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被称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扩展资料某一种变量可否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需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①相关性。对货币政策目标有明显的经济相关和统计相关性质。
②可控性。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灵敏。
③可得性。能够迅速获得可供操作和分析的资料;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实现,依赖于中央银行所能有效运用的政策工具。
④可测性。作用于货币政策的效果可以计量和测算,而且对政策效果和非政策效果能够作出显著的区分。
中介目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两大类。数量指标是可以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各种可以直接控制的数量作为中介指标,如信贷规模、支付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M1、M2)等;价格指标是可以影响货币政策的变量作为中介目标,如长短期利率、公司债利率、汇率等。
各国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选择自己的中介目标,对选定的指标,各国中央银行也有不同的控制目标值。
参考资料:
从时间角度看,指数可以分为动态指数(Dynamic index)和静态指数(Static Index),如图1所示。其中,动态指数是研究相同观测对象在不同时间跨度上的变动幅度和方向。静态指数可用于对某组观测对象的价格随时间变化的幅度进行追踪调查,了解不同时期内价格变化的情况及其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决策的影响。根据比较基期的不同,动态指数又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无论是定基指数还是环比指数,都是宏观经济发展变化特征和趋势分析的重要参照指标。静态指数反映同类现象的数量在相同时间、不同个体或区域(如单位、地区、国家等)的差异程度。例如,静态指数可用于在全球、区域或国家层面了解不同地区之间价格水平的高低,由此探讨货币在不同地区的购买能力,或者是研究某一主体实际工作完成量与工作计划之间的差异情况。通常,静态指数包括计划指数和区域指数(或空间指数),前者用来考察计划完成情况或完工部分与未完工部分的工作量之比,后者从空间或地域层面上观察研究对象的数量差异。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