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6月20日报道:近日,在某大学校园内看到,有人不时发布关于网络培训、招聘的广告,涉及证书、技能培训、兼职、实习就业等。很多大学生被广告内容吸引而咨询,却不知道这些广告很多都是不法分子放的“诱饵”,一不小心就会上当。
临近毕业季,广大应届毕业生在使用网络招聘平台时,如何避免踩坑,减少金钱损失?以下是一些建议:

第一,选择值得信赖的网络招聘平台
现在知名的网络招聘平台主要分为通用、垂直、细致三个部分。
万能的招聘网站,如传统的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几乎覆盖了国内所有的大中城市,各种行业的各类岗位都可以在上面发布。招聘岗位比较广泛,多少有些通用性。传统行业集中,适合中低端应聘者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但是缺点也很突出,就是好人坏人很多,相对高端的工作和有吸引力的工作很少。
强调社交和沟通的垂直招聘网站是今年兴起的,比如BOSS直聘、挂钩网等。,在互联网、金融、地产等行业品牌效应突出。鉴于目前热门的工作,他们有一个强大的新的吸引力,强调社会因素。考生一般需要在网上交流,在下一阶段交流前相互了解。相比于传统的网络招聘,主要是搜索企业信息,在职位描述后投简历,等待电话面试,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对方取得联系。同时,企业招聘岗位具有很强的行业属性。
详细的招聘网站,如中高端职位和猎头职位的Hunting.com,应届毕业生求职网站,Street.com等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招聘网站,以及实习生和有趣的实习等。,具有各种行业属性和群体导向,甚至更微妙的领域如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此外,各地市的地方人才市场和相应的招聘网站都属于小范围的网络招聘渠道。
百花齐放,各有市场。
网络招聘渠道对广大求职者有以下优势:
1、机动灵活,随时随地,足不出户;
2.有针对性的精准搜索;

3.丰富的资源和海量的信息;
4.覆盖面大。
缺点也比较明显:
1.个人隐私和信息泄露;
2.真假难辨,企业虚假招聘信息导致欺诈风险高;
3.求职者单方面投简历和意向,企业不及时回复,等待时间长。
避免踩坑及注意事项:
1.添加新的手机号码、邮箱、微信等。,专门用来找工作的,和平时的区别。

目前所有的网络招聘渠道,由于商业模式的原因,都需要增加新用户,获取用户信息。所以,使用新注册的手机号、邮箱、微信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你的个人信息,又能避免不必要的电话骚扰。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是哪些平台泄露了信息,严重影响你的日常工作时会造成更少的损失。
2.对外投递简历和文件,减少个人信息泄露,保护个人隐私。
网络招聘平台要求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学校专业信息等。,一般是不能修改的。个人经历描述应只描述经历,不涉及个人家庭信息、重要联系方式等。
但如果沟通阶段要求企业提交毕业证原件、个人身份证照片、真实个人照片,或者其他个人隐私信息,一定要认真对待,非必要不提供。
3.善用搜索,在网上搜索企业的信息,保留沟通记录。
在通过电话、微信、APP等初步沟通后,进入面试安排后,广大求职者,特别是应届生一定需要通过网络搜索企业的相关信息,一般情况下公司名,对方联系电话搜索后都能够出来部分信息,如果是诈骗公司和已经有投诉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