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 -31日,由流媒体网、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联合举办的第十八届珠海话语论坛暨中国IPTV/OTT智能视听产业峰会在广东珠海长隆横琴湾酒店隆重举行。
作为电视新媒体行业的重要事件,本次珠海谈以“多维度聚焦大屏产业”为主题,进一步延伸至5G、4K、资本等热点话题,吸引产业链多方核心人员。
30日上午,E视界科技有限公司CEO侯利民发表了主题为“打造智能融合电视运营平台”的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同事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再次见到大家。每一次关于流媒体网络的讨论,都是产业链各方特别好的交流机会。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聚睛智”,正好和我之前准备的“聚”和“智”这两个字有点关系。
分散的市场结构
构建一个智能化、集成化的电视运营平台是我们行业参与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先分析一下我们对市场的观察。应该说,电视运营,无论是IPTV还是OTT,面对的都是高度碎片化的市场格局。可能平时我们都感觉不到,细数一下还是挺惊喜的。
从早些年有线电视DVB本身的市场是分省或者分市运营的格局,而走向新媒体时代,IPTV也是分省运营,同时分省运营面临着二级平台。当它可能与不同省份的不同运营商合作时,也会运营不同的平台。此外,很多地方还会有额外的行业平台。所以在这个专网的电视运营环境之外,我们可以看看电视厂商,兼容的公网盒子,公网的很多OTT终端。不管有没有电视厂商,也不管有没有不同的OTT牌照,在国内市场,现在已经有上百个水货电视运营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市场,这个市场结构也与政策结构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当碎片化的市场与相对统一的大型综合运营平台(如Tik Tok和Aauto faster)相比时,就会看到,实际上每个运营平台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每个平台用户规模有限,单个规模几十万、几百万或几千万。其实分平台运营的话,单个平台几百万的规模就算大了。每个平台在内容、应用、技术、终端,包括产业链合作等方面都面临着同样巨大的挑战。
在平台并存的情况下,它的竞争非常复杂和焦虑。一方面是同业竞争。从有线电视的角度来看,IPTV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从IPTV的角度来说,专网OTT和公网OTT都是竞争威胁,是同业竞争。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在每个省的宽带、大屏业务上也存在同业竞争。电视厂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比如信号源的竞争,这背后有一个模糊的图景。今天我们的专网运营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环境下的服务,主要以盒子为载体。这部分竞争对于我们IPTV和OTT的大部分同事来说都是非常直接的。
几年前或者十几年前,OTT兴起的时候,智能电视的普及率还没有那么高,智能电视内置的OTT的服务能力和体验还没有那么强,业务也没有那么普遍。在当时,这些因素相对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行业发展到今天,信号源包括手机投影的竞争,三大主要渠道对电视观看时长的竞争非常直接。
一旦用户选择了哪个专网,交换机就很少了。但是在一个统一的家庭中,信号源和方式的竞争是非常直接和激烈的,某种程度上和爱友腾与三款手机对于APP使用量的竞争是同一级别的竞争。所以在这里,提到用户在看什么样的节目,在找什么样的电视频道,在找什么样的点播节目或者在买谁的会员套餐,是我们运营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同样,运营平台的综合竞争力、对用户的吸引力、行业变现能力,都给相关行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带来不同的竞争格局。
打造智能化综合电视运营平台
从碎片化的市场格局到平台竞争,我想说的是,我们在运营运营一个运营平台的时候,无论是单个省份、单个运营商还是全国范围的业务,都会从基础业务开始做好直播点播。近年来,其实视频的增值业务发展很快。一方面是我们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众在线推广会员费,导致全社会对付费行业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在视频增值阶段,我们的产品形态、运营模式、产业结构也在进化。
第三阶段称为家庭全服务阶段。我觉得我们各省不同的运营平台可能在三个阶段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些地方还在基础业务整合的过程中。大部分省级平台应该都处于视频增值阶段,一些领先的平台省份也在尝试向家庭全服务迈进。
我们看到,你所拥有的用户,你所面对的用户,以及用户对你运营平台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些事情的背后,其实是平台产品技术能力、运营、内容聚合、生态建设的过程。
其实很简单,每个家庭和用户都可能安装有线电视和IPTV。他买的电视机公网有OTT,手机可能有爱友腾的会员。当他坐在电视机前,想看点什么或者花点时间消磨时间的时候,这是每个平台运营者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
从不断提升平台综合能力的角度,如何搭建一个智能化、一体化的电视运营平台,是我这次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几个关键环节:
如何打造一款承载家庭全业务运营的产品?
