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篇文章大约需要8分钟。
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并肯定其“无与伦比”。
冬奥会在国人中掀起了一股冰雪热,对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云南等。纷纷出台计划,加快发展冰雪经济或冰雪旅游。吉林、新疆共同制定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新华社相关机构与东北合作研究发布冰雪旅游指数;在中国人心目中相对普通的黑龙江七台河,诞生了众多冬奥会冠军,让这个人口不到70万的小城成为著名的“冬奥会冠军摇篮”。冬奥会刺激了大众冰雪运动,北京周边的雪场、滑冰馆挤满了排队的人群。密云南山滑雪场的教练预约已经非常火爆,各种防滑防摔的毛绒玩具正在热销,成为银白色世界里的一道特色风景。大方又充满青春气息的顾艾玲,因为拿了两枚金牌,成为了少年偶像。她的成长经历、举止、媒体采访、旅行都被“追星族”密切关注。
那么,如何充分释放冬奥会的巨大拉动效应,加快后冬奥时代的冰雪经济和冰雪旅游?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和推动。
一是做好冬奥会场馆加快改造和可持续利用工作,充分释放冬奥会遗产的核心影响力。这是所有举办奥运会的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俄罗斯在2014年举办了索契冬奥会。会后成功开发了冬奥会遗产,实现了产业转型,从单一度假到全季节旅游。
北京在筹办冬奥会时,就考虑了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为赛后的再利用和改造“留了一个好接口”。冬奥会前夕,我应邀考察了延庆海驼山冬奥会遗址未来的旅游利用情况,并参加了延庆区文化旅游发展研讨会。冬奥会后,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或改造被提上日程,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加快实现冬奥会遗产利用效益的最大化。7月1日起,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公园恢复营业。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公园按最大日承载量的75%限流开放。“雪飞燕”高山索道将恢复运营,园区还将推出党建团建优惠项目,东澳村度假酒店17间客房全部接受预订。此外,还推出了三条北京冬奥会旅游线路,即冰雪之都的双奥运游、长城脚下的生态游、北京和张学乡的休闲游。
张家口还积极推动冬奥会场馆的可持续利用。5月19日,张家口全吉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该公司将在奥运会后重点推动全市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根据计划,冬奥会场馆除了继续作为国际和洲际赛事使用外,还将对公众进行“四季运营”。如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不仅将举办雪上赛事和培训,还将发展成为集高端会议和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商务旅游特色区;依托周边的山地、森林、草原等资源,将越野滑雪中心打造成山地公园和户外冰上娱乐中心,开展登山、山地骑行、草拉雪橇、攀岩等户外运动。同时,充分发挥冬奥会举办地的集聚效应,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论坛经济、研究经济等新业态,将冬奥会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二是加快从冬季冰雪向四季旅游的“渠道转换”,积极探索“四季欣欣向荣”的发展格局。这是近年来冰雪资源丰富的省份的普遍做法,在后奥运时代也应加以探索和保障。
受冬奥会“东风”的启发,冰雪运动之风不仅“吹”进了山海关,还“漂”过了秦岭、长江,进入了岭南、珠江流域,形成了长城内外、长江南北的燎原之势。今年年初,全国标准冰场654个,较2015年增长317%;室内外滑雪场803家,较2015年增长41%。立春后,全国各地开始“换频道”到全季节旅游。
新疆有188个冰雪场,其中滑雪场101个,溜冰场27个,冰雪公园60个。近年来,在“四季旅游”理念的指导下,利用冬季滑雪场和常年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业态和产品从冬季调整到春季。乌鲁木齐县的丝绸之路滑雪场,一到春天就会把雪堡变成游乐园。游客还可以参观西域古城墙、陨石展厅、硅化木博物馆、胡杨公园等。南疆有四个截然不同的自然美景季节。博湖、和硕、和静、焉耆、尉犁等县冰雪季过后,将推出丰富多彩的民俗主题活动。通过实施“旅游+”,阿克苏因地制宜发展民俗客栈、沙漠越野、探险徒步等业态,实现了冰雪游、体育游、乡村游、民俗游的融合发展。南疆各县市有10多个滑雪场。同时,大力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探索冰雪公园、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化体验、特色美食“五位一体”发展模式。
