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美国提出了“自媒体”一词,中文直译意思是:自媒体。
2005年,博客进入中国,开始在网络上被认可。中文最终被翻译成“博客”,直到2008年达到全盛时期才得到广泛认可,当时中国有1亿个博客。熟悉的产品有QQ空、新浪博客、空、网易等。

2009年,由于Twitter在国外的流行,新浪开始试水微博。凭借其强大的媒体属性,吸引了大量的名人和个人用户,并将微博推向了中国顶级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其实我感觉是QQ空里的即时消息。QQ讲的是外扩功能,只是从内部换成了外部扬声器。2011年,新浪微博达到巅峰。那时候我记得大家都在用微博,做了什么事情都会发微博声明。然后很多关注者,比如QQ微博,搜狐微博,花了很多钱邀请名人入驻平台,可惜没有做到。
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最开始是熟人之间的个人交流工具。
2012年,微信推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随机吸引了大量机构和个人入驻。早期的引流非常容易,任何带有搞笑段子或者小品视频的文章都会吸引大量的关注和浏览量。曾经被微博打败的博客,在微信公众平台获得了重生。
2013年,也正好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从自媒体越来越深入到普通人当中。和微博不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允许长文,随时在手机上看更方便,不用在网上搜。
更重要的是,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更容易传播文章的可读性。简单的分享带来蝴蝶效应般无法估量的流量。
正如微信官方数据显示:80%的用户通过微信朋友圈阅读。自此,自媒体人如鱼得水,草根作家迅速崛起。
2014年,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开始套现盈利,但依然遵循市场二八定律。他们中只有少数人盈利,甚至有少数人年收入超过1亿元。即使是一个软广告也能轻松赚到10万元以上。
这个时候,很多人开始自己创业,经营微信官方账号自媒体。同时,随着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端口的逐步开放,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编辑工具、代理运营、推广、管理服务也相应应运而生。微信官方账号中关于微信运营推广的工作开始逐渐增多。
2015年,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公司加入微信公众平台,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些依靠简单处理技能的人逐渐挣扎着生存,更有创造力的个人或企业开始受到欢迎。同时yy开始了游戏的直播。
2016年,主播逐渐开始有映客和Aauto快一些,花椒;新浪、腾讯也开始加入,无数小型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直播吸收并延续了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使用视频在网上直播产品展示、相关会议、背景介绍、节目评估、在线调查、对话访谈、在线培训等内容。可以当场在网上公布。利用互联网直观、快捷、表现形式好、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地域不限、受众可分等特点,加强活动现场的推广效果。

这个时候papi酱因为视频独特爆了,同叔把平台卖了2亿。
2017年,有原创能力的自媒体人前景还是不错的,而没有能力的人正在逐渐被粉丝淘汰。好的内容自带流量。那些原本靠“剪贴”内容、线下活动、娱乐八卦等手段上来的粉。,要么迷路太快,要么很快变成丧尸。自此,媒体进入“加速淘汰期”。
与此同时,音视频异军突起,内容加速迭代,如Tik Tok、Aauto Quicker、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
继北美的Musical.ly、papi酱之后,六点半的陈翔、潮人小罗、办公室的小爷等一大批短视频新秀后来居上……音频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广,他们成为了内容消费的先锋。
现在身边还坚持做微信官方账号的人越来越少了。
源自:
1.微信官方账号种类繁多,内容同质。
2.媒体人已经到了内容创作的瓶颈。
3.读者已经厌倦了满满的标题党,没有什么新意。

3.清算困难
当然,那些有原创能力的自媒体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从个人网站、博客、微博,到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中国的自媒体发展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十年,未来前景依然无限。只有重视内容,重视运营,重视创新,才能被粉丝拒绝,被市场淘汰。
备注:
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了一份由施雷因鲍曼和克里斯·威利斯共同提出的“自媒体”研究报告,对“自媒体”给出了非常严格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在经过数字技术强化并与全球知识体系连接后,开始了解如何提供和分享自己的事实和新闻的一种方式。”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