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风险评价4种方法

网友发布 2023-05-18 02:54 · 头闻号汽车汽配

1、单变量判定模型。

单变量模型将财务指标用于风险评价是一大进步,指标单一,简单易行,但是不可避免会出现评价的片面性。这种方法在人们开始认识财务风险时采用,但随着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单一的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

2、多元线性评价模型。

多元线性模型在单一式的基础上趋向综合,且把财务风险概括在某一范围内,这是它的突破,但仍没有考虑企业的成长能力,同时它的假设条件是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没有解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这种方法在现实中比较常见。

3、综合评价法。这种方法认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此外还有成长能力,它们之间大致按5∶3∶2来分配。

扩展资料

根据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在对投资理财产品开展风险评级时,遵循的原则通常有3个,

一、是产品风险等级评定孰高,

二、是同类产品风险等级一致性,

三、是产品风险等级随市场和政策动态调整。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这导致部分理财产品风险飙升,甚至出现了此前中国银行发售“原油宝”出现较大亏损事件,这既暴露出金融机构在市场异常波动下应急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也将“投资者不分层”弊病推上前台。

在“原油宝”事件中,尽管该产品不等同于原油期货,其高风险特征并未发生改变,然而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吸纳了较多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普通投资者。

“投资者要尽量在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开展投资,商品期货投资者要掌握专业投资知识,了解投资产品价格变动规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并不具备专业投资知识与能力,不建议贸然进入商品期货领域。

——风险评价

中国经济网——你的理财“风险评估”要调整了

pubg树木模糊

1、陈朝阳,陈娜,张代胜,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双前桥转向系统摇臂机构的优化,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2、黄俊杰,张代胜,王松,邝坤阳, 极限组合工况下客车车身骨架刚度和强度分析, 汽车科技,2010年5期

3、吴天福,张代胜, 浅谈防爆蓄电池工业车辆, 物流技术,2010年6期

3、徐志汉,张代胜,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建模及优化,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B11期

4、朱轶,张代胜,陆昌年, 半挂牵引车整车模态分析, 噪声与振动控制,2010年1期

5、张代胜,胡玺良,袁玲, 三线摆法测量复杂构件转动惯量的误差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 2008, 39(3), 43-46

6、张代胜,张林涛,谭继锦,石琴, 基于刚度灵敏度分析的客车车身轻量化研究, 汽车工程, 2008, 30(8), 718

7、 许力,张代胜, 客车车身骨架随机振动谱分析, 现代机械, 2007年, 无(第三期), 3页

8、 高玉华,张代胜, 客车车身骨架板梁混合有限元模型与轻量化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07年, 38卷(第九期), 9、 石琴,张代胜, 大客车车身骨架结构强度分析及其改进设计, 汽车工程, 2007年, 29卷(第一期), 87页

10、 张代胜, 双前桥重型汽车轴间距及操纵稳定性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7年, 30卷(第二期), 156页 11、 张代胜, 基于区间居民出行量最小的用地结构优化模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 24卷(第一期), 24页

12、 石琴,张代胜, 大客车车身骨架结构强度分析及改进设计, 汽车工程, 2007, 29(1)

13、 陈朝阳 ,张代胜, CBR诊断实例获取的合成相似性度量方法, 机械工程学报, 2004, 40(5), EI收录

14、 谭继锦,张代胜, 某型大客车车身骨架轻量化设计, 汽车工程, 2006, 28(4)

15、 张代胜, 弯道和坡道上汽车操纵稳定性建模仿真, 农业机械学报, 2006, 37(4), EI收录

16、 李忠奎,张代胜, 双前桥重型汽车转向液压助力缸的设计, 合肥工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9(6) 11、 肖海萍,张代胜, 轴距与轮距对汽车转向偏转角关系的影响分析, 合肥工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8(12)

17、 王亚晴,张代胜, 汽车制动力分配比的优化设计与仿真计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5, 28(11)

18、 王阳阳,张代胜, 重型汽车双前桥转向运动系仿真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9(2)

19、 张代胜, 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 农业机械学报, 2005, 36(11), EI收录

20、 张代胜, 弹性系数法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学报, 2004, 35(6), EI收录

