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设立了自媒体运营岗,但是很多企业的自媒体并没有做出什么效果,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还会让企业承担新的成本负担。这是怎么回事?
在为众多科技企业做自媒体运营诊断和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大致总结了以下原因:

第一:产品
企业运营自媒体的最终目的是显性或隐性地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如果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不够好,达不到行业平均水平,运营商投入再多也很难做好自媒体。网络市场是一个非常透明的市场,用户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各种评价或对比信息。靠卖个人能力卖梳子给和尚的故事是不可能的。自媒体的作用是解决“好酒怕巷子深”的问题,不可能点石成金。
第二:平台
五年前的自媒体平台基本都是双微,定位比较单一,几乎没有选择困惑。现在对于企业来说,即使微博可以放弃,大量的兴趣阅读平台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媒体运营价值,包括头条、百家、网易、大鱼、企鹅、一点、搜狐、新浪等。,此外还有一些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问答平台,以及一些垂直内容或者社区平台。但是很多企业还是固守订阅号或者服务号,看到粉丝阅读率从10%下降到1%。他们仍然不准备做出任何改变,保持鸵鸟心态,不懂得与时俱进。

第三:人事
目前主流的自媒体平台上,除了少数大V进入早,获得流量红利外,其他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基本都从个体作坊过渡到了机构化运营。新的个体经营者再发展的机会不大。企业自媒体也是如此。五年前,或许一个企业只需要配置一个美工、策划、编辑的自媒体运营专员,就能打造一个像样的企业订阅号。但现在这样的人员还在搞,怎么跟那些有策划、剪辑、设计、H5和小程序前端后端开发、视频制作、主播、客服、推广、社群运营等的自媒体团队抢流量。,人员齐全,分工明确,专业化,流水线作业?
第四:运营
早期订阅号和服务号可以说是兼具了新价值和活跃价值。一方面,文章的粉丝阅读率高,转发量大;另一方面,官方对吸引眼球的限制也不是很严格。企业可以通过转发奖励或者裂变活动来收获良好的运营效果。但是现在的订阅号和服务号,随着文章粉丝阅读率的大幅下降和吸引眼球的坚决禁止,连推广生活的价值都降低了不少,更别说拉新了。但是很多企业在自媒体运营的模式上还没有太大的调整,还是希望采取一切措施。他们并没有将自媒体的价值和功能与时代割裂开来,通过更有针对性的策略,采取更灵活、矩阵、组合的运营模式。

第五:定位
早期企业基本只把自媒体定位为独立的品牌推广渠道、免费广告渠道或者客服渠道。所以在很多企业中,自媒体运营的责任都属于营销、公关或者客服部门。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眼球经济的发展,市场对用户流量价值认知的提高,以及众多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线上交易闭环的新SaaS工具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承担起更多真正的自媒体营销责任,开始发力。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仍然在佛系运营自媒体的企业将会严重落后于市场趋势,在与那些采取积极策略运营自媒体的竞争对手的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第六:内容
最后说一下最关键的问题:内容!企业做不好自媒体,不能把企业发的内容“不喜欢”或者用户群体不准确归咎于自媒体平台。现在很多自媒体平台都是覆盖所有用户,通过推荐算法和用户画像的不断优化,无论什么细分领域,即使无法保证所有文章都会爆发,但只要你坚持输出就一定有效。所以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发布的内容对用户没有持久的吸引力。有些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做好自媒体运营指标,会找很多捷径,比如花钱买粉,买评论转发,用一些原创度检测工具拼凑伪原创,找一些不了解自己技术和产品的自媒体运营人员做极具可读性的水文,或者想尽办法写想当泼妇的软文立牌坊欺骗部分用户,等等。这些手段或许能达到一时的效果,但其实都是在透支用户对企业自媒体的信任。最后,企业自媒体的下场很可能是还没到天堂就已经成了墓地。
创造起来并不容易。欢迎朋友们关注,评论,转发。商业转载或其他请联系:keji5u。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