应该说电视运营服务最根本的用户接触是电视的EPG和播放器,因为电视平台和手机有很大的不同。到目前为止,电视平台还不是开放互联网的功能终端,而我们手机上的用户习惯一个桌面上有N多个APP,所以用户在手机上进行内容选择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某个APP。其实他在选择某个app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平台。其实对他来说是在一个开放的时间和市场。面向用户的选择是构建他自己的内容和产品形态,让他的目标用户想用的时候可以选择打开他的APP。这是最根本的工作。
但是作为一个电视播出平台,一旦这个播出平台安装了宽带和盒子,连接了网络,安装了HDMI,它的第一选择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一步,就是在内置的OTT和HDMI输入源和手机投影屏之间选择一种观看模式。这些观看模式最基本的竞争是,一旦选择了观看模式,整个屏幕就是我们的播放平台。整屏呈现多少内容,你的用户体验如何应用,功能是否强大,操作质量、服务质量、播放速度等方面好不好,都是用户选择观看模式的根本来源。所以我们的竞争首先体现在一个能够真正承载全家全业务运营的产品形态上。我想把这个产品形态分成几个部分,一是EPG系统,二是用户的播放器,因为用户只有在主动选择内容的时候才会去EPG系统,并且会在播放器环境下使用更长的时间。另一个至今没有普及的产品是主动交互UI,后面会介绍。我觉得这些东西构成了新一代电视运营的基本产品形态。
产品之后,我会和你讨论开放集成的内容和体系。我感觉每个省份,每个平台都会像产业链共同面对的一样,面临组合内容的问题。其实运营平台是一个播出平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一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老话题网与平台的关系依然存在。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不是原来的物理网络,而是电视互联网上的播放平台。这个广播平台本身是基础设施级的,并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运行环境和门户服务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综合服务的作用。上面有调性的单一媒体,就是平台内容本身。所以,做任何一个播出平台,如何构建一个内容完整、多媒体融合、用户需求多样的播出平台,是其根本任务。构建一个开放的、整合的内容体系,一定是新媒体播出平台的基础,这和某个电视台的角色有着本质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走向智慧家庭服务的大家庭模式。刚才几位发言人提到,随着IPTV的向下发展,从基础服务到付费增值,用户总数逐渐走向饱和。从基本的观看和付费内容来看,需要我们来开发,但只是一个市场空。家族企业还有很多更深更广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可以探讨。
电视运营需要产品开发。
操作的综合系统支持
最后要提到的是,真正可持续的电视运营需要产品RD和运营一体化体系的支持。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我刚才提到产品有三大组成部分,一是基本的EPG。应该说传统意义上的IPTV和OTT是直播节目和点播内容展示,是相对传统的静态展示。最近一两年,人们逐渐开始将水平排列的分页EPG搬到可以垂直滚动的瀑布上。但是市面上运营的瀑布大多只做到了垂直延伸,换句话说就是空之间的延伸,推荐位置比较多,可以下拉。它可以水平切割瀑布,垂直拉下。很多地方认为这是瀑布流。其实静态瀑布只是完成了空之间的简单扩展。其实我们真正智能的动态瀑布系统,意味着下一代EPG系统要完成空和时间之间的扩展,时间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更新和变化。
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智能个体的扩张。当我们的瀑布操作是统一编辑整理推荐地和热点时,这个瀑布操作说到底还是传统的推荐地操作,和传统的静态EPG没有本质区别。真正意义上,我们要面对的更高级的运营模式,将不再是推荐位的人工运营,而是基于数据和算法,对用户和市场的持续细分的深度运营和战略运营。因此,在个人扩展和算法扩展方面,它最终呈现了智能和动态瀑布系统的基础。
除了EPG,我想谈谈球员。你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类比中看出,Tik Tok的玩家会不停地翻页,并跟踪你的兴趣。在长视频中,我们从不同角度做了一些尝试和准备,比如做个人频道,做个人节目。现在IU层的公网客户端会出现随意观看之类的东西。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基于用户、数据、场景的实时非线性电视频道。这个频道是播主针对用户的兴趣、心智和观看场景而打造的。这意味着整个广播系统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对运营的挑战,也是对监管和播控新概念的挑战。所以要牢牢把握和跟踪用户当时的兴趣。
有时候,不仅仅是一回事。当你看Tik Tok的时候,你有时会发现我看了一段视频。如果我后面看的东西都是重复的,可能不太符合我的意愿。这时,你会看到其他的观看线索穿插其中,提醒用户。这其实是一些深度算法要考虑的各种观看心理和用户行为的规律。在这些意义上,播放流媒体的体验与观看线性频道是一样的。大家看一个频道,切另一个频道,只是因为你对这个频道的下一个节目没那么感兴趣。其实这种行为是一样的。我们要让下一个渠道更智能、更精准、更符合用户意愿。我们看传统的线性电视台,人们选择几十个或者几百个节目,通常是不允许的。现在是数据化、智能化运营的时代,我们在这方面有巨大的技术红利可以挖掘。
一个具体的数据,比如像Tik Tok、Aauto Quicker这样的平台,有几秒、几十秒的短视频,平均用户时长是一个半小时。这意味着整个观看过程中有上百种内容选择和切换,能让用户在这么多频率下持续观看,说明他们这么长时间把握住了用户的兴趣和诉求。这是我们主流媒体运营中最关键的一点。其实甚至包括我们的电视宣传,核心都是为了获得用户的真正关注。
除了EPG播放器,我们认为做产品还有第三维度可以尝试,那就是IA电视助手,主动UI。我们平时看到的用户对话框,可能往往来自语音输入,但实际上语音并不是主动服务。现在服务中全面支持近场和远场语音,但这些东西都是为了帮助用户方便地与电视交互,电视会主动为用户服务。
