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有力骨体,接天碧日的恢宏气势和玉洁高雅婉约鲜活的人文景象,展示出在当今多元文化氛围中最具中原特色的美学文体。愿荷生先生的荷画艺术再攀新高,愿荷生先生的荷花温馨华夏,飘香五洲。
文/世界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刘峰
素心写墨荷雕饰意天成
青年水墨荷花画家王洪凯出生于书香门第,爷爷是一位爱好书法的高级国民党军官,父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受家庭文化熏陶,王洪凯教授自幼就非常喜欢画画,当时流行的连环画《红楼梦》、《武松打虎》、《三国演义》里灵动的人物形象、流畅的线条等都是他临摹的对象。
在小学五年级的一次美术课上,美术老师画的一幅荷花一下子吸引住了王洪凯。20多年过去了,用今天的审美眼光看,那幅画甚至有些俗气。但在当时,它是王洪凯教授的全部精神世界,是开启他艺术启蒙之路的一道曙光。
开明的父亲很重视这个喜爱美术的儿子,他开始为儿子订阅在当时、全国比较专业、权威的《美术》刊物,该刊物曾刊登过傅抱石等名人的作品。据王洪凯教授同忆,他连续收集并保存了十几年的《美术》刊物,并开始碎片式整理有关荷花题材的一切画片。
从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为继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王洪凯多次到美术馆参观大师的作品,尤以省外的展览为主。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黄宾虹、崔子范等人的展览他更是不会错过,为了节约时间,不错过展览,他常常在美术馆外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也顾不上吃饭、喝水,也曾在面临被保安责难的“危险”偷偷拍摄展览的作品。
“我看过很多展览,但很少照本宣科、刻意的去临摹。这正如张大干的一句:“似我者亡、逆我者生。”我更希望通过系统理沦与实践思考,能够形成一套自己的艺术风格,完成一个从‘有法’到‘无法’的蜕变。画面所传达的是画者本人心迹的一种自然流露,照本宣科也许会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圈子里,无法走出来。”王洪凯教授说。
对于绘画而言,荷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题材,自古至今,画荷的高人更是不胜枚举。如明代的徐渭、近代的张大千,他们都有着自己成熟的荷花风格。
佛云,莲境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神圣的。从最初启蒙至今,王洪凯始终对荷花情有独钟,他每年都要外出写生。他笔下的水墨荷花大都是绽放在盛夏的荷塘里和秋冬一派萧索的景象,象征着一种生命的勃勃生机与不懈追求;荷的枝干挺拔直上,寓意奋勇前进、崛起、自强不息;全景式构图和谐圆满、清新淡雅,似乎无迹可寻,却又暗藏规律。
在王洪凯教授的经纪人傅昶锟先生看来,荷花又名莲花,莲者,廉也。荷题材非常适合当前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傅昶锟先生还讲了一件小事:由于整日整日的思考如何画好荷花,有一晚,王洪凯辗转反侧,熟通诗赋的他居然一气呵成写了三十六首赞美荷花的小诗,令旁人难以置信。
王洪凯教授笔下的荷花清新淡雅,脱离了俗气、浊气,迅速在艺术圈里掀起一阵热潮,军界友人、政界友人、商界精英、拍卖行业、收藏圈内、艺术媒体都把目光聚焦在了这位年轻的艺术家身上。
“他整日里只知道为别人付出,不停的奔波在外,实在是太瘦了,太瘦了”,谈着谈着,与王洪凯教授有着深厚感情的傅昶锟先生,眼睛竟慢慢红了。
无沦是一名不为人知、潜心钻研荷花的痴子,还是小有名气、众人看好的书画圈值得投资收藏的艺术家,王洪凯教授始终谦恭如一,如痴如醉的爱荷、画荷、写荷,取字荷生,并在家乡登封市建立千亩荷花写生基地——仙荷湾。
他曾师从韩野、曹新林、陈天然、卢禹舜、史国良等人,后心揣师恩,为老师举办画展,并将多年搜集的一百多幅陈良才恩师的作品无偿捐赠给了老师的家人。对一些慕名而来、学习艺术的学生,他也是无偿指导,悉心传授解惑。
王洪凯教授成名以后,也有富豪一掷千金,希望能得一墨宝,他也总是尽量满足。在汶川地震、同胞受难时王洪凯教授慷慨解囊,捐款捐画,并组织大型振灾义卖活动。他经常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做人不能过分重视利益,有比金钱更值得重视的东西。有些感情,与钱无关”。佛云,当你付出一定程度,该收获的自然收获,该来的自然都来了。
荷开盛夏,大美无言,衷心祝愿王洪凯教授艺术之路四季常青。
文/雅昌艺术网资深编辑王硕
创作作品
王洪凯作品: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