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数字人民币穆长春

网友发布 2022-08-02 12:54 · 头闻号网站运营

新华社福州7月24日电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7月24日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人民币产业发展分论坛上表示,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将充分尊重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正在稳步推进。穆长春说,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实物人民币1: 1兑换。钱和硬币能买到的,数字人民币都能买到。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保护。穆长春指出,可控匿名作为数字人民币的重要特征,一方面体现了M0的定位,保障了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保护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防范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的客观需要。

穆长春说,数字人民币采取“双层经营”体制,人民银行向经营机构兑换数字人民币,经营机构向公众提供兑换和流通服务。运营机构收集服务和运营所需的个人信息,钱包服务产生的个人信息由运营机构收集和存储。为满足机构间交易和对账的需要,人民银行只处理通过互联互通平台传递的机构间交易信息。同时,匿名数字人民币钱包采用匿名技术处理,钱包之间的所有个人信息数据对交易对手和其他商业机构都是匿名的。对于社会公众的正常交易和消费,上述主体无法获得完整的交易信息和消费行为信息,以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隐私。

近年来,互联网、电信等新型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目前,全国从事网络诈骗活动的犯罪分子超过100万,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各类网络赌博案件也层出不穷。2019年,各地公安机关共侦破网络赌博刑事案件7200余起,查封、冻结涉赌资金180多亿元。穆长春提醒,在传统银行账户体系下,银行为用户开户需要实名验证,业务存续期间会采取持续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然而,即使采取了这些风险防控措施,仍然无法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银行账户进行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

穆长春指出,数字货币即央行收集的用户信息比传统的银行账户和电子支付更少,比实物现金更便携。如果匿名程度过高,就会为不法分子提供新的犯罪土壤,大量非法交易从电子支付流入数字货币——央行,成为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贩毒甚至恐怖组织犯罪的工具。

穆长春建议,要确保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要求的有效落实,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相应安排:

一是建立信息隔离机制。明确运营机构开展数字人民币业务的独立性,通过设置数字人民币客户信息隔离机制和使用限制,规范数字人民币客户信息的使用。人民币数字化运营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客户信息保护的内控制度和监控机制。只有在可能涉及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交易的情况下,才能申请获取相关客户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和监控,从而履行“三反”义务。

二是明确数字钱包查询、冻结、扣款的法律条件。只有法律授权的授权机关才能基于法定事由查询、冻结或扣划用户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否则运营机构有权拒绝。

三是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监管部门可对违规办理数字人民币客户信息的运营机构进行处罚,并加强监管。

四是完善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法律法规。结合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相关原则和数字人民币的特点,研究并适时出台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相关法规。

人民币还将加强科技应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监管将加强监管技术的应用实践,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高识别、防范和化解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