21、 张代胜, 汽车转弯制动防抱死系统仿真, 农业机械学报, 2005, 36(9), EI收录

22、 汤筠筠,张代胜, 高速公路雾区限速问题探讨,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11(11)

23、 张代胜, 基于网络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信息安全研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03学术年会大会宣读并发表), 2003, 1(10)

24、 陈朝阳,张代胜, 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学报, 2003, 36(11)

25、 陈朝阳,张代胜,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2003, 27(5)

26、 张代胜, 基于案例推理的汽车维修专家系统, 汽车工程, 2003, 25(5)

27、 张代胜, 事例获取网络在车辆诊断专家系统中的应用(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农业机械学报, 2002, 22(6)

28、 张代胜, 融合实例与规则推理的车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机械工程学报, 2002, 38(7), EI收录

29、 张代胜, 基于滑移率的汽车防抱死控制方法与仿真(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农业机械学报, 2002, 33(2)

30、 陈朝阳,张代胜, 神经网络技术在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23(1)

31、 陈朝阳,张代胜, 轻型客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计算机仿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22(3)

32、 张代胜, 汽车故障模糊语言逻辑诊断, 汽车运输研究, 1996, 15(2)

如何有效执行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

1 绝地求生树木模糊怎么设置

1、屏幕比例:从120调到70,大约能有30%帧率的提升,性能足够的建议设置最高120,性能不够的建议将该选项调低,直到帧率符合你的需求为止。

2、抗锯齿:主要作用就是让物体边缘不会显得很尖锐,调高该设置,增加画面抗锯齿质量,低锯齿下人物边缘有毛毛糙糙的感觉。

3、后期处理:调高抗锯齿设置,阴影的处理更精致,但这个精致的阴影容易使得阴影处变更加的暗。

4、阴影:这个几乎是所有会玩的玩家都调到最低的,因为阴影调高了不利于找人,而且这是一个比较吓人的游戏,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自己的影子吓到不能自我。

5、纹理:这项设置会影响所有物体表面的细节,如果配置不够调低的话,各种物体都会变模糊。

6、特效:影响如烟雾、燃烧等特殊场景的效果,平时对帧数影响不大,其实可以理解为,各种烟火炫酷的东西会变的更加花哨而已。

7、树木:调到非常低。

8、可视距离:可视距离调最低也可以看到很远的人,最明显就是在跳伞时,能看到很远处跳伞的人。

新的诊断技术有哪些

       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工程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分为项目风险的预测和识别、评估和分析、应对和控制以及监控四个阶段,且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应在一系列战略目标下进行管理。这些战略目标也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这样一种流动的、弹性的环境下,需要一种整体的、基于战略目标的风险管理思想,即风险管理应被看作是和其它项目管理活动融为一体的,它应渗透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渗透于项目的每一项活动之中,它有助于实现项目的战略目标。一、工程项目风险的预测与识别

1、工程风险的分类

工程风险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并且一些风险通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工程风险通常有以下几种:政治法律风险、社会人文风险、经济风险、自然与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管理组织协调风险、合同风险、安全健康环境风险。

2、风险识别的方法

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德尔菲方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等。关于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的理论和方法,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还需人们进一步研究。

二、项目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1、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分析的步骤

先确定项目风险评价基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基准就是工程项目主体针对不同的项目风险后果,确定的可接受水平。单个风险和整个风险都要确定评价基准,分别称为单个评价基准和整体评价基准。项目的目标多种多样:时间短、利润最大、成本最小和风险损失最小等等,这些目标可以进行量化,成为评价基准。再确定项目风险水平。其中包括单个风险水平和整体风险水平。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是综合了所有风险事件之后确定的。要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有必要弄清单个风险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以及转化因素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另外,风险水平的确定方法要和评价基准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相适应,则两者就缺乏可比性。

最后将工程项目单个风险水平与单个评价基准、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价基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它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而确定该项目是应该就此止步还是继续进行。

2、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的方法很多,如MonteCarlo模拟法、计划评审技术PERT、主观概率法、效用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故障树分析法FTA、外推法、模糊分析方法、影响图分析法等。

三、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

1、风险回避策略

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如果通过风险分析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项目经理班子又没有好的办法来控制风险,甚至保险公司也认为风险太大,拒接承保,这时就应当考虑采取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回避策略是一种最为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因为这种策略将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降低为零,但这也是一种最消极的措施,因为其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可能的获利机会。

