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监管部门亮剑收集隐私

网友发布 2022-08-03 13:04 · 头闻号网站运营

来源:今日北京商报

5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对网络运营者在数据采集、处理和使用、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现在大数据的发展让设备更加智能,但双刃剑的另一面是个人隐私失去了保护伞。《管理办法》的实施可能会给用户一些选择,但如何对非法收集数据的企业进行监管和责任分配将是另一个实施难点。

严格控制收藏

“网络运营者通过网站、应用等产品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应当另行制定并公开收集、使用规则。采集规则应当明确具体、简单通俗、易于获取,突出网络运营者的基本信息。”在行政措施中,公开是数据收集的主要关键词。

在数据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管理办法》指出,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灭失等数据安全事件,或者数据安全事件风险明显增加时,网络运营者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及时通过电话、短信、邮件或者信函等方式告知个人信息主体,并按照规定向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网信部门报告。

企业利用哪些用户信息进行精准营销?是否涉及用户隐私?这一直是用户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一年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放出话来“马每天都在看我们的微信”,微信曾声明不会保留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也不会将用户的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目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广泛应用于广告营销、新闻资讯、电商销售等领域。以广告营销为例,广告运营者在获取用户数据后,可以对用户进行一对一的精准营销,从而达到“千人千面”的效果。很多年前,淘宝就推崇“千人千面”的概念。最近,在JD.COM推出的新版App也推出了“千人千面”的主页。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发现,两名用户同时打开苹果版淘宝,首页上方的商品类别有所不同。当他们进入食品类别时,淘宝向这两个用户推荐了不同的产品。很多微信用户表示,微信针对的用户不同,微信推送的朋友圈广告也不一致。

用户选择

如果《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用户和媒体还会提出上述问题吗?这可能还是一个问号,但是用户可能会使用停止接收推送的权利。

《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利用用户数据和算法推送新闻信息和商业广告时,应当明确标注“固定推送”字样,向用户提供停止接收定向推送信息的功能;用户选择停止接收定向推送信息时,应当停止推送,并删除收集的用户数据和设备识别码等个人信息。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体验淘宝、微信等产品发现,企业一般会在营销内容中标注“广告”二字,但用户无法根据用户数据判断哪些广告是企业精准投放的。

但是,对于企业的精准营销行为,以及用户可能得到的选择,网友的态度不一。网民朱蒙告诉《今日北京商报》,“我认为这个规定很好。如果真的实施了,我肯定不会让他们给我推送广告,让他们无法收集我的数据”。网友郭冲说:“我不排斥精准营销。有时候我在淘宝上搜的宝贝还不如淘宝推荐的宝贝。”然而,他们两人都担心收集用户数据的边界。

中消协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及隐私政策测评报告》中,有17款app因涉嫌过度收集信息被点名,包括美图秀秀、ofo等。企业为什么要收集大数据?

易观国际研究中心分析师何表示,“从行业角度来看,新用户的增长越来越困难。对于所有厂商来说,基于存量用户的运营效率优化是其核心竞争力。收集更多的用户数据,更好地了解和挖掘用户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可以帮助厂商节省大量运营成本”。

广告伤害

与用户相比,管理措施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更大。

对比BAT前四个季度的财报,不难发现,腾讯广告的同比增速再创新低。虽然阿里已经连续三个季度突破不到30%的增速,但也只能算是勉强。就阿里而言,广告是两者最大的收入来源,广告是腾讯未来的战略方向。

然而,广告这一互联网行业最成熟的商业模式却进入了瓶颈期。央视市场研究CTR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广告市场报告》显示,广告主对整体经济市场信心的波动使得中国广告市场重新进入调整期,第一季度整体广告市场下滑11.2%。平台需要拿出更好的广告方案来刺激市场。精准广告大数据营销是重要方向之一,但如果《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可能对广告市场不利。

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李松林表示,“之前,用户除了被动接受精准营销广告,别无选择。现在用户可以选择停止接收,可能会对客户流量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它改善了用户体验”。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就精准营销产品的覆盖面以及企业如何按照规定和规范收集和使用用户数据等问题采访了腾讯、阿里、仪电、搜狐等公司。腾讯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只是回应:中央网信办发布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腾讯将积极配合,学习并高度关注,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截至记者发稿时,阿里等其他公司并未回应。

对于《管理办法》实施的难点,李松霖认为,“在于监督和定责。在对网络运营者的监督中,全面和细致地监督到网络运营者在数据收集、处理使用的方方面面,在用户这端,若不建立统一的投诉平台,也很难解决用户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