东北地区是中国冰雪旅游最大的地区,拥有最广泛的群众体育基础,也是大量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基地。吉林省长白山有四个滑雪场,抚松县鲁能滑雪场是其中之一,也是国家4A级风景区。2021-2022年,滑雪爱好者55万人,是常住人口的两倍多,冷资源真正成为热产业;春夏到来后,这里成为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包括茶花谷、葵鹿农庄、家乡民俗酒店、帐篷露营、野奢咖啡等。,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四季都可以游泳的旅游景点。黑龙江哈尔滨、七台河、伊春、双鸭山等地冰雪旅游发展较好,开春后均转入常规旅游模式。入夏后,旅游业迅速升温。依托森林资源,观光、休闲、登山、户外休闲度假成为避暑者的首选。
对于冰雪资源匮乏或者处于非雪季的城市,室内冰雪运动是必然的选择。今年全国室内场所的冰雪运动也深受冬奥会的刺激和带动。人们不分年龄,不分年龄,都在争夺冰雪运动,人数明显高于冬奥会前。例如,在北京东三环的国贸室内溜冰场,最拥挤的时候排队需要4个多小时。除了各种人的滑冰练习,还有各种比赛。
第三,增强发展冰雪旅游的紧迫感,做好规划和项目建设。无论是三部委发布的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还是各省区制定的促进冰雪经济发展的意见,期限大多是2023年或2025年,只有吉林省计划到2035年。由于计划开发时限已过半,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整体建设进度应该是滞后的,要切实增强紧迫感。
从各省区市公布的冰雪旅游发展规划来看,可以说规划宏大,目标诱人,鼓舞人心。例如,河北省提出要打响河北冰雪装备制造品牌,支持保定成为体育名城,将张家口、承德建设成为全国冰雪旅游名城,力争全省冰雪旅游总收入达到1100亿元,冰雪旅游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黑龙江提出,到2030年,把哈尔滨建成冰雪运动核心区,把齐齐哈尔建成冰球之都,把七台河建成国家冰上运动训练基地。吉林省提出,打造全省冰雪运动发展新模式,建设世界一流的冰雪运动度假区、国际冰雪竞赛中心、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度假区和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辽宁省提出突出做强沈阳、抚顺两大冰雪产业核心区,拓展“辽宁中南冰雪温泉精品旅游带”。到2025年,全省滑雪场达到40个,滑冰场馆达到100个,重点建设产值超过50亿元的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新疆提出优化“一区两带N点”冰雪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乌鲁木齐、阿勒泰建设国际冰雪体育旅游城市,加快培育阿勒泰山、天山北坡冰雪经济带,打造“北自阿勒泰拓展阿克苏,西自伊犁延伸哈密”联动的国际顶级滑雪场。
要如期实现上述宏伟计划,我们不仅需要时不我待、奋发图强的精神,更需要努力开拓、踏铁如泥的干劲。我们还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和保障,确保冰雪旅游项目、配套设施和交通改善的建设。
第四,突出区域冰雪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提高在旅游市场的现实竞争力。我国冰雪经济和冰雪旅游的发展总体上处于初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叠加阶段。存在产品同质化、结构单一、高端场馆缺乏、产业链短、资源效益转化不佳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做好冰雪旅游产业的推广工作。
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发原则。无论是冰雪运动场馆的建设,还是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或滑雪场的开发,都需要考虑相应的游客水平、市场需求和投入产出比。无论是三部委计划在2023年前完成的冰雪旅游项目建设目标,还是各省提出的众多冰雪项目,都需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偏离了市场需求导向,就会导致旅游供给侧过剩或遗漏,为未来发展留下隐患。
加强对冰雪产业发展规律的把握。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产业规划。不要过分强调硬件建设,要充分考虑综合设施和全年运营。无论雪季有多长,仅靠冬季经营很难维持企业的利润。只有统筹处理好全年的旅游发展,充分利用四季,才能保证冰雪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树立融合发展的开放心态,促进体育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使冰雪经济和冰雪旅游充满活力和信心。