2、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控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小损失幅度而采取的风险处置技术。风险控制是实施任何项目都应采用的风险处置方法,应认真研究。

3、充分理解合同,利用合同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

4、编制科学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不断优化

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5、风险自留策略

风险自留是由项目组自行准备基金以承担风险损失的风险处置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有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之分。主动自留是指在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风险的性质及其后果,风险管理者认为主动承担某些风险比其它处置方式更好,于是筹措资金将这些风险自留。被动自留则是指未能准确识别和评估风险及损失后果的情况下,被迫采取自身承担后果的风险处置方式。被动自留是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的处置方式,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使项目组遭受重大损失。有选择地对部分风险采取自留方式,有利于项目组获利更多,但自留哪些风险,是风险管理者应认真研究的问题,如自留风险不当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6、风险转移策略

       风险转移是指项目组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的风险处置方式。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嫁方式,非保险型转嫁方式是指项目组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通过合同的形式转嫁给另一方,其主要形式有租赁合同、保证合同、委托合同、分包合同等。通过转嫁方式处置风险,风险本身并没有减少,只是风险承担者发生了变化。

四、施工项目风险防范应注意的几点:

1、加强可行性研究

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投标报价中加上风险系数。

2、减少风险范围,降低风险系数

在项目的投标、施工管理、竣工决算等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正确运用经济管理手段,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风险出现的次数及风险种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减少风险开支,降低风险系数,提高项目管理的力度,加大项目效益。

3、切勿顾此失彼,亡羊补牢

科学地运用经济预测手段,分析各种风险回报,对在前期出现并承担的风险在中期、后期的管理中进行弥补,确保项目效益的产生。比如,政治风险损失用社会效益来弥补,风险损失用经济效益来弥补,经营风险损失用管理效益来弥补等等。

4、明确风险目标,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风险损失

项目中标后,在经营风险已经形成的情况下,进一步确保其他风险目标,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控制风险的产生和扩大,运用约束激励机制,制定避免产生风险的措施,提高项目效益,确保施工企业经济利益。

自测题5:风险评估方法如何创新

智能诊断技术包括: (1)专家系统诊断。专家系统是应用大量人类专家的知识和推理方法求解复杂实际问题的一种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一般包括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人机接口及知识库管理系统、解释系统等。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是专家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 (2)人工神经网络诊断。人工神经网络以其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自适应学习能力、分布式信息存储、鲁棒性、容错性和推广能力等特点在故障检测和诊断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应用对象主要是设备和子系统。 (3)模式识别诊断。模式识别诊断是将系统的工作流程经过仿真和分析,加上人的经验,建成各种故障模式,并根据测量信息,确定系统属于哪种模式,从而检测和分离故障。它包括个体识别法和群体识别法两种。 (4)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自上而下逐层展开的演绎分析法。它以系统或设备最不发生的故障为顶层事件,向下逐层查出导致该事件发生的全部原因,以一种特殊的倒立树状逻辑因果关系图(即故障树),表示事件的逻辑关系,并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该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用于简单对象的离线诊断。 (5)模糊诊断。模糊概念是内涵确定而外延不确定的概念,如:“电压过大”,“电机过热”等。正是由于这些模糊知识及故障诊断中的经验知识存在,所以模糊诊断技术具有较多的使用场合。 (6)灰色系统理论诊断。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1982年首先向国际提出的,灰色概念是外延确定而内涵不确定的概念,如“机器人失控”。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清楚而部分信息不清楚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是控制论观点和方法的延伸,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信息间的关系,即研究如何利用已知信息去揭示未知信息,也就是系统的“白化问题”。一个运行中的设备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的灰色系统。这个系统中,有的信息能知道、有的信息不准确知道或不可能知道,故障诊断就是利用已知信息去认识含有不可知信息系统的特性、状态和发展趋势,并对未来作出预测和决策,实际上是一个灰色系统的白化过程。其中灰色预测模型、灰色关联度和灰色聚类法等理论方法已在时序模型定阶、预测和故障诊断中得到初步应用。 (7)小波分析诊断。小波变换是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研究热点的信号分析新技术,被认为是对傅立叶分析方法的突破进展。 (8)遗传算法诊断。遗传算法的主要特点是群体搜索策略和群体中各个体之间的信息转化,可并行地爬多个峰,搜索不依赖于梯度信息,采用概率的变迁规则来指导它的搜索方向。它尤其适用于处理传统搜索方法中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和非线性问题,不仅避免了局部优化算法的缺陷,而且可以利用固有知识缩小搜索空间,避免其他全局优化算法产生搜索的组合爆炸。 (9)集成化诊断。

