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半年报揭晓。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2464亿元,同比增长0.4%。“总的来看,一系列扎实稳住经济政策成效明显,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尤其是二季度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成绩来之不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深化演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上半年2.5%的增长相当不容易,是在超预期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取得的。增速虽然慢一些,但实现正增长就说明我们稳住了、站住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表示。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价格形势总体稳定。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我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保持基本稳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表示,二季度实现正增长,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市场潜力,稳住物价又为更好稳住经济大盘创造了良好物价环境。
在就业民生方面,各方持续加大稳就业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5月份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改变前期走高态势,连续两个月下降,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5%。其中,25岁至59岁就业主体人群的失业率为4.5%,和1月份基本持平。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3%,虽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6%,快于全部收入0.9个百分点。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5.9%;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8%,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11.2%和31.8%。
多数地区总体平稳
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显效以及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加快恢复,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从二季度看,多数地区经济基本稳定。二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6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从就业看,二季度19个省(区、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部地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从价格看,大部分地区物价涨势温和,二季度30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低于3%。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势较好。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3%、2%,增速均快于全国。从上半年情况看,中西部地区增长快于东部。上半年,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7.3%,快于东部地区5.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7%和8%,分别快于东部地区6.2个和3.5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下,部分地区经济出现下滑,失业率水平短期升高。二季度,上海、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3.7%和4.5%,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2.5%和7.6%,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尽管二季度部分地区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但是从月度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加快,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付凌晖表示,6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和6.3%,上月分别为下降30.9%和4.9%。从消费看,吉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月份增长5.5%,上月为下降1.5%。从就业看,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下降9.7个和0.8个百分点,说明这些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恢复在稳步加快。
“我国多数地区经济总体稳定,中西部增长快于东部,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但在各项稳定经济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运行加快恢复。”付凌晖表示,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有望继续回升
展望全年走势,中国经济将如何表现?付凌晖表示,下半年,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进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回升保持在合理区间。
大国经济有韧性。疫情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但我国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上半年经济总量达到56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20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2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21万亿元。
需求恢复有潜力。从投资看,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望增强;从消费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有望继续恢复;从外贸看,我国外贸进出口具有较强韧性,当前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继续推进,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较快恢复,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贸保稳提质具有较好基础。
生产回升有支撑。从工业看,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二季度疫情较重地区生产加快恢复,有助于支撑工业稳定增长;从服务业看,6月份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恢复势头比较明显;从交通物流看,物流运输逐步畅通,有助于支撑生产进一步恢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预计国内工业制造业产出将进一步恢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需求回暖,保供稳价、助企纾困和金融支持等有助于推动工业部门进一步恢复常态。
创新发展增动力。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新产业新动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恢复。
宏观政策有保障。下一阶段,大规模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政策效应会继续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5月份以来生产需求逐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经济增长动能呈现恢复势头。二季度应是全年经济增长的低点,三季度经济复苏趋势确定,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挑战。”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抓住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时机,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夯实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