因此,主动UI从被动接受遥控器的输入指令,变成了主动为用户服务。开发者的说法是让电视助手“来”。
更具体地说,从搜索的角度来说,我们通常会做电视搜索、关键词搜索、语音搜索。搜索结果准确与否,其实是用户交给遥控器,交给用户选择。有时候没有结果,或者结果会错。这个时候,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问他你到底想看什么,是想看这个还是那个。这是一个主动互动的小例子。
大屏幕内容聚合
前面是用户体验,后面是内容聚合。我们现在其实是在做电视大屏的聚合系统。我想说一个重点。我们是平台型的入门级运营。这个东西和IU层、单IP会员体系不一样,但是会员体系最开始关注的是DAU,DAU基础上的会员转化,只要关心这两个纬度就可以了。但是作为一个入门级的播出平台,不能只关心这两个,因为会员在这里只是一个付费套餐,还有其他付费套餐。这个时候就会有各种CP进来。如果电视播出平台只有一个成员,就意味着IU层的内容可能只有一个,甚至没有。如果IU层的东西都混到我们会员里面,其实大家都在努力。这种东西和基本的商业模式和内容投资方式是冲突的。
所以,这里会提到一个问题。有一些运营模式,人们聚合了很多APK,但实际上一些聚合的APK并没有很好的用户体验,转化也不一定好。
但是强集成包运营,从长远来看其实是会对CP入驻有影响的。最近有运营商做了一体机套餐。一体包比专门的影视集成包难度更大,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大,可能会严重抑制平台内容的丰富性和行业的整体合作。当然营销会变得简单,纵向发展的机会可能会很多。所以,构建一个开放的聚合和增值运营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对我们每个地区来说都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用户会判断你的平台内容好不好,能找到什么。一旦我们走错了一段时间,想回头,其实更难拉回用户。
这里有一个简单包系统的简单图片。不同的运营平台认为,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在不同的阶段,会觉得CP包太乱。用户买一个套餐可能看不出来,三个视频套餐,买哪个还是三个儿童套餐?用户体验真的很差。这个时候大家会想做一个儿童集成包,视频集成包,但是视频集成包会面临,没有内容怎么办?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我就找爱幼腾谈谈。爱友腾说我不拆,给你拆就完整了,因为拆我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存在了。本来我靠头部电视剧拉了两个月成员。怎么才能给你一个整合套餐来拉你的会员?
所以上下游产业的这些直接冲突,来自于商业模式和聚合环境的整体设计和构建。这时候可能就要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如何聚合内容,如何形成内容组合的立体体系。另一方面,我们的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要让用户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权利。所以,从这些角度,我只是扔一块砖。我们都面临的共同问题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三种内容聚合方式,我就简单说一种。现在这个行业有SDK法,媒体融资法,APK法。SDK的方式,尤其是面向爱友腾的服务方式,是最近的事情。三家爱友腾公司现在都在做,也在逐步走向所谓的播放器SDK。其实这是一种让大家更加开放融合合作的方式。关键是大家怎么做用户的营销。
对于爱友腾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内容品牌。有可能用户会为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支付更多的VIP,然后在集成包之外再购买一个单独的内容品牌包。就算这里90%的内容重合,也没关系。用户可能会有这种品牌认知和消费冲动。
说实话,其实一个月二三十块钱甚至十几块钱的内容消费并不算高,只是我们整个行业还没有真正充分挖掘用户的内容付费潜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构建价值感,构建更丰富的内容体系,做好我们的分发、包装、组合方式,让用户体验到价值感。
其实大屏幕上的短视频在我们身后的整个行业里永远是空白的。在没有真正接入的情况下,对提升用户体验和促进商业运营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到现在为止,电商是传统购物渠道的迁移,但实际上,在按需、智能的环境下,电视电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
深度整合一些教育成本。这是我们最近从产业延伸的角度做的几件事。大家都是从教育的角度来做的。我们更多的是看如何让教育产品真正有粘性,持续服务用户。
基于以上三个要点,简单汇报一下我们在平台上所做的工作。这是我们系统化平台的全貌,不同的环节在支撑着我们刚刚谈到的环节。这个东西是我们EPG瀑布智能运营的后台系统,一个可视化的瀑布运营系统。这个东西是基于规则而不是推荐位。
内容引入系统、内容聚合系统、提质运营。其实我们在各种平台上做的很多工作,就是搭建各种营销推广方式。这是一个与运营商和广播控制器密切合作的平台系统。
除此之外,我们还重新创建了整个内容的数据系统,称之为视频基因库。这是对全网内容和各类内容资源进行汇总,通过权重提出每个环节最可信可用的资源。这些东西实际上为人工使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为智能使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一些细节我就不说了。标签体系和用户的内容热度追踪可能是内容运营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最后,其实刚才说的这个层面的智能一体化运营,一方面需要我们整个业务体系和市场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产品运营一体化的支撑体系,RD。这也是E-Vision希望从我们的角度与平台运营商合作的基本方式。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