地质环境风险可能性(概率)估算

信息安全的至关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它牵涉的不只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工作是识别、度量和减轻运作信息资产所面临的风险,或最低限度要记录这些风险。所以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中最核心的一环。 ITIL培训

风险评估是在整个信息安全战略中有着“知己知彼”的作用,了解机构运作的薄弱环节所在;了解机构的信息是如何处理、存储和传送以及机构有何种资源可用;发现与评估机构运作的风险;同时确定怎样控制和减少那些风险。选择一种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关键,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优劣。

2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21 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再去计算分析各项指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把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和结果量化,然后通过这些被量化的数值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判定。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时序序列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决策树法等。定量分析方法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所需工作量太大而且有时数据保密而无法获得或成本过高,纯定量分析方法已经很少使用。

22 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不需要严格的数据来量化各个属性,它采用人为的判断、只关注威胁事件所带来的损失,而忽略事件发生的概率。利用一些非量化的指标对信息系统进行判断,最后,根据风险评估计算公式得出风险值。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德尔菲法、OCTAVE方法等。

定性分析方法由于是非量化的,主观性强,对评估者要求相对较高,可以挖掘出一些蕴藏很深的思想,使评估的结论更全面、更深刻,使用比较广范。

23 定量定性结合分析方法

定量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是把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在现场调查阶段,针对系统关键资产进行定量的调查、分析,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在风险分析阶段,可以采用定性的分析形成概念、观点、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故障树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定量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由于网络环境的多元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因素随之增加,采用这种评估方法,能更精确地对大型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是实际应用中最常使用的方法。

3 风险评估新方法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做了大量研究,人们也在探索更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本文对风险评估的新方法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新方法的论证和推广应用。

国内学者基于前面三类常用方法做出了一些研究,将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估方法。如基于模糊层次法的评估方法、基于模糊-小波神经网络的评估方法、基于逻辑渗透图模型的评估方法、基于离散动态贝叶斯网络的评估方法等。

31 基于模糊层次法的评估方法

通过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分别进行改进,将两者有机结合,分析和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以确定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并给出了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建议。该方法通过算例表明是一种有效且操作性强的方法。

32 基于模糊-小波神经网络的评估方法

此方法是将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应用到风险评估。首先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信息系统风险因素评估,对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了预处理,将模糊系统的输出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人工神经网络经过训练,可以实时地估算风险因素的级别。然后提出了一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以非线性小波基为神经元函数,通过优化伸缩因子和平移因子确定对应各神经元的小波基函数,从而合成小波神经网络。该模型经过训练后可用于信息、安全风险因素的评估,精度更高。ITIL

 33 基于逻辑渗透图模型的评估方法

这是一种基于逻辑渗透图模型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LEG-SRA),该方法建立了一套识别网络系统需要受保护的安全目标的方法,该方法可将安全目标与网络系统的关信息资产及其安全需求关联起来。基于这种关联关系,能够在真实的业务背景下识别与分析各种风险因素,使风险评估结果和安全改进活动更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威胁主体的行为特征对安全风险的形成过程进行建模,确定威胁主体利用脆弱性制造风险的过程及其蕴含的时序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安全风险的最大成功概率;采用客观数据、主观数据和缺失数据相结合方法进行风险量化评估,通过对原子渗透敏感度和风险概率可信度来调整不确定数据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不断地进行数据采集和计算反馈,从而使得评估结果趋于更加精确和可信;评估结果可以直接支持科学的安全改进活动;针对不同的网络系统可以对评估方法进行定制,根据网络系统实际情况和评估者的意愿对评估流程进行动态调整,合理配置资源,突出安全管理的重点;能够监测风险的变化情况,这几个方面因素中任何因素的变化都可能触发新一轮评估周期,以产生新的适应于新形势的安全方案。

