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联盟大规模招募和组建运营团队,似乎不太寻常。在自驾的大浪潮中,这家小众公司的另一次“淘金”,或许预示着整个行业正在跨越商业化的分水岭。

这家自动驾驶公司为100名毕业生提供一百万年薪,为50名博士生提供两百万年薪。据接近蘑菇车协会的人士透露,本轮总招聘规模将达到1000人。海报也很少列出“运营”岗位,推测招聘规模会达到300-400人。
从目前多家企业披露的招聘信息来看,这可能是自动驾驶行业首次在“运营”类别开始大规模招聘。参考淘宝、美团、滴滴APP等互联网产品的人力调配。,运营需求通常出现在产品贯穿之后的大规模推广、服务、变现阶段。
鉴于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商业化表现不佳,蘑菇车联大规模招募和组建运营团队似乎有些不同寻常。在自驾的大浪潮中,这家小众公司的另一次“淘金”或许代表了这个新兴行业跨越商业化分水岭的方向。
上游的少数民族相比自驾同行,蘑菇车联发布的运营岗位的丰富程度堪比滴滴、高德、美团等互联网平台公司。这些拥有庞大用户规模和商户规模的公司,通常会将运营岗位分为产品、策略、渠道、商户运营等等。
互联网招聘平台“老板直聘”显示,蘑菇车协目前规模在500-999人。运营类的岗位有解决方案、数据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城市管理支持、渠道运营、司机服务、车辆管理、安保系统、业务专员等。

这几乎涵盖了一个消费者业务从产品设计、项目谈判、业务落地、正常运营到服务增值的每一个环节。
在自动驾驶行业“主流”公司的招聘首页上,运营板块只有“数据标注”、“数据审核”、“现场运营专员”等少数岗位——这些岗位属于RD的衍生需求,有的甚至没有招聘的运营岗位。
大规模、系统化的运营岗位配置让蘑菇车联盟成为逆流而上的少数派。是运营招聘端口有一定相似性的巨头——这家中国自驾先行者成立了商业运营部,招聘岗位有战略运营、数据分析、产品运营。
其实招聘只是行动和结果。究其原因,可以从今年9月国际媒体对蘑菇车联CTO郭的采访中找到答案。“我们特别关注这些技术的商业价值,以及它能在城市中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建立了大规模的商业运营团队,不断探索自动驾驶的使用场景,解决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问题。”
当时,该公司在湖南衡阳最大的自动驾驶商业项目引起了国际关注。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设计总里程200公里,涵盖RoboTaxi、公交、园区接驳、微循环小巴、保洁、巡逻等城市服务场景。包含如此多场景的自驾项目,在业内首屈一指。这一轮招聘几乎预示着这家公司在商业化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未来的预期规模。
它是商业化的前哨。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动驾驶行业很少主动谈商业化。
自动驾驶产业起源于以技术为导向的美国硅谷,在中国遵循Waymo路线研发生产自动驾驶汽车。四年前,一批工程师在资本热潮中离职创业,全力追求算法、牌照、路测里程,当然还有融资轮次和资本规模。这股热潮直到2018年优步无人驾驶致命事故发生后才停止。
少数人看清了现实。是安全自动驾驶的红线,在城市道路上实现安全自动驾驶是很漫长的,需要数百亿公里的大规模实际道路测试。如果按照“RD-测试-迭代”无人车RD三部曲的行业惯例,余粮显然不够,自动驾驶真正的规模化应用还遥不可及。
一个规律是,2019年以后诞生的自动驾驶公司一般倾向于清晰简单的商业模式,场景更多在矿山、集装箱码头、物流手推车。后者的操作线相对更简单,技术难度更低,落地性更强。当然,他们的业务通常局限在某个固定区域,现阶段对车辆规模和运营人力的需求基本都在100以上。
催生商业运营部队。
蘑菇联盟似乎找到了让自动驾驶商用陀螺大规模运行和复制的方法。
今年9月,该公司创始人兼CEO朱磊在一次播客采访中解释说,“我们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套技术体系加一个操作系统。”
“系统”二字背后有两层含义:用系统解决自动驾驶长尾的技术安全问题;系统自体造血的商业化。
2019年,蘑菇联盟落地全国首条5G“车路协同”示范路。在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创始人朱磊抛出了科技行业的迭代法则: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思考。
他把蘑菇车联的“车-陆云一体化”方案比作CPU从单核到多核,战斗机从单机到集群,动力电池从单电池组到电池组。这是国内外“自行车智能化+网联赋能”的主流路线。
在自行车智能的基础上,加入道路和云技术系统,为自动驾驶带来多重安全保障,也连接了万物互联时代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和5G、云计算的应用。城市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赋能,也让这一方案更容易被地方政府和交通、物流、环卫等大型建设运营公司接受。
今年以来,蘑菇车联先后与湖南省衡阳市、北控城市服务、河南省鹤壁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衡阳和鹤壁都是智能交通建设走在前列的地级市。北控城市服务隶属于北京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北京北控集团,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运营管理100多个城市服务项目。
从战略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公司意识到商业落地是最大的考验。
一些创业者已经逐渐意识到,对终极应用场景的预设,制约了企业发展的现实思考。因此,就连“技术学派”的代言人李彦宏也开始提到“工程思维”。其实这是自动驾驶公司对如何赚钱的一种现实思考。从智能自行车的Robotaxi到道路协调,越来越关注自动驾驶落地的可行模式。

蘑菇车联于2019年启动车路合作自动驾驶项目,现已打造“车-陆云一体化”自动驾驶方案,并应用于恒阳项目。
这家公司近年来大力开发应用场景。据知情人士透露,蘑菇车联与国内物流巨头顺丰有合作,顺丰是国内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商之一。目前正在讨论的项目包括机场、高速公路、港口、公园等场景。
本轮招聘也有很多运营岗位,侧重于智慧园区、智慧物流等新落地场景的前期项目洽谈和产品设计。
公开信息显示,衡阳项目一期将于明年初完成,届时需要规模化运营人才的支持。据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现有的运营团队大多来自滴滴、高德等全国性服务平台。此轮运营岗位的职位描述大多附后:有在线租车、出行平台、O2O等行业经验者优先。
不难看出,随着头部公司大规模商业化的真正行动,自动驾驶行业的运营周期可能已经到来。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