深入研究拓展冰雪旅游发展思路。要把冰雪旅游做得越来越好,必须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开放思想。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新疆的一些想法值得关注。比如,立足于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地理位置,提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冰雪经济合作,探索与中国、俄罗斯、哈蒙等国建立边境和跨境冰雪合作示范区,加快研究布局,打造新时代“冰雪丝绸之路”经济走廊。同时提出,建设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验区,通过加强冰雪旅游产业省际合作,培育现代冰雪产业体系、新型冰雪产业形态和冰雪休闲综合体;并提出深入挖掘“人类滑雪起源”和“中国雪都”的文化内涵,将阿勒泰市敦德布拉克滑雪狩猎岩画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目,规划建设阿勒泰世界滑雪文化博物馆,将阿勒泰古代毛皮滑雪和古代毛皮滑雪板制作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设立并举办国际“毛皮滑雪”大赛,提升世界滑雪文化圣地的影响力。
大力举办大型冰雪比赛和节庆活动。旅游业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也是一种“集群”经济。事件和节日是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发展冰雪旅游和冰雪经济,需要更多的赛事和节庆。对此,有关省市提出了很好的规划,如举办冰雪节、冰雪节、冰雕节、冰灯节、冬季垂钓节、冰雪产业博览会、冬季旅游产业博览会等。
加强冰雪旅游设施的配套升级。加强交通、道路、停车、接驳、仓储、更衣、厕所等服务;加强公寓酒店、购物、餐饮、文艺演出等配套服务。
第五,开展冰雪运动“从娃娃抓起”的培育,稳步拓展大众冰雪运动市场。要把冰雪产业做大做强,有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是非常重要的。100多年前,康有为先生游历欧洲,看到阿尔卑斯山激情的滑雪场面,惊讶于欧洲人民对冰雪的热爱。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高,这与中国作为人力资源第一大国的形象很不相称。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从娃娃抓起,中国的冰雪经济和冰雪旅游才有希望。
大力倡导冰雪文化氛围。要借助冬奥会的强劲东风,把冰雪运动作为一种充满活力、健康时尚的运动,向大众化、普及化、生活化方向推进。要消除各种政策限制,消除冰雪运动的白点空,通过适当增加冰雪运动场地来推动大众冰雪运动。河北省将继续举办省市县冰雪运动会和“健康河北快乐冰雪”系列活动。今年群众冰雪活动不少于500项,实现“全省30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值得肯定。冰雪运动在欧洲的受欢迎程度,从司机的汽车后备箱和火车托运的主要行李基本都是滑雪板就能体现出来。这种场景只是在中国陆续出现,说明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比例提高了。
重视普及儿童冰雪运动。冰雪运动从娃娃抓起,不仅能让他们终身受益,还能带动周边的孩子和家庭参与进来,为冰雪市场的成长贡献力量。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重视儿童冰雪运动的启蒙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例如,新疆库尔勒9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叶青安在父母的陪同下,参加了2019年新疆“冰雪季”大众滑雪系列赛。凭借两个雪季滑雪训练的基础,他一路走过五个雪场,在天山南北留下了一条滑雪“打卡”的轨迹,最终获得了本次比赛少年男团亚军。这段经历会让他与冰雪运动结下不解之缘,也会激励和带动当地青少年积极参与冰雪运动。
计划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冰和雪原。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冰雪运动和竞赛场地太少,影响了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日本仙台是一个只有一百万人口的城市,但是滑冰的场地并不比北京少,价格也很便宜。要缩小与国际冰雪运动的差距,各级政府不仅要加大投入和建设,还要重视科学的博物馆建设和专业化运营。只有规划、布局、选址、配套、运营到位,冰雪场馆才能高质量、低成本地运行。
加大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力度。河北省提出实施校园冰雪普及行动,将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将轮滑、滑冰等项目纳入省市县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新疆阿勒泰等城市也逐步将滑雪课纳入中小学教育,将体育课从操场搬到滑雪场。对于北京市冰雪运动水平较高的儿童,引入冰上训练基地,通过区域后备队和市级后备队进行专业训练。河北省鼓励保险机构拓展服务范围,开发“冰雪运动进校园”专项保险产品,为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了保障。
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产业的发展进步,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人民活力健康的体现。应在后奥运时代长期大力推广,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大、做优、做强,早日跻身世界冰雪强国之列。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