34 基于离散动态贝叶斯网络的评估方法

首先用指定的网络初始状态和条件概率对模型进行初始化;当某一时刻检测到新的风险指标变量信息,即网络的叶结点信息更新或者说是网络的观测结点的信息更新,则触发网络模型推理,通过推理算法,得到网络风险的后验概率,从而更新整个网络结点状态的概率分布,更新后的后验概率分布则作为下一时刻推理的依据;通过时序观测数据的不断输入模型,可得到网络实时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进行实时的控制。

以上四种方法是在对现阶段的大量研究进行解读后得到风险评估的新的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由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更加广泛、信息安全风险因素难以获取、不确定性较多的特点,一种风险评估方法难以进行准确的风险分析,就要两种方法相结合,或者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得到更精确,实践性更强的评估方法。新方法中的基于模糊层次法的评估方法、基于模糊-小波神经网络的评估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风险因素风险级别的计算;基于逻辑渗透图模型的评估方法、基于离散动态贝叶斯网络的评估方法可以动态的、实时的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4 结束语

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时,选择不同的方法对评估的有效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到评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甚至可以左右最终的评估结果,影响决策者的重大决定。所以在选择时应该考虑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要求;电子商务或者电子政务的特殊行业要求;风险评估方法应与风险接受准则和组织相关目标相一致,并能产生可再现的结果;风险评估应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风险评估的结果应能识别、量化和区分风险的优先次序,用以指导确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及其优先级。

一、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和关键步骤

对于某一特定的地质环境用途,进行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和关键步骤如下:

(1)危害识别———判断要出什么事故:即识别出要发生什么样的环境事故。如要建设一个垃圾处置场,对于广义的地质环境风险识别来讲,一个垃圾填埋场可能出的事故为填埋气体逃逸进入地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空气、地表水、地下水,传播疾病;垃圾淋滤液渗漏进入地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危害识别就是要对这些事故进行逐项分析。

(2)危险评估———分析和计算出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即是对上述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可能发生的概率进行分析、计算或评估。

(3)危害评估———如事故一旦发生将产生什么后果:对上述可能发生的事故将造成的后果(环境污染、传播疾病等等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健康损失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

图8-1-1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介的内容

图8-1-2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图

(4)风险评判———判断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根据各事故概率、其危害后果、人们或其他受体的承受能力进行综合判断,评估人们或其他受体对风险的接受程度。

(5)风险控制———提出回避或降低风险的对策或措施。

二、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因素因区域开发性质和类型、区域环保目标和标准、环保敏感目标的不同而异,所以各风险因素的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方法有所不同。总的来说,目前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还是定性和半定量的,难以完全定量化。综合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09、110、214、186~206]:

1概率设计方案的优化

该方法适用于几个备选方案的比较。把几个方案可能的后果的相对权值一一列出,根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挑选其中一种方案付诸实施,并对此方案作失败概率的可能损失分析。

2商值法

商值法也称比率法,是生态风险评价最常用最普通的方法。它要求首先为保护受体设立参照浓度指标,然后与估测的环境浓度相比较。修正的商值法用有害指数Hi表示风险量。Hi≤1时,环境受害概率低;1<Hi<10时,环境可能受影响;Hi≥10时,环境受害概率较大,须做现场评价。

3外推法

外推法是健康风险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根据流行病学或动物毒理学研究资料,外推到环境水平的毒物暴露时生物体(或人体)所受的风险性。

4逻辑分析法

将层次分析方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故障树及事故树等逻辑分析方法用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中,分析事故源项,求取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相对大小”,即衡量对区域综合风险的“贡献”。

5统计分析法

收集历史上的有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求取类似事故发生的概率,即“依旧推新”,如事故时天气条件的计算、疾病发生率的估计等多用此方法。

6公式评价法

通过对事故的模拟分析,推导或实验得出经验公式,利用公式计算出风险的可能大小,通过进一步实验和观测,对公式逐步修正。如有毒气体的泄漏,利用在类似条件下的大气扩散模式;污染物在水中的泄漏,利用水体迁移扩散模式;人体健康风险也可采用暴露危害计算公式。

7模糊数学法

区域环境风险涉及复杂的因果关系,往往用精确的方法难以解决,风险在大与小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模糊数学恰恰能够表达这种差异的中间过渡性,较为客观地刻划出风险的大小,其研究和应用逐步深入。

