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的“内容优势”
电信阵营很多人认为有线电视有“内容优势”。有线电视既不是电视台,也不是影视公司。怎么可能有内容优势?
这种所谓的内容优势,其实就是有线电视可以聚拢电视直播频道的播控权,免费获得大量的央视和卫视频道,甚至可以向卫视收取落地费。
而电信运营商没有这个权利,他们的电视频道信号来自电视台旗下的新媒体公司。运营商的作用只是传输渠道,它要为后者付费。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见下图:
2020年运营商335亿的IPTV收入中,有125.82亿会流向新媒体公司,这就是广电“内容优势”的价值。
“内容优势”可持续吗?
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电视频道连接互联网的成本降低。互联网把这些网络电视频道链接在一起,再加上自己播出的一些电视频道,公司做了一个可以在智能电视上运行的直播聚合APP。
这些应用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电视,下载量高达数亿次。
电视频道的商业模式是内容+广告。观众越多,收入越高。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捆绑机顶盒的传输渠道日益萎缩,开工率日益下降。直播聚合平台帮助电视台获得观众,电视台不用支付落地费,肯定是可取的。这些直播聚合APP平台与电视购物相结合,形成电视购物盈利,用户观看免费的商业模式,成为智能电视终端的标配。广电播控平台的控制范围仅限于广电和电信机顶盒。当机顶盒用户流失后,“内容优势”也会逐渐消失。安全控制导致“内容优势”丧失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有线电视将安全控制从网络延伸到了终端。比如机顶盒在广告和启动上是安全的,甚至必须捆绑专用的OS。采用与硬件捆绑的加密系统,与机顶盒形成紧密绑定,与互联网电视终端市场天然隔离。
电信运营商不愿意只做管道,总想利用IPTV进入大屏数字娱乐市场。通过控制“云、管、端”全产业链,他们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IPTV有很多中间安全环节,需要从操作系统层和网络层两个方面实现对机顶盒的安全控制,必须捆绑一个专用的组播路由器。互联网应用不能在IPTV机顶盒上运行。与有线电视相比,IPTV对机顶盒和网络的控制更加封闭,实施成本非常高。这就是中国移动不愿意采用IPTV架构开展电视业务的原因。因为IPTV机顶盒采购量大,终端厂商积极响应,配合研发,有线电视没有达到的封闭高度,IPTV达到了。在以交换机为中心的宽带网络中,需要保证广电的安全播出,这也让运营商跳进了机顶盒的坑里。运营商积极推动IPTV直接进入电视,但为时已晚。因此,IPTV紧随有线电视的脚步。按照现有的技术架构,IPTV业务很难进入电视机。电视厂商不愿意为了支持IPTV而转为纯粹的封闭终端厂商,进而放弃互联网转型的梦想。就像北约东扩无限延伸自身安全边界导致俄乌战争一样,广电安全边界无限延伸到终端也导致了智能电视终端行业的阻力。相关强制性标准无法出台,推荐性标准成了废纸。由此,广电的市场竞争变成了终端竞争,进而升级为终端行业的供应链竞争,造成了广电机顶盒的昂贵和落后。
安全分为内容安全和商业网络传输安全。前者需要法律保障,后者需要市场机制。两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边界,也就是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边界缺失的结果就是胆大妄为、饥不择食的人会死掉,不会有健康的市场,创新也会被遏制。商业的安全背后是利益,它的边界也是利益的边界,具体来说就是分工的边界。这个边界的划定必须遵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以安全控制为由,跨越分工边界的结果是运营商利用机顶盒的比较劣势进行竞争,成为机顶盒运营商,违背了科技应该以人为本的规律,成为媒体革命的对象。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之前关于经济法常识的文章中已经做了很多介绍。我们将推送关于电视终端行业分工的文章,以实例帮助您了解市场划分和定位的重要性。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