8图形叠加法

单因素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有时采用图形表示,特别是风险危害后果在用其他方法难以计算时采用图形表达,如有毒危险性气体的泄漏扩散一般绘制浓度等值线图。在风险综合评价时,将各个环境风险因素的分布图进行合理叠加,得到整个研究区域中不同功能区的风险相对大小。

9事件树分析(ETA)

事件树分析是从初因事件出发,按照事故发展的时序,分成阶段,对后继事件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可能与不可能)两种或多种可能的状态进行考虑(分支),最后直到用水平树状图表示其可能后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定性、定量反映整个事故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各种状态的发生概率。

针对所选择的不同故障事件作为初因事件,简单的污染源源强分析,可取其事故排放顶事件为事件树的初因事件。ETA可分析得出相应不同的事件链。事故排放故障树分析所确定的能导致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各种事件,由于其故障原因和所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形态各异,使得事故排放的强度有所差别。因此,都应作为源强事件树分析的初因事故。应用ETA,我们可以分析出事故源强及其后继事件与最终结果的概率分布谱。也可用ETA分析污染源事故排放后通过环境介质造成受体安全风险的过程。

10故障树评价方法

前面已经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值得说明的是,区域内研究的环境风险因素很多,每一种风险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评价时应针对具体的风险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11主观概率与客观概率法

进行风险分析必须获得关于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信息。获得概率的信息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根据大量的试验进行统计计算;二是根据概率的古典定义,将事件集分解成基本事件,用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由于上述两种估计是以客观存在的数据为基础,故称为概率的客观估计。按这种方法得到的概率,称为客观概率。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不能获得充分的信息计算客观概率,但在风险决策分析时,又必须对概率进行估计。此时,只好由决策者或分析人员对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出主观估计。这种既没有大量的历史数据作依据,又未通过试验或精确计算,主要靠个人主观判断获得的概率称为主观概率。一般情况下,主观概率的定义可以描述为:根据对某事件是否发生及该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个人主观判断。用一个0~1之间的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此数即为主观概率。

图8-2-1 概率转盘示意图

主观概率的概率分布与客观概率分布一样,有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对于连续型分布,常见的是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获取主观概率估计值除了依据分析者的主观判断外,可借助概率转盘法。概率转盘是一种具有黑、白两个扇形的圆盘。圆盘中心有一根可旋转的指针,该指针可任意旋转,可位于转盘内任意扇区内。不同颜色扇区面积大小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如图8-2-1所示。

三、地质环境事故危险性评估方法

为方便叙述,在此将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统称为地质环境事故。正如上述,由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定量计算或预测是比较困难的,而只能根据专业知识和地质条件对发生的危险性(度)进行评估,危险性的评估理论方法也比较成熟。这类风险可以表示为

地质环境事故风险度(Risk)=事故发生危险度(Hazard)×造成的损失(Loss)

或数学表达式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8-2-1)中,R为风险度(Risk),它是一个可能包含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等在内的一个数字,单位可能比较复杂,如人、万元等;H为事故发生危险度(Hazard),它是一个在0~1之间的数字,没有量纲;L为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Loss),它是一个与风险度相似的物理量或指标,可能包含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等在内,单位可能是人、万元等。

因此,本文将地质环境事故危险性定义为“地质环境事故发生容易程度,即相当于地质灾害或环境地质问题易发性”。表示地质环境事故危险性的参数称为“危险度H”,H是一个在0~1之间的数字,没有量纲。

下面介绍地质环境事故危险度的评估计算方法。

假设某地区j单元(或某地带或地段或地块)的地质环境事故易发性为Ej,而某地质环境事故最不容易发生时的易发性值为Em,则该地区j单元(或某地带或地段或地块)的地质环境事故危险度表示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根据笔者测算,对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这几种事故,Em值可分别取50、130、40和25。

根据《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送审稿)[179],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易发性E,再结合本文提出的(8-2-2)式,危险度计算方法如下。

1滑坡危险度计算

根据滑坡形成的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坡度、降雨量、新构造活动与地震、坡高、人类工程活动和斜坡变形破坏特征等8项影响因素(表8-2-1)进行滑坡易发程度综合评判。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8-2-3)中,xi为滑坡易发的影响因素;ai为xi的权重;ai值的大小和xi的得分如表8-2-1所示。

根据(8-2-2)式,滑坡危险度或相对概率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若要根据E滑值大小进行滑坡易发性分区,可按以下E滑值大小分为四级(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表8-2-1 滑坡易发程度量化评分表

2泥石流危险度计算

根据沟谷泥石流形成的15项影响因素(表8-2-2)对泥石流沟易发程度进行综合评判。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8-2-5)中,xi为泥石流易发的影响因素,xi的得分见表8-2-2。根据(8-2-2)式,泥石流危险度或相对概率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若要根据E泥值大小进行泥石流易发性分区,可按以下E滑值大小分为四级(区):

E泥≥114:高易发泥石流沟;E泥=84-114:中易发泥石流沟

E泥=40-84:低易发泥石流沟;E泥<40:不易发(非泥石流沟)

表8-2-2 沟谷泥石流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

续表

3崩塌危险度计算

根据崩塌形成的坡度、地层岩性与岩土体结构、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人类工程活动、坡高、降雨,崩塌发生规模与发生频率等8项影响因素(表8-2-3)进行崩塌易发程度综合评判。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8-2-7)中,xi为崩塌易发的影响因素,ai为xi的权重,ai值的大小和xi的得分见表8-2-3。

表8-2-3 崩塌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

续表

根据(8-2-2)式,崩塌危险度或相对概率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若要根据E崩值大小进行崩塌易发性分区,可按以下E崩值大小分为四级(区):

E崩>23:崩塌高易发区;E崩=20~23:崩塌中易发区

E崩=13~20:崩塌低易发区;E崩<13:崩塌不易发区

4岩溶塌陷危险度计算

岩溶塌陷易发程度判别式: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8-2-9)中,K为岩溶发育程度;S为覆盖层岩性结构;H为覆盖层厚度,m;W为岩溶地下水位,m;F为岩溶地下水径流条件;G为地貌。

岩溶塌陷形成影响因素K、S、H、W、F、G的赋值大小见表8-2-4和表8-2-5。

根据(8-2-2)式,岩溶塌陷危险度或相对概率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若要根据E陷值大小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可按以下E陷值大小分为四级(区):

E陷≥17:塌陷高易发区;E陷=13~16:塌陷中易发区

E陷=9-12:塌陷低易发区;E陷≤8:塌陷不易发区

表8-2-4 岩溶塌陷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

表8-2-5 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分级标志

5地下水污染危险性评估

地下水污染的危险性,可以用地下水脆弱性或地下水防污性能来评估,评估方法可以根据评价区的实际情况,选择DRISTIC法或其他方法,当然危险性的表达指标“危险度”的计算要经过适当的变通。在这里推荐一种适合于平原地区的地下水污染危险性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大量国内外资料[110~114、140~149]分析,地下水防污性能主要影响因子主要为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岩性及其厚度、含水层厚度。包气带土层的防污性能主要表现为包气带黏性土层阻隔能力。换句话说,在进行范围不大的平原地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时,以包气带黏性土层污染防护性能为主要控制因素进行评价即可。

根据试验研究结果[111]及其他研究成果[111~114、116],归纳总结得出粘土、粉砂质粘土和胶泥土等各种土层不同厚度所对应的污染防护性能如表8-2-6所示。

表8-2-6 粘土、粉砂质粘土和胶泥土不同厚度所对应的污染防护性能[111]

表8-2-6表明,如果某地区地下水含水层之上的粘土、粉砂质粘土或胶泥土层累计厚度hm分别达到165m、210m、50m时,如果没有影响此厚度变化的人类活动(如开挖深坑、钻井等),则地面的“三废”不会污染其下的地下水。若厚度小于这些值,其污染的危险性由各类土的具体厚度h决定,污染危险度H计算方法为

式(8-2-11)中,H为地下水受污染危险度;h为地下水含水层之上的粘土、粉砂质粘土或胶泥土层的累计厚度,当其分别等于或超过165m、210m、50m时,H=1;,hm为地下水含水层之上的粘土、粉砂质粘土或胶泥土层累计厚度分别对应的165m、210m、50m值。

如结合地下水的水量和质量,便可以评价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结合表8-2-6的参数值,可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分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